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战斗队列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笔趣阁 www.bqg16.com,最快更新帝国风云最新章节!
第三百零五章战斗队列
十点半不到,斯佩就离开了指挥岗位,把工作留给了值班的参谋。=全=本=小=说=网=
不管怎么说,斯佩已经上了年纪。如果不是在上次世界大战中有杰出表现,加上帝国海军一直维持着相当的规模,恐怕在大战爆发前,像斯佩这般年纪的将领就已退役,根本不可能继续在海军中服务。
此外,大战打了两年多,斯佩大部分时候都呆在岸上的司令部里面,早就回到了正常的生活中来。
事实上,当时公海舰队里的大部分军官,都有同样的问题。
这就是,在经过两年多的沉寂之后,军官团队的战斗精神已经消磨一空,根本没有大战爆发时的那种积极面貌。相较于其他海军,比如中国海军,帝国海军的军官队伍在精神面貌上差了很大一截。
当然,如果论实战经验,帝国海军就差得更远了。
可以说,当时的帝国海军中,除了潜艇部队、以及小型舰艇之外,其他官兵都严重缺乏实战经验。在公海舰队的近千名军官中,只有不到一半执行过战斗任务,而且次数都为个位数。要知道,在中国海军中,服役时间在三个月以上的军官都执行过战斗任务,而服役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军官执行的战斗任务的次数都在五十次以上,实战经验极为丰富,因此应对战场突发情况的能力非常突出。即便是在同样没有多少事可做的本土舰队里,也有七成以上的军官执行过战斗任务,而那些从地中海舰队撤回来的军官,执行战斗任务的次数都在一百次左右。
由此可见,公海舰队欠缺的不仅仅是战舰。
十一点半左右,也就是斯佩去休息后大约一个小时,在西北方向上巡逻的那艘轻巡洋舰发回消息,宣称遭遇了一艘英国皇家海军的轻巡洋舰,并且在大约一万米上交火,战斗持续了不到十分钟,英舰就撤走了。
显然,这艘侦察舰遭遇的就是坎宁安派出的侦察舰。
问题是,公海舰队的值班参谋并没有告知斯佩,也没有做太多的防范,甚至没有给那艘与英舰遭遇的轻巡洋舰下达指示。
根据公海舰队的作战记录,值班参谋把那艘英舰当成了巡逻舰。
显然,就算此时斯佩在指挥岗位上,也会做出同样的判断。
原因很简单,自参战之后,英国皇家海军就派遣了大量巡逻舰在设得兰群岛与挪威之间巡逻。虽然这些巡逻舰的主要任务是搜寻与拦截那些经此地进入北大西洋的潜艇,但是也负责监视水面战舰。在拦截“德意志”号的战斗中,就是一艘巡逻舰率先发现目标,然后才召来了主力舰队。
可见,在这里遭遇巡逻舰,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只是,坎宁安可不会这么看。
当时,坎宁安没有离开指挥岗位。收到侦察舰发回的消息后,他立即意识到,公海舰队就在西南方向上,斯佩没有调整航线!
可以说,坎宁安觉得非常震惊,甚至觉得这是错觉。
要知道,斯佩在明知道本土舰队就在前方不远处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航线不变,不做任何调整是非常反常的事情。
只是,到这个时候,坎宁安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十二点不到,坎宁安就下达了战斗命令。
按照他的部署,本土舰队的七艘主力舰分成了两个编队,四艘美舰,即“北卡罗来纳”号、“华盛顿”号、“南达科他”号与“印第安纳”号组成第一战斗群,在前方航行,主要目标是公海舰队里的四艘主力舰,即“俾斯麦”号、“提尔皮茨”号、“沙恩霍斯特”号与“格奈森硇”号;三艘英舰,即“乔治五世”号、“安森”号与“豪”号组成第二战斗群,在编队后方航行,主要对付公海舰队的两艘袖珍战列舰,即“舍尔海军上将”号与“希佩尔海军上将”号。
战后,坎宁安的这一编排遭到了很多人质疑。
当然,对此最为不满的就是美国人。
很明显,坎宁安把最为艰巨的任务留给了四艘美舰,而三艘英舰承担的作战任务几乎没有任何挑战性。如此一来,自然会有人认为,坎宁安此举是让美舰做挡箭牌,在设法保存英国皇家海军的实力。
当然,这种说法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要知道,在公海舰队里面,真正能够对本土舰队的七艘主力舰构成威胁的,也就只有两艘“俾斯麦”级战列舰,另外四艘德舰上的主炮都只有二百八十毫米,只有在极近的距离上才能打穿主力舰的装甲。按照坎宁安的编排,与两艘“俾斯麦”级对阵的,恰恰是本土舰队里防御最为薄弱的两艘快速战列舰,即“北卡罗来纳”号与“华盛顿”号,防御更好的五艘战舰反而被放到了一边。
只是,客观的讲,坎宁安的这一战术编排也有一些道理。
首先就是,只有四艘美舰配备了十六英寸主炮,而且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研制的新式主炮,威力非常强大,足以对付“俾斯麦”级战列舰,而三艘“乔治五世”级配备的只是十四英寸主炮。当时,英国皇家海军已经获得情报,在拦截“俾斯麦”号的战斗中,“乔治五世”级的十四英寸穿甲弹几乎没有发挥作用,“俾斯麦”号在中弹近二十发之后,依然能够全速返回威廉港,而且四个月之后就全面修复。也就是说,击中“俾斯麦”号的所有十四英寸穿甲弹,没有一枚打穿了其主要部位的装甲,只有三枚打穿了次要部位的装甲,但是没有造成严重损伤。相反,“俾斯麦”级的三百八十毫米主炮打出的穿甲弹,能在通常交战距离内打穿“乔治五世”级的主装甲。
可见,让“乔治五世”级去对付“俾斯麦”级,胜算非常渺茫。
如果以主炮火力衡量,也就只有四艘美舰能与两艘“俾斯麦”级抗衡。
其次是,“北卡罗来纳”级的防护太薄弱了,至少在坎宁安看来,这两艘战舰与“俾斯麦”级、或者是“沙恩霍斯特”级交战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因此用其去拖住“俾斯麦”级更为合理。
别忘了,两艘“北卡罗来纳”级在建成之后,首先前往太平洋作战,并且在第二次新乔治亚海峡海战中遭受重创之后,才返回美国东海岸,然后留在了大西洋战场上,并且编入了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在第二次新乔治亚海峡海战中,两艘“北卡罗来纳”级面对的不是中国海军的快速战列舰,而是仅有二百八十毫米与二百四十毫米主炮的巡洋舰,并且因此遭受重创。
显然,坎宁安有理由相信,德意志第二帝国肯定从中国获取了新式穿甲弹。
要知道,中国海军装备到大型巡洋舰上的二百八十毫米舰炮就来自德意志第二帝国,而且在基本参数上与德意志第二帝国战列巡洋舰上的主炮没有太大的差别,因此中国海军开发的新式穿甲弹也就可以用到德舰上。
如此一来,两艘“北卡罗来纳”级在与两艘“沙恩霍斯特”级交战的时候,肯定占不到多少便宜。
也正是如此,坎宁安才认为,与其进行正面较量,还不如先用两艘“南达科他”级去对付两艘“沙恩霍斯特”级,争取用最小的代价干掉这两艘火力密集的战列巡洋舰,然后四艘美舰再集中力量对付两艘“俾斯麦”级战列舰。如果采取相反的策略,就算两艘“北卡罗来纳”级打败了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最终依然是四艘美舰打两艘“俾斯麦”级,也很有可能因为四艘美舰都在之前的战斗中遭受重创导致战斗力降低,而无法在与两艘“俾斯麦”级的战斗中取胜。
最后一点,三艘英舰的速度比四艘美舰快。
“北卡罗来纳”级的实际最高航速在二十八节以内,“南达科他”级的实际航速在二十七节以内,而“乔治五世”级的实际航速在二十八节以上。此外,三艘“乔治五世”级不需要考虑横跨大西洋,出港的时候只装载了三分之二的燃油,因此其实际最高航速接近二十九节。
千万不要小看这一节左右的速度差。
在坎宁安看来,斯佩肯定不会拼到最后一刻。在情况不太有利的情况下,斯佩肯定会选择撤退。这样一来,速度更快的“乔治五世”级就是追击公海舰队的主力,也就有必要尽可能的让这三艘战舰保证完好无损。
要知道,在公海舰队里面,速度最慢的两艘“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的最高航速也达到了二十八节,两艘“俾斯麦”级快速战列舰的最高航速为二十九节,而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的最高航速为三十二节。
由此可见,把三艘英舰留在队列末端,也不是没有道理。
只是,具体的交战情况并不是由坎宁安确定的,他编排的战斗队列只针对可能出现的某一种情况。如果斯佩也对战斗队列做了调整,比如按照速度来排列顺序,那么坎宁安编排的战斗队列就发挥不了作用。
最新全本:、、、、、、、、、、
第三百零五章战斗队列
十点半不到,斯佩就离开了指挥岗位,把工作留给了值班的参谋。=全=本=小=说=网=
不管怎么说,斯佩已经上了年纪。如果不是在上次世界大战中有杰出表现,加上帝国海军一直维持着相当的规模,恐怕在大战爆发前,像斯佩这般年纪的将领就已退役,根本不可能继续在海军中服务。
此外,大战打了两年多,斯佩大部分时候都呆在岸上的司令部里面,早就回到了正常的生活中来。
事实上,当时公海舰队里的大部分军官,都有同样的问题。
这就是,在经过两年多的沉寂之后,军官团队的战斗精神已经消磨一空,根本没有大战爆发时的那种积极面貌。相较于其他海军,比如中国海军,帝国海军的军官队伍在精神面貌上差了很大一截。
当然,如果论实战经验,帝国海军就差得更远了。
可以说,当时的帝国海军中,除了潜艇部队、以及小型舰艇之外,其他官兵都严重缺乏实战经验。在公海舰队的近千名军官中,只有不到一半执行过战斗任务,而且次数都为个位数。要知道,在中国海军中,服役时间在三个月以上的军官都执行过战斗任务,而服役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军官执行的战斗任务的次数都在五十次以上,实战经验极为丰富,因此应对战场突发情况的能力非常突出。即便是在同样没有多少事可做的本土舰队里,也有七成以上的军官执行过战斗任务,而那些从地中海舰队撤回来的军官,执行战斗任务的次数都在一百次左右。
由此可见,公海舰队欠缺的不仅仅是战舰。
十一点半左右,也就是斯佩去休息后大约一个小时,在西北方向上巡逻的那艘轻巡洋舰发回消息,宣称遭遇了一艘英国皇家海军的轻巡洋舰,并且在大约一万米上交火,战斗持续了不到十分钟,英舰就撤走了。
显然,这艘侦察舰遭遇的就是坎宁安派出的侦察舰。
问题是,公海舰队的值班参谋并没有告知斯佩,也没有做太多的防范,甚至没有给那艘与英舰遭遇的轻巡洋舰下达指示。
根据公海舰队的作战记录,值班参谋把那艘英舰当成了巡逻舰。
显然,就算此时斯佩在指挥岗位上,也会做出同样的判断。
原因很简单,自参战之后,英国皇家海军就派遣了大量巡逻舰在设得兰群岛与挪威之间巡逻。虽然这些巡逻舰的主要任务是搜寻与拦截那些经此地进入北大西洋的潜艇,但是也负责监视水面战舰。在拦截“德意志”号的战斗中,就是一艘巡逻舰率先发现目标,然后才召来了主力舰队。
可见,在这里遭遇巡逻舰,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只是,坎宁安可不会这么看。
当时,坎宁安没有离开指挥岗位。收到侦察舰发回的消息后,他立即意识到,公海舰队就在西南方向上,斯佩没有调整航线!
可以说,坎宁安觉得非常震惊,甚至觉得这是错觉。
要知道,斯佩在明知道本土舰队就在前方不远处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航线不变,不做任何调整是非常反常的事情。
只是,到这个时候,坎宁安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十二点不到,坎宁安就下达了战斗命令。
按照他的部署,本土舰队的七艘主力舰分成了两个编队,四艘美舰,即“北卡罗来纳”号、“华盛顿”号、“南达科他”号与“印第安纳”号组成第一战斗群,在前方航行,主要目标是公海舰队里的四艘主力舰,即“俾斯麦”号、“提尔皮茨”号、“沙恩霍斯特”号与“格奈森硇”号;三艘英舰,即“乔治五世”号、“安森”号与“豪”号组成第二战斗群,在编队后方航行,主要对付公海舰队的两艘袖珍战列舰,即“舍尔海军上将”号与“希佩尔海军上将”号。
战后,坎宁安的这一编排遭到了很多人质疑。
当然,对此最为不满的就是美国人。
很明显,坎宁安把最为艰巨的任务留给了四艘美舰,而三艘英舰承担的作战任务几乎没有任何挑战性。如此一来,自然会有人认为,坎宁安此举是让美舰做挡箭牌,在设法保存英国皇家海军的实力。
当然,这种说法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要知道,在公海舰队里面,真正能够对本土舰队的七艘主力舰构成威胁的,也就只有两艘“俾斯麦”级战列舰,另外四艘德舰上的主炮都只有二百八十毫米,只有在极近的距离上才能打穿主力舰的装甲。按照坎宁安的编排,与两艘“俾斯麦”级对阵的,恰恰是本土舰队里防御最为薄弱的两艘快速战列舰,即“北卡罗来纳”号与“华盛顿”号,防御更好的五艘战舰反而被放到了一边。
只是,客观的讲,坎宁安的这一战术编排也有一些道理。
首先就是,只有四艘美舰配备了十六英寸主炮,而且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研制的新式主炮,威力非常强大,足以对付“俾斯麦”级战列舰,而三艘“乔治五世”级配备的只是十四英寸主炮。当时,英国皇家海军已经获得情报,在拦截“俾斯麦”号的战斗中,“乔治五世”级的十四英寸穿甲弹几乎没有发挥作用,“俾斯麦”号在中弹近二十发之后,依然能够全速返回威廉港,而且四个月之后就全面修复。也就是说,击中“俾斯麦”号的所有十四英寸穿甲弹,没有一枚打穿了其主要部位的装甲,只有三枚打穿了次要部位的装甲,但是没有造成严重损伤。相反,“俾斯麦”级的三百八十毫米主炮打出的穿甲弹,能在通常交战距离内打穿“乔治五世”级的主装甲。
可见,让“乔治五世”级去对付“俾斯麦”级,胜算非常渺茫。
如果以主炮火力衡量,也就只有四艘美舰能与两艘“俾斯麦”级抗衡。
其次是,“北卡罗来纳”级的防护太薄弱了,至少在坎宁安看来,这两艘战舰与“俾斯麦”级、或者是“沙恩霍斯特”级交战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因此用其去拖住“俾斯麦”级更为合理。
别忘了,两艘“北卡罗来纳”级在建成之后,首先前往太平洋作战,并且在第二次新乔治亚海峡海战中遭受重创之后,才返回美国东海岸,然后留在了大西洋战场上,并且编入了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在第二次新乔治亚海峡海战中,两艘“北卡罗来纳”级面对的不是中国海军的快速战列舰,而是仅有二百八十毫米与二百四十毫米主炮的巡洋舰,并且因此遭受重创。
显然,坎宁安有理由相信,德意志第二帝国肯定从中国获取了新式穿甲弹。
要知道,中国海军装备到大型巡洋舰上的二百八十毫米舰炮就来自德意志第二帝国,而且在基本参数上与德意志第二帝国战列巡洋舰上的主炮没有太大的差别,因此中国海军开发的新式穿甲弹也就可以用到德舰上。
如此一来,两艘“北卡罗来纳”级在与两艘“沙恩霍斯特”级交战的时候,肯定占不到多少便宜。
也正是如此,坎宁安才认为,与其进行正面较量,还不如先用两艘“南达科他”级去对付两艘“沙恩霍斯特”级,争取用最小的代价干掉这两艘火力密集的战列巡洋舰,然后四艘美舰再集中力量对付两艘“俾斯麦”级战列舰。如果采取相反的策略,就算两艘“北卡罗来纳”级打败了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最终依然是四艘美舰打两艘“俾斯麦”级,也很有可能因为四艘美舰都在之前的战斗中遭受重创导致战斗力降低,而无法在与两艘“俾斯麦”级的战斗中取胜。
最后一点,三艘英舰的速度比四艘美舰快。
“北卡罗来纳”级的实际最高航速在二十八节以内,“南达科他”级的实际航速在二十七节以内,而“乔治五世”级的实际航速在二十八节以上。此外,三艘“乔治五世”级不需要考虑横跨大西洋,出港的时候只装载了三分之二的燃油,因此其实际最高航速接近二十九节。
千万不要小看这一节左右的速度差。
在坎宁安看来,斯佩肯定不会拼到最后一刻。在情况不太有利的情况下,斯佩肯定会选择撤退。这样一来,速度更快的“乔治五世”级就是追击公海舰队的主力,也就有必要尽可能的让这三艘战舰保证完好无损。
要知道,在公海舰队里面,速度最慢的两艘“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的最高航速也达到了二十八节,两艘“俾斯麦”级快速战列舰的最高航速为二十九节,而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的最高航速为三十二节。
由此可见,把三艘英舰留在队列末端,也不是没有道理。
只是,具体的交战情况并不是由坎宁安确定的,他编排的战斗队列只针对可能出现的某一种情况。如果斯佩也对战斗队列做了调整,比如按照速度来排列顺序,那么坎宁安编排的战斗队列就发挥不了作用。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