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六章 小人物的大智慧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笔趣阁 www.bqg16.com,最快更新大国无疆最新章节!
第一七六章 小人物的大智慧
德国柏林,西城区一条并不起眼的街道旁,耸立着一幢相当古朴的巴伐利亚风格大楼,在步入大楼大厅前的阶梯外,站满了脸色焦急的人群,男女老少都有,他们都被身穿深灰色军大衣的武装护卫阻挡住,根本不让他们进入大楼里,因为在大楼大厅一旁的牌匾上赫然写着——德国第92研究所。
或许很多人根本不明白这第92研究所到底干什么的,但对于所有从事核物理研究的德国人而言,他们清楚的记得,在1938年的圣诞节前夕,奥托?哈恩教授以及他的助手斯特拉斯曼于威廉皇帝化学研究所里,成功用中子轰击了第92号元素铀,他们并未得到想要的放射性元素镭,而是发现铀核在中子轰击碰撞过程中碎裂了,于是乎,他们将这种一分为二的现象定义为“裂变”。
或许真是因为“裂变”这一现象的发现、是因为“裂变”所能带来的巨大能量释放、是“裂变”所具备的军事使用价值……有很多很多的原因,但其最终共同作用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德意志第三帝国开始了漫长而又艰难的核物理研究,从最开始的科学家们自由探索到德国陆军军械局首次介入,再到德国最高统帅部引起重视,直至成立第92研究所——德意志帝国核物理研究计划委员会。
显然,第92研究所不过是一个代号罢了,它之所以冠以92这两个阿拉伯数字,完全是为了让该委员会下属的所有人员都能深深明白,是第92号元素铀才有他们的一切,他们有了充足的经费、无限的物资、丰富的生活乃至安宁的生活,德意志第三帝国倾注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就是希望能借助该委员会下属的众多科研人员,将“裂变”从实验室现象变成军事战争武器。
中国武侠小说有云——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得到了大力支持的德国核物理研究委员会自打成立以来,非常注重效率和回报,他们知道帝国投入了许多,所以他们必须要珍惜一切来不断努力,严谨、认真甚至有些呆板的德国科研人员们异常努力的完成着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因为他们在努力的同时,得到了充足的回报。
钱,对于该委员会下属的科研人员而言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有德国陆海空三军鼎力支持的该委员会压根儿就不差钱,每一个科研人员包括其家属,都有固定城区范围内的住宅、有往返接送于单位和小区的通行车、有孩子的还能得到很好的教育条件,甚至有的科研人员亲属还可以免除服兵役,再加上每月大笔的科研津贴打进银行账户里、定期进行的身体检查,科研人员似乎什么都不用忧虑发愁,一心扑在科研事业上即可,他们的家人也得到了很好的照顾。
在得到如此之好条件的同时,当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科研人员和及其亲属除了签订了保密协议之外,还被限制了人身自由,而且很多时候科研人员都会待在实验室长期不回家,就算回去也是来回武装接送,发个电报、写封信之类的事情根本不敢做,估计也没时间做。
然而,即便是这样,这些科研人员的家属们也是鼎力支持,日耳曼民族正在伟大领袖希特勒的带领下向着世界超级强国的行列迈进,自己的亲人又在为国家机密科研工程服务,他们除了感到骄傲和自豪,哪儿还会主动出卖灵魂?所以,他们一般情况下都很支持家人的科研工作,即使很长时间不回家看看,也知道那是在为国家服务,为民族的明天打拼,然而现在……
科学家的家人岂能都是白痴?在3月11日夜里,在研究所里值班的科研人员就收到了消息,说是核试验成功了,不过具体的结果要等有关部门进一步验证之后才能真正确认,因为又有消息称,核试验装置的威力被理论计算错误,威力过大之下,被引爆的原子弹把整个核试验场都彻底清洗干净,无论人员、车辆、设备甚至是陆军的坦克,都分飞湮灭,毛都不剩。
小道消息在研究所里顿时满天飞,在3月12日的白天上班时间里,这些小道消息就在研究所内部传得沸沸扬扬,大部分人似乎都没有为试验成功感到高兴,而是为自己没有去现场观看而庆幸,参与核物理研究的他们哪儿会不知道原子弹爆炸开来的巨大威力,还能剩下根毛啊!
于是乎,在3月12日晚下班之后,这些科研人员回到家里又告知了家人,得知这一消息的所有人都噤若寒蝉,一边为自己的亲人感到庆幸,一边又担忧去了北非现场的人担心,毕竟同在一个委员会甚至一个科研部门下工作,科研人员之间长期以来已经关系紧密,家属之间也因为长期的邻里生活而感情匪浅。
由此一来,当3月13日早上的太阳还没从地平线上生气之时,七嘴八舌的一些长舌妇已经把整个事件传出了数个版本,当然她们倒是很有分寸,只在这些科研人员家属区里私下议论,还没那个胆子到外面宣扬,更何况二十四小时在家属区周围转悠的党卫军也根本不给她们机会。
尽管外界还并不得知这些个消息,但在第92研究所内部却是引发了轩然大波,整个核物理研究本身就是一个庞大而又系统性的工程,它牵涉到了许多重要的学科领域,因而在第92研究所下属中,又有许多平行的科研部,不同学科的科研部之下又设有一系列的研究科,整个一树形结构之下,分支众多的该委员会拥有大大小小数百个科研单位,有将近上万人的科研队伍。
糟糕的是,这一次前去北非核试验场实地观察核爆的科研人员中,当然大部分是为了核爆之后还就近展开各种实验,去的人很多,光是第92研究所就去了整整3500人,而且德国还从其他领域调来了一些高级人才,像什么临床医学之类的专家都去了,林林总总有3754人,可这一下子,这些人都没了,直接被德国核物理科研计划委员会自己研究出来的原子弹给炸没了,这也就相当于生生毁灭了三千多个以前生活得相当幸福的家庭,他们的家人岂能不找研究所讨个说法?
辛辛苦苦研究原子弹,结果到最后原子弹都是成功爆炸了,人倒也跟着炸没了,在家属们看来,为国家奉献时间、精力乃至鲜血都可以,但凭什么要奉献生命?难道这些作为国家宝贵资源的科研人才,也跟那数百万的军人一样吗?当然,真要是帝国将这三千多科研人员当成军人也就作罢,死在为国奉献的战场上乃是光荣,可他娘的,这是死在研究所自己研究制造的原子弹之手?这该如何解释?
失踪的三千多名科研人员家属过万,但真正能够来到研究所门前的并不多,大部分人都在第一时间被控制在了家属区里不可外出,有资格作为代表赶来请愿的却根本不允许进入研究所,因为委员会中那些当官的、掌权的,也都去了北非现场也都被炸没了,现如今第92研究所已经被德国国防军情报局暂时接管,有关核试验的一切消息都将被严格封锁。
作为昔日研究所安全保卫部最不起眼的第11警卫组组长,克里曼森心里别提多高兴,以前在安全保卫部里,他这个组长是最不受待见的,往往都被安排在夜间值班,而且还是人最疲倦的凌晨。
可现在倒好,十二个警卫组,有八个被调去北非为科研人员们提供安全保护,另外三个组又被分配去各大实验室看守,也就只有自己这么一个组守在研究所办公大楼本部,而且德国国防情报局调来了一支武装别动队,荷枪实弹的形成了一道肉墙,他的人倒落得清闲,到处巡逻查看了一圈儿后,他再一次溜达回答门前,却还看到人群中年岁最大的拉姆斯特太太,想到曾今整个研究所里,也就只有作为重水研究部副部长的拉姆斯特先生对自己不错,所以免不了上去劝了一句。
“拉姆斯特太太,您就请回吧,在这里是讨不到任何说法的,没人能够听到您的呼声!”
克里曼森的话说得很有艺术,他并未直接告诉拉姆斯特太太,他的丈夫包括其年轻的儿子都已经在北非挂掉了,甚至整个研究所里大大小小的众多头目中,但凡能坐飞机到北非的、想要在核试验成功中捞到一些功劳的,亦或者是研究热情过于高涨的,都已经在北非被炸得鸟毛都没剩下一根,可真要是这么说,估计该倒霉的就是他了。
“您就是警卫组组长吧,我丈夫是拉姆斯特,请问他在研究所里吗?”
“这?”
克里曼森彻底无语了,还应该怎么说才能让眼前的这些人相信,昔日他们引以为傲甚至是作威作福的资本,都已经被炸没了、死掉了、全挂了,想了想,又看了看一旁荷枪实弹冷若冰霜的武装护卫,这些来自于国防情报局的外勤武装人员,他们早就被训练成了杀人机器,敢于犯险的人都会被突突掉,所以还是不要冒这个险。
克里曼森不得不承认自己很无奈,摇了摇头后,便转身离去,任凭身后面那些人大呼小叫的嚷嚷着,头也不回的走进了大厅里,开玩笑,想当初自己在大半夜带着警犬到处巡查冷得直哆嗦的时候,又有几个人记得堂堂德意志第三帝国最强势的科研所下属人员中,还有他这么一个警卫组组长,又有几个人知道他和他那帮兄弟是多么难熬才挺过来的,现在如此大好的机遇摆在面前,自己怎么能轻言放弃?
慢慢悠悠的走回大厅一侧的安保值班室,看着桌上那红蓝绿三种色泽的电话,克里曼森心里就只想发笑,曾几何时,只要那蓝色的电话一响,保准儿就是某个科研部门出了一些问题需要即刻去解决,而绿色一般情况下是家属们打来问长问短的,但基本不响因为这些科研人员的家属都很自觉很知趣,知道亲人搞秘密科研,不会问行踪更不会问怎么不回家吃饭的白痴问题。
最让人蛋疼甚至紧张到蛋碎的,便是红色的电话,一旦它要是响了起来,哪怕是坐在马桶上正在拉屎也得提起裤子赶紧跑步前去,因为红色电话一般都是研究所里级别很高的人物打来的,哪怕是因为香烟引燃了一堆文件,接到警报的他们都得飞奔着去,好在克里曼森的警卫组基本都在凌晨,高级头目们那会儿都在家里搂着老婆睡大觉,谁还会没事儿打红色电话!
现在好了,能有权利打红色电话的基本死光,能拨打蓝色电话的基本挂完,现如今整个研究计划委员会剩下得比较多的,除掉一批老得走不动的,最多的便是那种和上司关系不太好,自己水平又不太高的年轻科研人员,他们都留守在各实验室或生产单位,研究所本部办公大楼里工作的这些管理层,基本算是死光光了,偌大一栋楼少了颐指气使、狐假虎威、装疯卖傻等等形象的行政与管理人员,倒真清净了不少。
克里曼森搜罗了一下办公桌抽屉,还发现里面放了一礼盒,一看接收单才知道原来是堂堂委员会副主席的礼盒,不过人都死了,哪儿还能看到什么礼物,所以当即就拆开一看,偶滴个神,原来是满满一盒的绝品雪茄,有些心虚的看了看大厅外的热闹景象与大楼内的清净凉快,这才美美的坐下来,取出一支去头点燃,翘起二郎腿搁在桌上,摇头晃脑的自言自语。
“可惜啊,可惜,我倒是风光得意了,只可惜帝国的科研人才体系,被这么一折腾,还怎么发展高科技啊!”
一想到高科技,克里曼森就越觉得气愤难当,共和国在计算机技术方面独霸全球,在很早之前推出的家用电脑就曾大量流入到德国国内,作为帝国第一科研单位的第92研究所也是不知道从什么渠道搞到了上千台,还请来了化成灰克里曼森都发誓认识的中国人来建起了一个内部计算机网络。
尤其是研究所本部办公大楼里,重要部门负责人都有电脑使用,而且克里曼森不止一次发现,有些部门负责人上班时间其实根本没有办公,而是对着电脑玩得不亦乐乎,后来一打听才发现,原来是在玩电脑游戏,而且有时候还是部门内部或者部门之间玩起联网对战的游戏,一款名为反恐精英的游戏愣是让许多人着迷不已,大半夜都不回家的基本都是在熬夜玩游戏,办个狗屁的公事。
克里曼森狠狠的抽了两口雪茄,然后将雪茄摁熄灭后放进兜里,顺带将盒子里剩余的雪茄全都揣进了皮衣内兜里,盒子上的接收单直接用打火机点着烧掉,抹掉一切之后,这才心情舒坦的慢步向负一楼的档案部走去,那里是整个办公大楼比较隐蔽的地方,也是克里曼森夜里时常趁空去玩电脑游戏的地方,档案部的文印室里虽然有不少从共和国费尽周折搞来的高科技设备,什么扫描仪、激光打印机之类的,他都不会去碰。
摁下主机箱上最大的按钮和纯平显示屏右下角的圆形按钮后,电脑发出了滴的一声,随即不久就出现了“欢迎使用”的四个中文,克里曼森知道自己成功开机了,这才从皮衣兜里拿出了闹钟,将响铃时间拨至一个小时后,他这才兴奋难当的坐在椅子上。
熟悉的视窗界面、舒服的鼠标触感,克里曼森轻车熟路的找到了一个文件夹,找到了那令人激动的图标之后,熟练的双击便成功进入了,这时候估计也没有其他人会在局域网上在线,所以他玩起了单机模式,不知不觉闹钟就响了起来。
“娘的,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
关掉闹钟,克里曼森也不正常关闭电脑,而是熟门熟路的找到了插线板,直接将两个插头拔掉,电脑当即关闭,随后他这才将插头重新插好,这种手段他已经不是第一次用了,还真别说,中国人的东西就是好使,频繁如此都能正常使用。
悠哉的转悠了一圈儿,等克里曼森回到大厅之时,这才发现在门外的人群早没了,出门而去正好撞见一大人物,赶紧靠边敬礼,伸出手臂高呼希特勒万岁,而炯炯有神的双眼死死盯着前方,正好看见步履匆匆的德国国防情报局局长卡尔藤布隆面色铁青的经过,不禁心里一冷,第92研究所还真是祸不单行!
紧跟在卡尔藤布隆身后的是一名将军更是面色如铁,皮靴踩在地板上发出的声响直叩心间,克里曼森的心也似乎跟着那些急促的脚步声激烈的加速起来,不禁在心里暗暗祈祷,千万千万别出大事,要不然,第92研究所真要是被突然撤掉,自己这才刚刚咸鱼翻身,难道就要紧跟着失业,甚至有可能被征调去参军入伍,最终稀里糊涂的死在冰天雪地的苏联战场上,那可真是比被原子弹炸死都还要悲催。
克里曼森的担忧并未阻止卡尔藤布隆等人行进的脚步,根本无人敢于阻挡的这伙人倒是速度飞快,很快就分批钻进了电梯里上楼而去,克里曼森眼神非常不错,光是从卡尔藤布隆副官伸手触按电梯楼层数字的手势,就大概知道这伙人估计是上顶层六楼,那里正好是研究所保存核心机密资料的地方,当然也是委员会主席的办公所在地,难道他们是去搬走资料的?
事情非常糟糕,远比想象中还要悲剧,卡尔藤布隆站在电梯里根本没那个心思去设想应该怎么处置那些遗孀,更加没有空闲过问其他,现在唯一想要做的,就是去把那些该死的资料全部带走,并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核爆炸事故评估专家组手里,让他们分析分析,他娘的,到底是研究本身出现的纰漏,还是敌对国刻意制造的事故。
现在,德国最高统帅部所有人都宁愿相信是理论计算错误,因为这样的结果反倒是个好消息,原子弹的威力比科学家们理论计算的还要凶猛,那也就证明德国目前国内储备的两枚以及运往莫斯科战役前线的另外两枚,威力同样惊人,而且就算失去了一大批科研人才,有了现有的核武技术,也能为国家赢得很长一段时间的人才弥补时间,等新一代的人才体系重新健全,核武器小型化乃至发展氢弹都不成问题。
不过,悲观的想法也有,因为在12日下午,德国空军驻阿尔及尔部队所派的两架高空侦察机所获的航拍资料,以及德国国防军事情报局下属的反谍情报站所派地面人员所得证物,都先后运抵柏林并在第一时间列为高度核心机密,尤为珍贵的便是盛放在玻璃杯里的爆炸现场沙粒和一部分石英,当然那些胶卷和底片也有极大作用。
在柏林的德国核物理研究委员会下属专家级人才已经所剩不多,被紧急召集起来的他们用了数个小时不断分析之后,首先确认的确是发生了核爆炸,这一点仅仅通过分析放射性尘埃就能够得知这一结果,当然最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的是,现场居然有三个巨大凹坑,可核试验现场只预先准备了一枚试爆的原子弹,这该如何解释?
围绕这一问题,专家们讨论了很久,在此过程中,他们反复分析了照片和影像资料,之后甚至冒险去和已经隔离观察的那两名来自反谍情报站的特工,他们冒险进入了发生了核爆炸的核试验场,要不是以前经过专业训练,估计早就精神崩溃了,不过对于专家们的问题,他们也回答得相当吱唔,仿佛每一次提问,都是让他们去回想一下地狱里的景象一样。
综合种种证据,初步的分析结果是在12日深夜便被专家组综合审定出炉了,那就是现场至少有三枚小当量的原子弹发生了爆炸,一枚在地表、一枚在地下监控基地内部、一枚在竖井里,而发生在竖井里核爆炸最为猛烈,当量接近一万吨,所以爆炸后地下竖井俨然面目全非,需要到现场实地考察,才能得出更为确切的结论。
只准备了一枚核弹,却得出至少有三枚核弹爆炸的结果,难道是赶赴现场的数千核物理研究计划委员会下属的科研人员觉得一枚设计当量为五千吨的实验型原子弹爆炸不过瘾,而是自主将其拆为了三枚,同时引爆之下,集体殉国?
很显然这种说法行不通,而得到这样一个初步分析结果的希特勒简直气得差点直接拔枪冲去杀掉那些个所谓的“砖家”,但经过大风大浪的他还是最终克制了下来,毕竟是初步分析结果,而且“砖家”们已经得出了肯定且不可动摇的答复,那就是绝对发生了核爆炸,只要这一点成立,希特勒大开杀戒的心情也就渐渐平复了一些,原因如何,慢慢找,再杀掉这些国宝级的人才,那损失的还不是帝国自己的力量。
希特勒下令务必彻查原因的同时,也让国防军事情报局局长卡尔藤布隆全责跟进这个事件,情报局其他事情都可以暂时不管,但原子弹怎么一炸成三炸的事儿必须给查清楚,受命的卡尔藤布隆唯有采取“速战速决”的强硬策略,如何处置遗孀的事情直接搁置,第一时间就下令封锁第92研究所本部办公大楼,因为所有的研究技术资料、人事档案等等都被保存在这幢大楼里,有些数据甚至还很时髦的保存在了电脑里,因而卡尔藤布隆亲自出动,佛挡杀佛的要把这个研究所核心机密资料搬空再说,希特勒给了他生杀大权,倒也没见到谁敢出来阻挠。
资料搬运过程很顺利,卡尔藤布隆顺带让人按照办公楼布置图和财务部资料,挨个房间把所有电脑的主机箱都给拆了下来,这些电脑的信息存储能力很强,许多已经不幸挂掉的科研人员都习惯在电脑上保存一些资料,因而现在这些电脑机箱里硬盘成了宝贝,可被卡尔藤布隆叫来的武装人员哪儿会拆电脑主机箱,连主板和**显卡都分不清,哪儿敢乱拆硬盘,所以干脆连机箱一并搬走。
从顶楼到负二楼,除却基础研究资料库里的没有动,搜罗而来的各种各样的资料装了整整八辆军卡,文档资料就足足用六辆军卡,而另外两辆则堆放满了电脑机箱,从这一点倒是可以看出,第92研究所利用电脑实现办公无纸化的效率和德国其他部门一样都并不高,要不然,这八辆军卡根本用不着。
看着这伙来去匆匆的过客,从卡尔藤布隆带着一帮人杀气腾腾进来再到风风火火帮忙搬东西,克里曼森只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搬家,除了基础研究资料库里的资料太多而没让搬,估计也是因为基础研究不会存在什么研究错误问题,所以没有让搬之外,其他资料简直可以堆积如山,而最让克里曼森心疼的是,办公大楼里所有电脑如今都没了主机箱,就好像人没了大脑,这还怎么玩游戏啊!
目送绝尘而去的车队渐行渐远的飞速离开,克里曼森开始为自己的前途考虑了,死了那么多人,研究所的看家宝贝也就剩下那些资料了,现在都被搬走,第92研究所,还有毛用啊!
……
第一七六章 小人物的大智慧
德国柏林,西城区一条并不起眼的街道旁,耸立着一幢相当古朴的巴伐利亚风格大楼,在步入大楼大厅前的阶梯外,站满了脸色焦急的人群,男女老少都有,他们都被身穿深灰色军大衣的武装护卫阻挡住,根本不让他们进入大楼里,因为在大楼大厅一旁的牌匾上赫然写着——德国第92研究所。
或许很多人根本不明白这第92研究所到底干什么的,但对于所有从事核物理研究的德国人而言,他们清楚的记得,在1938年的圣诞节前夕,奥托?哈恩教授以及他的助手斯特拉斯曼于威廉皇帝化学研究所里,成功用中子轰击了第92号元素铀,他们并未得到想要的放射性元素镭,而是发现铀核在中子轰击碰撞过程中碎裂了,于是乎,他们将这种一分为二的现象定义为“裂变”。
或许真是因为“裂变”这一现象的发现、是因为“裂变”所能带来的巨大能量释放、是“裂变”所具备的军事使用价值……有很多很多的原因,但其最终共同作用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德意志第三帝国开始了漫长而又艰难的核物理研究,从最开始的科学家们自由探索到德国陆军军械局首次介入,再到德国最高统帅部引起重视,直至成立第92研究所——德意志帝国核物理研究计划委员会。
显然,第92研究所不过是一个代号罢了,它之所以冠以92这两个阿拉伯数字,完全是为了让该委员会下属的所有人员都能深深明白,是第92号元素铀才有他们的一切,他们有了充足的经费、无限的物资、丰富的生活乃至安宁的生活,德意志第三帝国倾注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就是希望能借助该委员会下属的众多科研人员,将“裂变”从实验室现象变成军事战争武器。
中国武侠小说有云——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得到了大力支持的德国核物理研究委员会自打成立以来,非常注重效率和回报,他们知道帝国投入了许多,所以他们必须要珍惜一切来不断努力,严谨、认真甚至有些呆板的德国科研人员们异常努力的完成着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因为他们在努力的同时,得到了充足的回报。
钱,对于该委员会下属的科研人员而言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有德国陆海空三军鼎力支持的该委员会压根儿就不差钱,每一个科研人员包括其家属,都有固定城区范围内的住宅、有往返接送于单位和小区的通行车、有孩子的还能得到很好的教育条件,甚至有的科研人员亲属还可以免除服兵役,再加上每月大笔的科研津贴打进银行账户里、定期进行的身体检查,科研人员似乎什么都不用忧虑发愁,一心扑在科研事业上即可,他们的家人也得到了很好的照顾。
在得到如此之好条件的同时,当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科研人员和及其亲属除了签订了保密协议之外,还被限制了人身自由,而且很多时候科研人员都会待在实验室长期不回家,就算回去也是来回武装接送,发个电报、写封信之类的事情根本不敢做,估计也没时间做。
然而,即便是这样,这些科研人员的家属们也是鼎力支持,日耳曼民族正在伟大领袖希特勒的带领下向着世界超级强国的行列迈进,自己的亲人又在为国家机密科研工程服务,他们除了感到骄傲和自豪,哪儿还会主动出卖灵魂?所以,他们一般情况下都很支持家人的科研工作,即使很长时间不回家看看,也知道那是在为国家服务,为民族的明天打拼,然而现在……
科学家的家人岂能都是白痴?在3月11日夜里,在研究所里值班的科研人员就收到了消息,说是核试验成功了,不过具体的结果要等有关部门进一步验证之后才能真正确认,因为又有消息称,核试验装置的威力被理论计算错误,威力过大之下,被引爆的原子弹把整个核试验场都彻底清洗干净,无论人员、车辆、设备甚至是陆军的坦克,都分飞湮灭,毛都不剩。
小道消息在研究所里顿时满天飞,在3月12日的白天上班时间里,这些小道消息就在研究所内部传得沸沸扬扬,大部分人似乎都没有为试验成功感到高兴,而是为自己没有去现场观看而庆幸,参与核物理研究的他们哪儿会不知道原子弹爆炸开来的巨大威力,还能剩下根毛啊!
于是乎,在3月12日晚下班之后,这些科研人员回到家里又告知了家人,得知这一消息的所有人都噤若寒蝉,一边为自己的亲人感到庆幸,一边又担忧去了北非现场的人担心,毕竟同在一个委员会甚至一个科研部门下工作,科研人员之间长期以来已经关系紧密,家属之间也因为长期的邻里生活而感情匪浅。
由此一来,当3月13日早上的太阳还没从地平线上生气之时,七嘴八舌的一些长舌妇已经把整个事件传出了数个版本,当然她们倒是很有分寸,只在这些科研人员家属区里私下议论,还没那个胆子到外面宣扬,更何况二十四小时在家属区周围转悠的党卫军也根本不给她们机会。
尽管外界还并不得知这些个消息,但在第92研究所内部却是引发了轩然大波,整个核物理研究本身就是一个庞大而又系统性的工程,它牵涉到了许多重要的学科领域,因而在第92研究所下属中,又有许多平行的科研部,不同学科的科研部之下又设有一系列的研究科,整个一树形结构之下,分支众多的该委员会拥有大大小小数百个科研单位,有将近上万人的科研队伍。
糟糕的是,这一次前去北非核试验场实地观察核爆的科研人员中,当然大部分是为了核爆之后还就近展开各种实验,去的人很多,光是第92研究所就去了整整3500人,而且德国还从其他领域调来了一些高级人才,像什么临床医学之类的专家都去了,林林总总有3754人,可这一下子,这些人都没了,直接被德国核物理科研计划委员会自己研究出来的原子弹给炸没了,这也就相当于生生毁灭了三千多个以前生活得相当幸福的家庭,他们的家人岂能不找研究所讨个说法?
辛辛苦苦研究原子弹,结果到最后原子弹都是成功爆炸了,人倒也跟着炸没了,在家属们看来,为国家奉献时间、精力乃至鲜血都可以,但凭什么要奉献生命?难道这些作为国家宝贵资源的科研人才,也跟那数百万的军人一样吗?当然,真要是帝国将这三千多科研人员当成军人也就作罢,死在为国奉献的战场上乃是光荣,可他娘的,这是死在研究所自己研究制造的原子弹之手?这该如何解释?
失踪的三千多名科研人员家属过万,但真正能够来到研究所门前的并不多,大部分人都在第一时间被控制在了家属区里不可外出,有资格作为代表赶来请愿的却根本不允许进入研究所,因为委员会中那些当官的、掌权的,也都去了北非现场也都被炸没了,现如今第92研究所已经被德国国防军情报局暂时接管,有关核试验的一切消息都将被严格封锁。
作为昔日研究所安全保卫部最不起眼的第11警卫组组长,克里曼森心里别提多高兴,以前在安全保卫部里,他这个组长是最不受待见的,往往都被安排在夜间值班,而且还是人最疲倦的凌晨。
可现在倒好,十二个警卫组,有八个被调去北非为科研人员们提供安全保护,另外三个组又被分配去各大实验室看守,也就只有自己这么一个组守在研究所办公大楼本部,而且德国国防情报局调来了一支武装别动队,荷枪实弹的形成了一道肉墙,他的人倒落得清闲,到处巡逻查看了一圈儿后,他再一次溜达回答门前,却还看到人群中年岁最大的拉姆斯特太太,想到曾今整个研究所里,也就只有作为重水研究部副部长的拉姆斯特先生对自己不错,所以免不了上去劝了一句。
“拉姆斯特太太,您就请回吧,在这里是讨不到任何说法的,没人能够听到您的呼声!”
克里曼森的话说得很有艺术,他并未直接告诉拉姆斯特太太,他的丈夫包括其年轻的儿子都已经在北非挂掉了,甚至整个研究所里大大小小的众多头目中,但凡能坐飞机到北非的、想要在核试验成功中捞到一些功劳的,亦或者是研究热情过于高涨的,都已经在北非被炸得鸟毛都没剩下一根,可真要是这么说,估计该倒霉的就是他了。
“您就是警卫组组长吧,我丈夫是拉姆斯特,请问他在研究所里吗?”
“这?”
克里曼森彻底无语了,还应该怎么说才能让眼前的这些人相信,昔日他们引以为傲甚至是作威作福的资本,都已经被炸没了、死掉了、全挂了,想了想,又看了看一旁荷枪实弹冷若冰霜的武装护卫,这些来自于国防情报局的外勤武装人员,他们早就被训练成了杀人机器,敢于犯险的人都会被突突掉,所以还是不要冒这个险。
克里曼森不得不承认自己很无奈,摇了摇头后,便转身离去,任凭身后面那些人大呼小叫的嚷嚷着,头也不回的走进了大厅里,开玩笑,想当初自己在大半夜带着警犬到处巡查冷得直哆嗦的时候,又有几个人记得堂堂德意志第三帝国最强势的科研所下属人员中,还有他这么一个警卫组组长,又有几个人知道他和他那帮兄弟是多么难熬才挺过来的,现在如此大好的机遇摆在面前,自己怎么能轻言放弃?
慢慢悠悠的走回大厅一侧的安保值班室,看着桌上那红蓝绿三种色泽的电话,克里曼森心里就只想发笑,曾几何时,只要那蓝色的电话一响,保准儿就是某个科研部门出了一些问题需要即刻去解决,而绿色一般情况下是家属们打来问长问短的,但基本不响因为这些科研人员的家属都很自觉很知趣,知道亲人搞秘密科研,不会问行踪更不会问怎么不回家吃饭的白痴问题。
最让人蛋疼甚至紧张到蛋碎的,便是红色的电话,一旦它要是响了起来,哪怕是坐在马桶上正在拉屎也得提起裤子赶紧跑步前去,因为红色电话一般都是研究所里级别很高的人物打来的,哪怕是因为香烟引燃了一堆文件,接到警报的他们都得飞奔着去,好在克里曼森的警卫组基本都在凌晨,高级头目们那会儿都在家里搂着老婆睡大觉,谁还会没事儿打红色电话!
现在好了,能有权利打红色电话的基本死光,能拨打蓝色电话的基本挂完,现如今整个研究计划委员会剩下得比较多的,除掉一批老得走不动的,最多的便是那种和上司关系不太好,自己水平又不太高的年轻科研人员,他们都留守在各实验室或生产单位,研究所本部办公大楼里工作的这些管理层,基本算是死光光了,偌大一栋楼少了颐指气使、狐假虎威、装疯卖傻等等形象的行政与管理人员,倒真清净了不少。
克里曼森搜罗了一下办公桌抽屉,还发现里面放了一礼盒,一看接收单才知道原来是堂堂委员会副主席的礼盒,不过人都死了,哪儿还能看到什么礼物,所以当即就拆开一看,偶滴个神,原来是满满一盒的绝品雪茄,有些心虚的看了看大厅外的热闹景象与大楼内的清净凉快,这才美美的坐下来,取出一支去头点燃,翘起二郎腿搁在桌上,摇头晃脑的自言自语。
“可惜啊,可惜,我倒是风光得意了,只可惜帝国的科研人才体系,被这么一折腾,还怎么发展高科技啊!”
一想到高科技,克里曼森就越觉得气愤难当,共和国在计算机技术方面独霸全球,在很早之前推出的家用电脑就曾大量流入到德国国内,作为帝国第一科研单位的第92研究所也是不知道从什么渠道搞到了上千台,还请来了化成灰克里曼森都发誓认识的中国人来建起了一个内部计算机网络。
尤其是研究所本部办公大楼里,重要部门负责人都有电脑使用,而且克里曼森不止一次发现,有些部门负责人上班时间其实根本没有办公,而是对着电脑玩得不亦乐乎,后来一打听才发现,原来是在玩电脑游戏,而且有时候还是部门内部或者部门之间玩起联网对战的游戏,一款名为反恐精英的游戏愣是让许多人着迷不已,大半夜都不回家的基本都是在熬夜玩游戏,办个狗屁的公事。
克里曼森狠狠的抽了两口雪茄,然后将雪茄摁熄灭后放进兜里,顺带将盒子里剩余的雪茄全都揣进了皮衣内兜里,盒子上的接收单直接用打火机点着烧掉,抹掉一切之后,这才心情舒坦的慢步向负一楼的档案部走去,那里是整个办公大楼比较隐蔽的地方,也是克里曼森夜里时常趁空去玩电脑游戏的地方,档案部的文印室里虽然有不少从共和国费尽周折搞来的高科技设备,什么扫描仪、激光打印机之类的,他都不会去碰。
摁下主机箱上最大的按钮和纯平显示屏右下角的圆形按钮后,电脑发出了滴的一声,随即不久就出现了“欢迎使用”的四个中文,克里曼森知道自己成功开机了,这才从皮衣兜里拿出了闹钟,将响铃时间拨至一个小时后,他这才兴奋难当的坐在椅子上。
熟悉的视窗界面、舒服的鼠标触感,克里曼森轻车熟路的找到了一个文件夹,找到了那令人激动的图标之后,熟练的双击便成功进入了,这时候估计也没有其他人会在局域网上在线,所以他玩起了单机模式,不知不觉闹钟就响了起来。
“娘的,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
关掉闹钟,克里曼森也不正常关闭电脑,而是熟门熟路的找到了插线板,直接将两个插头拔掉,电脑当即关闭,随后他这才将插头重新插好,这种手段他已经不是第一次用了,还真别说,中国人的东西就是好使,频繁如此都能正常使用。
悠哉的转悠了一圈儿,等克里曼森回到大厅之时,这才发现在门外的人群早没了,出门而去正好撞见一大人物,赶紧靠边敬礼,伸出手臂高呼希特勒万岁,而炯炯有神的双眼死死盯着前方,正好看见步履匆匆的德国国防情报局局长卡尔藤布隆面色铁青的经过,不禁心里一冷,第92研究所还真是祸不单行!
紧跟在卡尔藤布隆身后的是一名将军更是面色如铁,皮靴踩在地板上发出的声响直叩心间,克里曼森的心也似乎跟着那些急促的脚步声激烈的加速起来,不禁在心里暗暗祈祷,千万千万别出大事,要不然,第92研究所真要是被突然撤掉,自己这才刚刚咸鱼翻身,难道就要紧跟着失业,甚至有可能被征调去参军入伍,最终稀里糊涂的死在冰天雪地的苏联战场上,那可真是比被原子弹炸死都还要悲催。
克里曼森的担忧并未阻止卡尔藤布隆等人行进的脚步,根本无人敢于阻挡的这伙人倒是速度飞快,很快就分批钻进了电梯里上楼而去,克里曼森眼神非常不错,光是从卡尔藤布隆副官伸手触按电梯楼层数字的手势,就大概知道这伙人估计是上顶层六楼,那里正好是研究所保存核心机密资料的地方,当然也是委员会主席的办公所在地,难道他们是去搬走资料的?
事情非常糟糕,远比想象中还要悲剧,卡尔藤布隆站在电梯里根本没那个心思去设想应该怎么处置那些遗孀,更加没有空闲过问其他,现在唯一想要做的,就是去把那些该死的资料全部带走,并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核爆炸事故评估专家组手里,让他们分析分析,他娘的,到底是研究本身出现的纰漏,还是敌对国刻意制造的事故。
现在,德国最高统帅部所有人都宁愿相信是理论计算错误,因为这样的结果反倒是个好消息,原子弹的威力比科学家们理论计算的还要凶猛,那也就证明德国目前国内储备的两枚以及运往莫斯科战役前线的另外两枚,威力同样惊人,而且就算失去了一大批科研人才,有了现有的核武技术,也能为国家赢得很长一段时间的人才弥补时间,等新一代的人才体系重新健全,核武器小型化乃至发展氢弹都不成问题。
不过,悲观的想法也有,因为在12日下午,德国空军驻阿尔及尔部队所派的两架高空侦察机所获的航拍资料,以及德国国防军事情报局下属的反谍情报站所派地面人员所得证物,都先后运抵柏林并在第一时间列为高度核心机密,尤为珍贵的便是盛放在玻璃杯里的爆炸现场沙粒和一部分石英,当然那些胶卷和底片也有极大作用。
在柏林的德国核物理研究委员会下属专家级人才已经所剩不多,被紧急召集起来的他们用了数个小时不断分析之后,首先确认的确是发生了核爆炸,这一点仅仅通过分析放射性尘埃就能够得知这一结果,当然最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的是,现场居然有三个巨大凹坑,可核试验现场只预先准备了一枚试爆的原子弹,这该如何解释?
围绕这一问题,专家们讨论了很久,在此过程中,他们反复分析了照片和影像资料,之后甚至冒险去和已经隔离观察的那两名来自反谍情报站的特工,他们冒险进入了发生了核爆炸的核试验场,要不是以前经过专业训练,估计早就精神崩溃了,不过对于专家们的问题,他们也回答得相当吱唔,仿佛每一次提问,都是让他们去回想一下地狱里的景象一样。
综合种种证据,初步的分析结果是在12日深夜便被专家组综合审定出炉了,那就是现场至少有三枚小当量的原子弹发生了爆炸,一枚在地表、一枚在地下监控基地内部、一枚在竖井里,而发生在竖井里核爆炸最为猛烈,当量接近一万吨,所以爆炸后地下竖井俨然面目全非,需要到现场实地考察,才能得出更为确切的结论。
只准备了一枚核弹,却得出至少有三枚核弹爆炸的结果,难道是赶赴现场的数千核物理研究计划委员会下属的科研人员觉得一枚设计当量为五千吨的实验型原子弹爆炸不过瘾,而是自主将其拆为了三枚,同时引爆之下,集体殉国?
很显然这种说法行不通,而得到这样一个初步分析结果的希特勒简直气得差点直接拔枪冲去杀掉那些个所谓的“砖家”,但经过大风大浪的他还是最终克制了下来,毕竟是初步分析结果,而且“砖家”们已经得出了肯定且不可动摇的答复,那就是绝对发生了核爆炸,只要这一点成立,希特勒大开杀戒的心情也就渐渐平复了一些,原因如何,慢慢找,再杀掉这些国宝级的人才,那损失的还不是帝国自己的力量。
希特勒下令务必彻查原因的同时,也让国防军事情报局局长卡尔藤布隆全责跟进这个事件,情报局其他事情都可以暂时不管,但原子弹怎么一炸成三炸的事儿必须给查清楚,受命的卡尔藤布隆唯有采取“速战速决”的强硬策略,如何处置遗孀的事情直接搁置,第一时间就下令封锁第92研究所本部办公大楼,因为所有的研究技术资料、人事档案等等都被保存在这幢大楼里,有些数据甚至还很时髦的保存在了电脑里,因而卡尔藤布隆亲自出动,佛挡杀佛的要把这个研究所核心机密资料搬空再说,希特勒给了他生杀大权,倒也没见到谁敢出来阻挠。
资料搬运过程很顺利,卡尔藤布隆顺带让人按照办公楼布置图和财务部资料,挨个房间把所有电脑的主机箱都给拆了下来,这些电脑的信息存储能力很强,许多已经不幸挂掉的科研人员都习惯在电脑上保存一些资料,因而现在这些电脑机箱里硬盘成了宝贝,可被卡尔藤布隆叫来的武装人员哪儿会拆电脑主机箱,连主板和**显卡都分不清,哪儿敢乱拆硬盘,所以干脆连机箱一并搬走。
从顶楼到负二楼,除却基础研究资料库里的没有动,搜罗而来的各种各样的资料装了整整八辆军卡,文档资料就足足用六辆军卡,而另外两辆则堆放满了电脑机箱,从这一点倒是可以看出,第92研究所利用电脑实现办公无纸化的效率和德国其他部门一样都并不高,要不然,这八辆军卡根本用不着。
看着这伙来去匆匆的过客,从卡尔藤布隆带着一帮人杀气腾腾进来再到风风火火帮忙搬东西,克里曼森只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搬家,除了基础研究资料库里的资料太多而没让搬,估计也是因为基础研究不会存在什么研究错误问题,所以没有让搬之外,其他资料简直可以堆积如山,而最让克里曼森心疼的是,办公大楼里所有电脑如今都没了主机箱,就好像人没了大脑,这还怎么玩游戏啊!
目送绝尘而去的车队渐行渐远的飞速离开,克里曼森开始为自己的前途考虑了,死了那么多人,研究所的看家宝贝也就剩下那些资料了,现在都被搬走,第92研究所,还有毛用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