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官军渡河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笔趣阁 www.bqg16.com,最快更新伐明最新章节!
王李寨本来就是为了躲避兵祸修建,地势当然会易守难攻。而韩信岭老寨是修建在深山老林之中,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正因为这种险要的地形,刘勇赵鲁二部分兵之后,一时间拿两处山寨一筹莫展。
刘勇、赵鲁、杨四宝三部,因为事权不一、内部矛盾重重,在灵石县分成三部分,并没有形成一个有力的拳头。
刘勇、张虎成二人的矛盾刘宣也比较清楚,没想到一时的大意居然让灵石县的局面事权不一,大好的局面差一点毁于一旦。从刘勇、张虎成、赵鲁三人的来信看,刘宣已经知道了灵石县的情况,现在张虎成、刘勇二人的矛盾已经公开化,只有自己赶快赶到灵石县境内,才能压住意见相左的张刘二部。
情况已经比较紧急,所以尽管灵石县的张虎成等人没有缴获多少粮草,但是刘宣还是带着中军亲兵与骑兵一营李旭升部北上灵石县城。
就在刘宣带兵进入灵石县之时,驻扎在绥德州的三边总督杨鹤又一次接到崇祯皇帝的诏书。
在诏书中,崇祯皇帝严厉斥责杨鹤屡负重望,未能将秃匪刘贼剿除干净,反而让秃匪声势越闹越大,终于酿成大患。
面对杨鹤带领大军,困顿在陕北三个月不作为,崇祯皇帝终于忍无可忍,在诏书中他下达了严令,让杨鹤即刻发兵,三日之内带领大军渡过黄河。
对于刘宣在平阳府北部割据一方、建立制度,杨鹤并不是很担心。他自认为朝廷官军战力不俗。肯定能击败乌合之众的秃匪。它最害怕刘宣四处流窜,从平阳府南部进入关中、河南祸乱四方。
毕竟这些年虽然有些民乱,但是朝廷毕竟承平已久。整个中原大地几乎没有多少士兵。如果刘宣进入河南,那将是干柴遇上烈火,陈胜、黄巢之祸已经近在眼前了。
杨鹤身为正二品的官员,本就是聪明绝顶之人,对于朝廷的忧患已经有几分清醒的认识。十年前安州知州张遂的《兴除议》就看的清清楚楚,几乎预见了今日的流贼之祸。
至于河南的情况,杨鹤更是非常清楚。河南虽然土地肥沃。到处都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但是一来河南省人口众多,全部相加不下于千万人。第二,河南省的藩王更是冠居全国。总数不下于全国三分之人,仅仅亲王一级,就有开封周王、南阳唐王、洛阳福王、卫辉潞王、安阳赵王、沁阳郑王、汝南崇王、禹州徽王八人,郡王超过百人。郡王以下更是不计其数。
明代开国太祖朱元璋。虽然苛待功臣官吏,但是却非常厚爱藩王。明初的藩王,不仅有封地,而且还有臣僚部曲,直到成祖朱棣之后,才逐渐收回了藩王的各项政治权利。
尽管藩王在朝堂上逐渐失势,但是在地方上却更加凶狠霸道。他们横行乡里、欺男霸女、兼并土地,几乎无恶不作。而皇帝为了避免被戴一个苛待宗室的帽子,通常对于横行不法的藩王非常宽厚。这样几百年来,更助涨了藩王宗室的嚣张气焰。
河南虽然富庶,但是架不住如此多的藩王敲骨吸髓,加上河南本地的乡绅豪强。河南之地早已经朝不保夕,仿佛干枯多年的柴火,遇上一丁点儿火星,就能将整个河南之地烧成齑粉。
对于这一点儿,杨鹤一直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给崇祯皇帝的奏章上,他反复在三的特别强调了这一点。所以他才没有慌慌张张的调集大兵入晋,给了刘宣在平阳府建立根基的机会。
没想到短短三个月,刘宣在山西更是势大难制,他先后攻破九座城池,整个平阳府北部几乎都被刘宣占为己有。他在山西设立流官,建立起了基层的地方政权,开始拉拢底层的不得志文人,还在平阳府北部征集军队,收取赋税。
面对这种局面,朝廷根本不可能一无所知,在平阳府缙绅三番五次上书之后。崇祯皇帝终于心中惶急,他马上改变了主意,让三边总督杨鹤马上派兵入晋。
杨鹤接过了诏书,送走了传旨的太监缇骑,他进入内堂对自己的幕客说道:“昭臣,刚才皇上已经传旨,让老夫三日之内率军渡河。可惜王承恩刚入宜川,还没有渡河,大军一动,如果惊扰了秃匪,让他们弃城而逃,流窜进入河南,只怕剿灭流贼就遥遥无期了。”
杨鹤的幕宾有七八人,其中大部分都是一些处理官场杂物的闲人,真正能够商量大事的只有王洛一人。此人本是杨鹤同乡,字昭臣,大约三十余岁,虽然没有考中功名,但是遇事颇有决断,深受杨鹤爱重。
王洛听了杨鹤这番话,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杨鹤上奏朝廷的文书,大部分都经过他的润色,他自然知道杨鹤围剿流贼的战略方案,没想到不到两个月,朝廷就朝令夕改,让王洛满是灰心丧气。
但是他身为杨鹤的幕宾,于是勉强安慰杨鹤道:“老大人,流贼进入山西三月,也没有南下富庶的临汾,看起来应该想要割据一方,抗拒天兵了。晚生看来,秃匪此贼,虽然胸有大志,不欲成为四处流窜的流贼,但是此人却是狂妄自大,有些看不清天下大势了。”
“依晚生看来,秃匪凶暴难制,从没有吃过大亏,哪怕老大人兵临城下,秃匪也不会放弃这几个月的成果。他肯定会坚守城池,抗拒朝廷大军。”
杨鹤听了这番话,点了点头说道:“陕北流贼虽众,但是大患只有秃匪一人。可惜只要再等几日,等陕西总兵王承恩渡过黄河进入临汾城,切断秃匪的退路,到时候老夫三面进剿,秃匪就只能成为瓮中之鳖了。”
王洛感同身受的点了点头道:“老大人说的不错,不过时间上的事情,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既然朝廷诏书以至,咱们只好马上带兵渡河了。希望秃匪胆子能够雄壮三分,咱们也能省些力气,轻易平定这个凶残狡诈的恶匪。”(未完待续。。)
PS: 首订六十个,均订不足五十,订阅比例也就二十分之一,远远比不上历史文的平均数字。
这样少的订阅,实在是让隐士有些灰心,虽然靠写书不可能养活自己,但是这也太伤士气了。大家有条件的书友,能够订阅就订阅一下吧,今天下午还有一更。
王李寨本来就是为了躲避兵祸修建,地势当然会易守难攻。而韩信岭老寨是修建在深山老林之中,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正因为这种险要的地形,刘勇赵鲁二部分兵之后,一时间拿两处山寨一筹莫展。
刘勇、赵鲁、杨四宝三部,因为事权不一、内部矛盾重重,在灵石县分成三部分,并没有形成一个有力的拳头。
刘勇、张虎成二人的矛盾刘宣也比较清楚,没想到一时的大意居然让灵石县的局面事权不一,大好的局面差一点毁于一旦。从刘勇、张虎成、赵鲁三人的来信看,刘宣已经知道了灵石县的情况,现在张虎成、刘勇二人的矛盾已经公开化,只有自己赶快赶到灵石县境内,才能压住意见相左的张刘二部。
情况已经比较紧急,所以尽管灵石县的张虎成等人没有缴获多少粮草,但是刘宣还是带着中军亲兵与骑兵一营李旭升部北上灵石县城。
就在刘宣带兵进入灵石县之时,驻扎在绥德州的三边总督杨鹤又一次接到崇祯皇帝的诏书。
在诏书中,崇祯皇帝严厉斥责杨鹤屡负重望,未能将秃匪刘贼剿除干净,反而让秃匪声势越闹越大,终于酿成大患。
面对杨鹤带领大军,困顿在陕北三个月不作为,崇祯皇帝终于忍无可忍,在诏书中他下达了严令,让杨鹤即刻发兵,三日之内带领大军渡过黄河。
对于刘宣在平阳府北部割据一方、建立制度,杨鹤并不是很担心。他自认为朝廷官军战力不俗。肯定能击败乌合之众的秃匪。它最害怕刘宣四处流窜,从平阳府南部进入关中、河南祸乱四方。
毕竟这些年虽然有些民乱,但是朝廷毕竟承平已久。整个中原大地几乎没有多少士兵。如果刘宣进入河南,那将是干柴遇上烈火,陈胜、黄巢之祸已经近在眼前了。
杨鹤身为正二品的官员,本就是聪明绝顶之人,对于朝廷的忧患已经有几分清醒的认识。十年前安州知州张遂的《兴除议》就看的清清楚楚,几乎预见了今日的流贼之祸。
至于河南的情况,杨鹤更是非常清楚。河南虽然土地肥沃。到处都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但是一来河南省人口众多,全部相加不下于千万人。第二,河南省的藩王更是冠居全国。总数不下于全国三分之人,仅仅亲王一级,就有开封周王、南阳唐王、洛阳福王、卫辉潞王、安阳赵王、沁阳郑王、汝南崇王、禹州徽王八人,郡王超过百人。郡王以下更是不计其数。
明代开国太祖朱元璋。虽然苛待功臣官吏,但是却非常厚爱藩王。明初的藩王,不仅有封地,而且还有臣僚部曲,直到成祖朱棣之后,才逐渐收回了藩王的各项政治权利。
尽管藩王在朝堂上逐渐失势,但是在地方上却更加凶狠霸道。他们横行乡里、欺男霸女、兼并土地,几乎无恶不作。而皇帝为了避免被戴一个苛待宗室的帽子,通常对于横行不法的藩王非常宽厚。这样几百年来,更助涨了藩王宗室的嚣张气焰。
河南虽然富庶,但是架不住如此多的藩王敲骨吸髓,加上河南本地的乡绅豪强。河南之地早已经朝不保夕,仿佛干枯多年的柴火,遇上一丁点儿火星,就能将整个河南之地烧成齑粉。
对于这一点儿,杨鹤一直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给崇祯皇帝的奏章上,他反复在三的特别强调了这一点。所以他才没有慌慌张张的调集大兵入晋,给了刘宣在平阳府建立根基的机会。
没想到短短三个月,刘宣在山西更是势大难制,他先后攻破九座城池,整个平阳府北部几乎都被刘宣占为己有。他在山西设立流官,建立起了基层的地方政权,开始拉拢底层的不得志文人,还在平阳府北部征集军队,收取赋税。
面对这种局面,朝廷根本不可能一无所知,在平阳府缙绅三番五次上书之后。崇祯皇帝终于心中惶急,他马上改变了主意,让三边总督杨鹤马上派兵入晋。
杨鹤接过了诏书,送走了传旨的太监缇骑,他进入内堂对自己的幕客说道:“昭臣,刚才皇上已经传旨,让老夫三日之内率军渡河。可惜王承恩刚入宜川,还没有渡河,大军一动,如果惊扰了秃匪,让他们弃城而逃,流窜进入河南,只怕剿灭流贼就遥遥无期了。”
杨鹤的幕宾有七八人,其中大部分都是一些处理官场杂物的闲人,真正能够商量大事的只有王洛一人。此人本是杨鹤同乡,字昭臣,大约三十余岁,虽然没有考中功名,但是遇事颇有决断,深受杨鹤爱重。
王洛听了杨鹤这番话,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杨鹤上奏朝廷的文书,大部分都经过他的润色,他自然知道杨鹤围剿流贼的战略方案,没想到不到两个月,朝廷就朝令夕改,让王洛满是灰心丧气。
但是他身为杨鹤的幕宾,于是勉强安慰杨鹤道:“老大人,流贼进入山西三月,也没有南下富庶的临汾,看起来应该想要割据一方,抗拒天兵了。晚生看来,秃匪此贼,虽然胸有大志,不欲成为四处流窜的流贼,但是此人却是狂妄自大,有些看不清天下大势了。”
“依晚生看来,秃匪凶暴难制,从没有吃过大亏,哪怕老大人兵临城下,秃匪也不会放弃这几个月的成果。他肯定会坚守城池,抗拒朝廷大军。”
杨鹤听了这番话,点了点头说道:“陕北流贼虽众,但是大患只有秃匪一人。可惜只要再等几日,等陕西总兵王承恩渡过黄河进入临汾城,切断秃匪的退路,到时候老夫三面进剿,秃匪就只能成为瓮中之鳖了。”
王洛感同身受的点了点头道:“老大人说的不错,不过时间上的事情,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既然朝廷诏书以至,咱们只好马上带兵渡河了。希望秃匪胆子能够雄壮三分,咱们也能省些力气,轻易平定这个凶残狡诈的恶匪。”(未完待续。。)
PS: 首订六十个,均订不足五十,订阅比例也就二十分之一,远远比不上历史文的平均数字。
这样少的订阅,实在是让隐士有些灰心,虽然靠写书不可能养活自己,但是这也太伤士气了。大家有条件的书友,能够订阅就订阅一下吧,今天下午还有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