进退两难(6)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笔趣阁 www.bqg16.com,最快更新明月如霜:全3册最新章节!
初四日,改北平府为顺天府,北平行太仆寺为北京行太仆寺。行都督府设置左右都督,都督同知、佥事无定员。刑部设置尚书两人,侍郎四人,六曹吏户礼兵刑工郎中、员外郎、主事各一人;
初九,遣命户部郭资、刑部雒佥为北京刑部尚书……
几乎是倾尽朝野上下之力,所有与之相关、无关的人都被委以相应的职责。
其实那些文臣、旧臣说得不无道理,迁都一事耗费巨大,劳民伤财,有损社稷……这些话,一句一句重重地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或许要用很多年,无数的人力、物力。但是迁都以守国门,皇上作为后盾,被委以重任的官员们,既有压力又充满了信心。
就在群臣焦头烂额筹备之时,京城中,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冲淡了那股紧张而忙乱的气氛——皇后要给几位皇子纳妃。
由徐皇后所生的皇子有三,在族谱中占“高”字辈,原藩邸世子大皇子炽、二皇子煦、三皇子燧——三位皇子是眼下皇室中全部的血脉,均属嫡亲。尤其是朱高炽,早在藩邸时就已有世子嫔,其余两位也有了偏室,这次的纳妃与现在庙堂上正在进行着的各种政事比起来,似乎不算大事。然召命到了朝中,却引起了不小的波动。
此时,皇上尚未立储君。
应天府的冬日在几场凉雨中,上空的阴霾就渐渐被阳光驱散了。当早春乍暖还寒的风吹起,桃李芬芳,海棠春睡,街巷中处处纷飞起或白或粉的花瓣。
初八日,成国公要择女婿的消息,被放了出去。
初九日,就有官媒上门来采纳、问名,紧接着在初十日往后,更有很多官员亲自来提亲。一时间,城南府邸的门槛都要被踏破了。朱能喜滋滋地瞧着摆在桌案上的画像,清一色的青年才俊、高门子弟,信手凭挑。
江南的大户人家,若生女婴,会在家中庭院栽香樟树一棵。女儿到了待嫁年龄,香樟树也长成,媒婆在院外只要看到此树,知该家有待嫁姑娘,便来提亲。女儿出嫁,家人要将树砍掉,做成两个大箱子,放入丝绸作为嫁妆,取“两厢厮守”之意。
城西的这一处府邸原是荒废的,搬进来不到整年,没有樟树可供采伐。朱能上了心,下面就有好事儿的官员不知从何处砍了棵香樟回来,断了根,却是整棵,亲自送到国公府来。朱能便命人将其放倒在南厢的院子里面,就等着女儿出嫁那日做樟木箱子用。
两箱丝绸,两厢厮守。
于是红豆终日坐在南厢的花架下,望着那香樟树发呆,又欢喜又期待地想象着,有朝一日陪伴小姐出嫁的情景。
可就在随后的一日,未等雕刻匠人来瞧木头,宫里面就来了人——
“什么?”
提亲?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朱明月按捺下满腔的惊诧和怀疑,直到那老太监揣着朱能打赏的银子走远了,才从屏风后面出来。
朱能也是半晌都没缓过神来,瞧见女儿一脸的莫名和惊疑,急忙安慰道:“别慌,别慌……几位皇子纳妃的事,是早就定下来了。求到咱们府上,怕只是应个景儿。”
刚刚那老太监的话犹言在耳——
“奴才今个儿来也是跟国公爷讨个商量,不算是正式下婚旨。大皇子和二皇子都对小姐一见倾心、二见难忘,故此求到了皇后殿下跟前。殿下说,一家姑娘也没法嫁两家不是。国公爷便是好好想想。殿下还说,等想明白了,过几日再进宫去复旨也不迟。”
一家女,两家求……
哪里是两家,分明都是皇室。一个是皇室的嫡长子,一个则是能征善战、战功彪炳的二皇子,同求一女,似乎是天大的福祉降临到了成国公府。朱能却觉得有些六神无主,连手心都沁出汗来。
那老太监以为他是高兴的,又笑眯眯地嘱咐了几句。等跨出门槛,朱能才想起吩咐下人赶紧包个丰厚的红包给人家。
“爹爹,”朱明月咬了咬唇,“刚刚那太监的话,分明是诳语。”
一见倾心、二见难忘?那两位皇子根本连她的面都没看过!
或许,是见过的。
建文元年五月,逢太祖爷忌日,在北平戍边的燕王称病未出,同时派遣三个儿子来京祭奠。那时的建文帝已经有心削藩,欲将三人扣押为质子,是她与黄子澄阐述了“打草惊蛇”的谏言,堪堪让皇上改变主意,将燕王仅有的三个血脉放回了北平藩邸。
可没有人知道当时的御前女官,就是朱家的千金。他们根本不可能对她有任何印象。
朱能不知道她千回百转的心思,连声宽慰道:“即便是天家的男子,咱也不算是高攀。好歹你爹是赫赫有名的功臣,如今也分封了国公。”
拉着女儿的手,年迈的将军眉目间满是疼爱,“再说门第之见,其他人也许要自惭形秽,你却大可不必担心。国公府的身价,足以撑得起你这个小小的皇子妃。”
朱明月望着爹爹鼓励的眼神,却是叹然地摇头,“倘若只是介于出身,便好了呢。”
宫里面正筹备着给几位皇子选秀,就在这个时候忽然有太监上门来提亲,还是奉旨于母仪天下的皇后殿下。且不说此事古怪,真有意“求”她的话,宫门深深,岂是“嫁娶”二字这么简单,可这些话没法跟爹爹说。
朱能见她面有郁色,小心翼翼地问了句——“不愿意?”
朱明月轻轻点头。
“既是不愿意,干脆过几日爹进宫去,当着中宫殿下的面将这事儿推了!”
“那是皇家的意思,哪能那么轻易推却的。”
朱能瞪起眼睛:“爹是个粗人,也知道这亲事讲究个‘你情我愿’。若你不想嫁,皇子怎么了?爹就算是拿着拐杖,也敢跟他们拼老命!”
朱明月抿起唇瓣,古来婚事,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吗。面前黑瘦的男子一脸胡茬,却满脸认真、满脸疼爱。少女破涕为笑,不由得点了点头,道:“刚刚那公公也说了,皇后殿下只是让人传话、打个商量。那咱们就且容几日。事缓则圆。”
事缓则圆。
这四个字用来宽她爹的心尚可,却难以劝说她自己。事实证明,拖得越久,事情往往就越难以收拾。朱明月几乎是在第二日,就登门去拜访姚广孝,可姚广孝不在。不在皇上赏赐的府邸,也不在庙中,询问当值的几个僧官,却道是不知云游出城到何处了。
而朱能对此事仍抱有侥幸心理,一直到后来,金忠的上门。
十五岁是女孩儿家的及笄之年,过完年节,又过了生辰,朱明月恰好十四了,已近待嫁之龄。早前朱能几乎将应天府中所有试婚的佳婿人选都看了个遍,没料到早有人替他物色周全,还是原北营中最为亲厚的一个同僚。
这次朱明月没在屏风后面藏着,因为根本不用听。兵部尚书金忠是专程为大皇子朱高炽来提亲的。若此刻门外有端茶倒水的丫鬟经过,或许还能从这一个掌管着兵部、一个是刑部尚书的两位老将军口中,隐约听到“婚配”“立储”“嫡庶”之类的言辞。
于是朱明月带着红豆出了府,来到城西的一处茶楼躲清闲。
“之前那几位朝中官吏过府,都是为了小姐的亲事。现在留下老爷一个,应付得过来吗?”红豆摆开瓷杯,给她倒了一盏茶。
春日里的柳絮软绵绵的,飞扬如雪。
坐在茶楼的二楼雅室,凭栏远眺,整条街巷都映入眼底。还能望见隔着一道河岸的秦淮烟影,几艘画舫;间或还有用花灯彩锦装饰的官船,摇桨声声,在河面上荡漾开一道道金灿灿的涟漪。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此时正好到了江南最美的时节。
如她这般能随心所欲出门的官家淑女,实乃少数。假使传到宫里去,也不知是不是能以“不安于室”为由,让上面收回成命。
“其实那金尚书与老爷是旧识吧,小姐曾说过,算是共患过生死的,还能害咱们国公府不成?”红豆一边咂着嘴,一边像是自我安慰道。
“不放心的是你,说没事的也是你。”朱明月嗔了她一眼。
红豆撒娇地吐了吐舌头,“奴婢也是担心呢,其实小姐心里也是担心的吧?”
初四日,改北平府为顺天府,北平行太仆寺为北京行太仆寺。行都督府设置左右都督,都督同知、佥事无定员。刑部设置尚书两人,侍郎四人,六曹吏户礼兵刑工郎中、员外郎、主事各一人;
初九,遣命户部郭资、刑部雒佥为北京刑部尚书……
几乎是倾尽朝野上下之力,所有与之相关、无关的人都被委以相应的职责。
其实那些文臣、旧臣说得不无道理,迁都一事耗费巨大,劳民伤财,有损社稷……这些话,一句一句重重地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或许要用很多年,无数的人力、物力。但是迁都以守国门,皇上作为后盾,被委以重任的官员们,既有压力又充满了信心。
就在群臣焦头烂额筹备之时,京城中,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冲淡了那股紧张而忙乱的气氛——皇后要给几位皇子纳妃。
由徐皇后所生的皇子有三,在族谱中占“高”字辈,原藩邸世子大皇子炽、二皇子煦、三皇子燧——三位皇子是眼下皇室中全部的血脉,均属嫡亲。尤其是朱高炽,早在藩邸时就已有世子嫔,其余两位也有了偏室,这次的纳妃与现在庙堂上正在进行着的各种政事比起来,似乎不算大事。然召命到了朝中,却引起了不小的波动。
此时,皇上尚未立储君。
应天府的冬日在几场凉雨中,上空的阴霾就渐渐被阳光驱散了。当早春乍暖还寒的风吹起,桃李芬芳,海棠春睡,街巷中处处纷飞起或白或粉的花瓣。
初八日,成国公要择女婿的消息,被放了出去。
初九日,就有官媒上门来采纳、问名,紧接着在初十日往后,更有很多官员亲自来提亲。一时间,城南府邸的门槛都要被踏破了。朱能喜滋滋地瞧着摆在桌案上的画像,清一色的青年才俊、高门子弟,信手凭挑。
江南的大户人家,若生女婴,会在家中庭院栽香樟树一棵。女儿到了待嫁年龄,香樟树也长成,媒婆在院外只要看到此树,知该家有待嫁姑娘,便来提亲。女儿出嫁,家人要将树砍掉,做成两个大箱子,放入丝绸作为嫁妆,取“两厢厮守”之意。
城西的这一处府邸原是荒废的,搬进来不到整年,没有樟树可供采伐。朱能上了心,下面就有好事儿的官员不知从何处砍了棵香樟回来,断了根,却是整棵,亲自送到国公府来。朱能便命人将其放倒在南厢的院子里面,就等着女儿出嫁那日做樟木箱子用。
两箱丝绸,两厢厮守。
于是红豆终日坐在南厢的花架下,望着那香樟树发呆,又欢喜又期待地想象着,有朝一日陪伴小姐出嫁的情景。
可就在随后的一日,未等雕刻匠人来瞧木头,宫里面就来了人——
“什么?”
提亲?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朱明月按捺下满腔的惊诧和怀疑,直到那老太监揣着朱能打赏的银子走远了,才从屏风后面出来。
朱能也是半晌都没缓过神来,瞧见女儿一脸的莫名和惊疑,急忙安慰道:“别慌,别慌……几位皇子纳妃的事,是早就定下来了。求到咱们府上,怕只是应个景儿。”
刚刚那老太监的话犹言在耳——
“奴才今个儿来也是跟国公爷讨个商量,不算是正式下婚旨。大皇子和二皇子都对小姐一见倾心、二见难忘,故此求到了皇后殿下跟前。殿下说,一家姑娘也没法嫁两家不是。国公爷便是好好想想。殿下还说,等想明白了,过几日再进宫去复旨也不迟。”
一家女,两家求……
哪里是两家,分明都是皇室。一个是皇室的嫡长子,一个则是能征善战、战功彪炳的二皇子,同求一女,似乎是天大的福祉降临到了成国公府。朱能却觉得有些六神无主,连手心都沁出汗来。
那老太监以为他是高兴的,又笑眯眯地嘱咐了几句。等跨出门槛,朱能才想起吩咐下人赶紧包个丰厚的红包给人家。
“爹爹,”朱明月咬了咬唇,“刚刚那太监的话,分明是诳语。”
一见倾心、二见难忘?那两位皇子根本连她的面都没看过!
或许,是见过的。
建文元年五月,逢太祖爷忌日,在北平戍边的燕王称病未出,同时派遣三个儿子来京祭奠。那时的建文帝已经有心削藩,欲将三人扣押为质子,是她与黄子澄阐述了“打草惊蛇”的谏言,堪堪让皇上改变主意,将燕王仅有的三个血脉放回了北平藩邸。
可没有人知道当时的御前女官,就是朱家的千金。他们根本不可能对她有任何印象。
朱能不知道她千回百转的心思,连声宽慰道:“即便是天家的男子,咱也不算是高攀。好歹你爹是赫赫有名的功臣,如今也分封了国公。”
拉着女儿的手,年迈的将军眉目间满是疼爱,“再说门第之见,其他人也许要自惭形秽,你却大可不必担心。国公府的身价,足以撑得起你这个小小的皇子妃。”
朱明月望着爹爹鼓励的眼神,却是叹然地摇头,“倘若只是介于出身,便好了呢。”
宫里面正筹备着给几位皇子选秀,就在这个时候忽然有太监上门来提亲,还是奉旨于母仪天下的皇后殿下。且不说此事古怪,真有意“求”她的话,宫门深深,岂是“嫁娶”二字这么简单,可这些话没法跟爹爹说。
朱能见她面有郁色,小心翼翼地问了句——“不愿意?”
朱明月轻轻点头。
“既是不愿意,干脆过几日爹进宫去,当着中宫殿下的面将这事儿推了!”
“那是皇家的意思,哪能那么轻易推却的。”
朱能瞪起眼睛:“爹是个粗人,也知道这亲事讲究个‘你情我愿’。若你不想嫁,皇子怎么了?爹就算是拿着拐杖,也敢跟他们拼老命!”
朱明月抿起唇瓣,古来婚事,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吗。面前黑瘦的男子一脸胡茬,却满脸认真、满脸疼爱。少女破涕为笑,不由得点了点头,道:“刚刚那公公也说了,皇后殿下只是让人传话、打个商量。那咱们就且容几日。事缓则圆。”
事缓则圆。
这四个字用来宽她爹的心尚可,却难以劝说她自己。事实证明,拖得越久,事情往往就越难以收拾。朱明月几乎是在第二日,就登门去拜访姚广孝,可姚广孝不在。不在皇上赏赐的府邸,也不在庙中,询问当值的几个僧官,却道是不知云游出城到何处了。
而朱能对此事仍抱有侥幸心理,一直到后来,金忠的上门。
十五岁是女孩儿家的及笄之年,过完年节,又过了生辰,朱明月恰好十四了,已近待嫁之龄。早前朱能几乎将应天府中所有试婚的佳婿人选都看了个遍,没料到早有人替他物色周全,还是原北营中最为亲厚的一个同僚。
这次朱明月没在屏风后面藏着,因为根本不用听。兵部尚书金忠是专程为大皇子朱高炽来提亲的。若此刻门外有端茶倒水的丫鬟经过,或许还能从这一个掌管着兵部、一个是刑部尚书的两位老将军口中,隐约听到“婚配”“立储”“嫡庶”之类的言辞。
于是朱明月带着红豆出了府,来到城西的一处茶楼躲清闲。
“之前那几位朝中官吏过府,都是为了小姐的亲事。现在留下老爷一个,应付得过来吗?”红豆摆开瓷杯,给她倒了一盏茶。
春日里的柳絮软绵绵的,飞扬如雪。
坐在茶楼的二楼雅室,凭栏远眺,整条街巷都映入眼底。还能望见隔着一道河岸的秦淮烟影,几艘画舫;间或还有用花灯彩锦装饰的官船,摇桨声声,在河面上荡漾开一道道金灿灿的涟漪。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此时正好到了江南最美的时节。
如她这般能随心所欲出门的官家淑女,实乃少数。假使传到宫里去,也不知是不是能以“不安于室”为由,让上面收回成命。
“其实那金尚书与老爷是旧识吧,小姐曾说过,算是共患过生死的,还能害咱们国公府不成?”红豆一边咂着嘴,一边像是自我安慰道。
“不放心的是你,说没事的也是你。”朱明月嗔了她一眼。
红豆撒娇地吐了吐舌头,“奴婢也是担心呢,其实小姐心里也是担心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