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银行开始发光发热(第三更)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笔趣阁 www.bqg16.com,最快更新重生明朝做暴君最新章节!
却说这银行的新政,在杖毙二十几个人后,也就顺顺利利的落下来了。
十一月一日,大明的皇家银行正式在长安街对面开业。
因为银行业比国企的制造业运营模式要轻便许多,后规划的,却反倒开在国企北京制造局的前面了。
开业的第一天,一个人都没有!
银行新政说银钞可以用来交税,但是最新一轮的税收,在十月底之前已经收过了。
大明目前还是两税法,即夏天和秋天个收一次。
眼下已经是十一月,既然税都已经收完了,也就暂时不急着使用可以用来交税的银钞了。
毕竟许多人都还在观望,银钞是有历史黑点的,不到万不得已,肯定是不会去兑换的。
要兑换也是等明年入夏的时候,要交税之前去兑换。
大家现在都是这么个心态,那银行开起来岂不是成了笑话了?
鉴于银行第一天的表现,朝中就已经有人议论起来了。
有官员私下嘲笑银行新政活不过今年,也就是说两个月之后必然无疾而终。
温体仁私下一针见血:如果银行新政无法推行起来,势必对皇帝后面一系列的新政,在信心上都会有打击。
第二天,依然没有人去兑换银钞。
连陈子龙都有一阵失落感,没想到新政真正的难处不是在官员们的反对,而是在于民间对银钞根本就没有任何信心。
那接下来怎么办?
银行关门?
开什么玩笑,银行那是必须开起来的。
银行可是国家最高金融机构,涉及到商业社会的核心游戏规则。
同时,在对外扩张的时候,如果掌握金融霸权,如后世的美金一样,是可以通过金融措施对对方进行降维打击的。
有时候不需要动一兵一卒,崇祯很有可能就让万里之外的大英帝国的贵族老爷们口袋里的钱一夜之间缩水一半,然后大英帝国的使者就会跪倒紫禁城门口来叫爷爷。
这是金融的威力。
所以银行是必须建立起来的。
那如何解决眼下的局面呢?
有三种方式:
一、朝廷规定,顺天府所有商业交易的时候,不得拒收银钞。
二、凡是将白银存到皇家银行者,享受3%的年利率。
三、雅兰堂只收银钞。
为何不直接一条规定说,顺天府所有交易必须用银钞?
这一道一刀切的强制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必然会引发混乱,这样顺天府所有人一齐跑到银行里兑换银钞,就算工部每日每夜印刷,也来不及,到时候反倒会引起民间对银钞的使用信心。
办事不要急,总有解决方案。
把上面三条下发下去,必然会引起不少人来换银钞。
第三天,关于新政的这三条就下发下去了。
果然,第一天有一些人跑到银行去兑换银钞了,这一类人是打算去雅兰堂买东西的。
不过相对于整个顺天府来说,毕竟是少数,也就只有几百人来兑换了。
但是,崇祯派了一批人下去专门宣传年利率的概念。
两天之后,就在京师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所谓年利率3%,是指你有10000两白银存在银行一年,一年之后的利息金额=10000*0.03*1=300两。
也就是说,一年之后,你提钱走,可以提10300两走。
这个政策一下子就抓住了许多人的痛点。
什么痛点?
在明朝,一般的商人会把白银存在家里锁起来,或者存在私人钱庄,但必须给私人钱庄管理费。
没错,你存在私人钱庄,还必须给人家管理费。
但现在你如果存在银行来,不但不要你管理费,我还给你钱。
就是这么任性!
这一条政策一宣传出去,在短短的两三天之内,就在京师席卷起一阵风暴。
三天之后,来银行兑换钱的人很明显一下子暴涨起来,还需要排队了。
但是,这中间又出现了小插曲。
什么小插曲?
有酒楼拒收银钞,这就打击了人们去银行换银钞的信心。
这很简单处理,顺天府衙门立刻上门去罚款,罚了老板一千两,狠狠教育了一顿,以后就乖乖开始收银钞了。
五天之后,皇家银行兑换出去的银钞已经多达200万两。
也就是说,现在银行已经储备了200万两白银了。
这下那些都不看好银钞的官员们傻眼了,没想到皇帝居然还会这么玩。
接下来,崇祯又利用银行干了一件事,让顺天府的所有官员更加傻眼。
什么事?
崇祯元年十一月五日,皇家银行正式宣布,凡名下无田者,可来银行贷款购买惠泽田。
为了不让有些地主贷款兼并田地,钻政策的空子,皇家银行的贷款只能购买惠泽田。
这就解决了什么问题?
顺天府不是刚释放出一批勋贵的田产划归到惠泽田么?
老百姓不是没有钱买地么?
可以,来银行贷款。
这样一是让更多农民有了田,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二是让银钞也流入到农民手中,以后交农税就再也不用粮食了,又难搬,还有折损,以后也不用什么折损了。
这种政策,简直就是无敌的解决了多方的问题。
那些刚开始还反对银钞的官员一看这架势,卧槽!看起来这银钞似乎也没有那么操蛋啊!
当然,还有一批官员始终没有走出建国之初银钞当纸印的历史阴影,扬言此后必然会出现大规模的通货膨胀,引发民间动荡。
这是后话。
银行新政得意顺利落下去,这才是商业革命的开始。
为什么这么说?
这个时候国企就要登上历史舞台来引导大明的商业革命了,然后以银行来作为推手,让商业开始发光发热。
例如,老百姓在皇家银行现在储存了200万两,年利率是3%,也就是说一年之后,崇祯要给这些存钱的老百姓6万两的利息。
他完全可以拿着200万两去大规模建设北京制造局,北京制造局下面的雅兰堂卖香皂一年赚的钱,已经远远不止6万两了,给老百姓,绰绰有余了。
这是什么,这就是金融的游戏。
相当于崇祯用银行,用朝廷政策,向民间融资,老百姓就相当于是一个个小股东,每年定期那点分红,而大老板崇祯则利用这些钱去投资赚更多的钱。
然后国企铺设开了,还解决不少人的就业问题,还增加国库的收入。
这就是商业模式和新政策带来的多方受益的局面。
却说这银行的新政,在杖毙二十几个人后,也就顺顺利利的落下来了。
十一月一日,大明的皇家银行正式在长安街对面开业。
因为银行业比国企的制造业运营模式要轻便许多,后规划的,却反倒开在国企北京制造局的前面了。
开业的第一天,一个人都没有!
银行新政说银钞可以用来交税,但是最新一轮的税收,在十月底之前已经收过了。
大明目前还是两税法,即夏天和秋天个收一次。
眼下已经是十一月,既然税都已经收完了,也就暂时不急着使用可以用来交税的银钞了。
毕竟许多人都还在观望,银钞是有历史黑点的,不到万不得已,肯定是不会去兑换的。
要兑换也是等明年入夏的时候,要交税之前去兑换。
大家现在都是这么个心态,那银行开起来岂不是成了笑话了?
鉴于银行第一天的表现,朝中就已经有人议论起来了。
有官员私下嘲笑银行新政活不过今年,也就是说两个月之后必然无疾而终。
温体仁私下一针见血:如果银行新政无法推行起来,势必对皇帝后面一系列的新政,在信心上都会有打击。
第二天,依然没有人去兑换银钞。
连陈子龙都有一阵失落感,没想到新政真正的难处不是在官员们的反对,而是在于民间对银钞根本就没有任何信心。
那接下来怎么办?
银行关门?
开什么玩笑,银行那是必须开起来的。
银行可是国家最高金融机构,涉及到商业社会的核心游戏规则。
同时,在对外扩张的时候,如果掌握金融霸权,如后世的美金一样,是可以通过金融措施对对方进行降维打击的。
有时候不需要动一兵一卒,崇祯很有可能就让万里之外的大英帝国的贵族老爷们口袋里的钱一夜之间缩水一半,然后大英帝国的使者就会跪倒紫禁城门口来叫爷爷。
这是金融的威力。
所以银行是必须建立起来的。
那如何解决眼下的局面呢?
有三种方式:
一、朝廷规定,顺天府所有商业交易的时候,不得拒收银钞。
二、凡是将白银存到皇家银行者,享受3%的年利率。
三、雅兰堂只收银钞。
为何不直接一条规定说,顺天府所有交易必须用银钞?
这一道一刀切的强制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必然会引发混乱,这样顺天府所有人一齐跑到银行里兑换银钞,就算工部每日每夜印刷,也来不及,到时候反倒会引起民间对银钞的使用信心。
办事不要急,总有解决方案。
把上面三条下发下去,必然会引起不少人来换银钞。
第三天,关于新政的这三条就下发下去了。
果然,第一天有一些人跑到银行去兑换银钞了,这一类人是打算去雅兰堂买东西的。
不过相对于整个顺天府来说,毕竟是少数,也就只有几百人来兑换了。
但是,崇祯派了一批人下去专门宣传年利率的概念。
两天之后,就在京师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所谓年利率3%,是指你有10000两白银存在银行一年,一年之后的利息金额=10000*0.03*1=300两。
也就是说,一年之后,你提钱走,可以提10300两走。
这个政策一下子就抓住了许多人的痛点。
什么痛点?
在明朝,一般的商人会把白银存在家里锁起来,或者存在私人钱庄,但必须给私人钱庄管理费。
没错,你存在私人钱庄,还必须给人家管理费。
但现在你如果存在银行来,不但不要你管理费,我还给你钱。
就是这么任性!
这一条政策一宣传出去,在短短的两三天之内,就在京师席卷起一阵风暴。
三天之后,来银行兑换钱的人很明显一下子暴涨起来,还需要排队了。
但是,这中间又出现了小插曲。
什么小插曲?
有酒楼拒收银钞,这就打击了人们去银行换银钞的信心。
这很简单处理,顺天府衙门立刻上门去罚款,罚了老板一千两,狠狠教育了一顿,以后就乖乖开始收银钞了。
五天之后,皇家银行兑换出去的银钞已经多达200万两。
也就是说,现在银行已经储备了200万两白银了。
这下那些都不看好银钞的官员们傻眼了,没想到皇帝居然还会这么玩。
接下来,崇祯又利用银行干了一件事,让顺天府的所有官员更加傻眼。
什么事?
崇祯元年十一月五日,皇家银行正式宣布,凡名下无田者,可来银行贷款购买惠泽田。
为了不让有些地主贷款兼并田地,钻政策的空子,皇家银行的贷款只能购买惠泽田。
这就解决了什么问题?
顺天府不是刚释放出一批勋贵的田产划归到惠泽田么?
老百姓不是没有钱买地么?
可以,来银行贷款。
这样一是让更多农民有了田,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二是让银钞也流入到农民手中,以后交农税就再也不用粮食了,又难搬,还有折损,以后也不用什么折损了。
这种政策,简直就是无敌的解决了多方的问题。
那些刚开始还反对银钞的官员一看这架势,卧槽!看起来这银钞似乎也没有那么操蛋啊!
当然,还有一批官员始终没有走出建国之初银钞当纸印的历史阴影,扬言此后必然会出现大规模的通货膨胀,引发民间动荡。
这是后话。
银行新政得意顺利落下去,这才是商业革命的开始。
为什么这么说?
这个时候国企就要登上历史舞台来引导大明的商业革命了,然后以银行来作为推手,让商业开始发光发热。
例如,老百姓在皇家银行现在储存了200万两,年利率是3%,也就是说一年之后,崇祯要给这些存钱的老百姓6万两的利息。
他完全可以拿着200万两去大规模建设北京制造局,北京制造局下面的雅兰堂卖香皂一年赚的钱,已经远远不止6万两了,给老百姓,绰绰有余了。
这是什么,这就是金融的游戏。
相当于崇祯用银行,用朝廷政策,向民间融资,老百姓就相当于是一个个小股东,每年定期那点分红,而大老板崇祯则利用这些钱去投资赚更多的钱。
然后国企铺设开了,还解决不少人的就业问题,还增加国库的收入。
这就是商业模式和新政策带来的多方受益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