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20)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笔趣阁 www.bqg16.com,最快更新[综武侠]我自倾城最新章节!
何止不冷, 简直整个人都要烧起来了。
李凝只是看着他笑, 眉眼弯弯的, 嘴角微微上翘, 看上去就是一副心情很好的模样。
王守仁过了好一会儿,才算是相信了李凝“不会再动手”的话, 挪回了书桌前, 李凝退了两步坐到不远处的椅子上, 外头风雪呼啸,因窗户半开着, 屋里除了炭盆附近也很冷。
王守仁便炭盆熄掉, 厚厚的衣服裹得紧了些, 艰难地关上窗户。
外头的风雪声立刻隔了一层, 屋里安静了下来。
两个不熟悉的人待在一起, 说什么都尴尬,然而李凝和王守仁在一起时, 就算一句话都不说,气氛也正好。
李凝坐着看了一会儿书, 王守仁忽然开口说道:“等考完试,我想出关去看看。”
他话说得突兀, 李凝也抬了一下头, 奇怪地说道:“要去很久吗?”
王守仁怔了怔, 摇摇头,说道:“最长半年,最短两三个月, 我只是想出去散散心,到处走一走,看看大明之外的风景。”
李凝想了想,说道:“能在六月前回来的话,我就和你一起,出行不是好玩的,赶上热天,比这冰天雪地的还难熬呢。”
王守仁没想到会得到这样一个回答,不由得问道:“你不觉得我很荒唐吗?”
一个自小便按部就班的人,忽然毫无道理地提出远游,什么准备都没有做,他在说这话之初,甚至没有想过他爹他娘会不会同意。
李凝更觉得奇怪了,说道:“人想出去走一走有什么荒唐?”
王守仁心头一震。
李凝又道:“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待在一个地方,眼前的方寸就是一辈子的方寸,从来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那才是天底下最荒唐的事情。”
王守仁心头直跳。
他只觉这话仿佛不是阿凝用那轻声细语的温柔嗓音说出来的,而是从他的心里一个字一个字冒出来的。
所谓知音。
我意高山,君言高山,我意流水,君言流水。
王守仁长出一口气,似有千言万语到了嘴边,最后也只得一句,“到时同行。”
成化二十三年的会试比起往年稍稍多了一丝硝烟气,前有江西解元费宏下场,后有神童王守仁参考,费宏本人年不过二十,相貌俊伟,才华横溢,先得文元后得解元,若是这遭发挥得好,说不得便能落个三元及第,王守仁就更了不得了,他这科要是能得中头名,便能和当年李侍郎十五登科的佳话并列,考前甚至有人私下里开了盘,赌这两位年轻才子的高下。
但无论是费宏还是早就闭关的王守仁,谁都没有表态,丝毫没有年轻人独有的锐气和锋芒。
王守仁甚至是在会试临考前一天才知道有费宏这么一个人。
然而两位年轻才子的锋芒却是真真切切地一路从会试比到殿试上。
会试考官将二人的卷子细细比对,斟酌许久也没法拍板,最后只从王守仁的卷子上找到了一处抨击朱子圣言的错漏,勉勉强强将他放到了第二。
殿试是按会试排的名,前头费宏提笔落字潇洒得一气呵成,王守仁却因会试时在考场冻受凉了,一边捂着帕子咳嗽一边发着抖写卷子。
十五岁的少年郎长相清俊有余,气度却还不足,看不出沉稳,只见一身活泛的少年灵气。
成化天子一看两人形容,心里便有了高下。
十八岁的太子朱佑樘却有些好奇地看了看王守仁,低声询问成化天子道:“父亲,我能阅卷吗?”
同样一股少年气扑面而来,成化天子忽然有些恍惚,近一年来,他恍惚的次数越来越多了,有时候,他有些惧怕阴影,总觉得那些被人遮挡起来的角落里隐藏着什么可怕的怪物,下一刻就会将他吞得尸骨不剩。
成化天子怔了半晌,点了点头。
考生交卷之后,抄录官将原卷封存,抄录的卷子则打乱整合起来,隔日读卷官到齐,和以往不同的是,今科太子朱佑樘参与阅卷。
从百十来份卷子里挑出十来个有一甲气象的文章还是很简单的,不少读卷官有了经验,只要大致看上一眼,便能分辨出高低来,甚至不到午时,就有两份同样精彩绝伦的卷子被并排放在一起,几个读卷官围着看。
抄录封存原卷是为了防止徇私舞弊,然而优秀到一定程度的卷子是能看得出主人的,费宏的卷子才华横溢,尊君爱国,充满了正统状元气象,放在往年,甚至不需要拿给成化天子看,明眼人一见便知是状元文章,然而今年愣是杀出了个王守仁,文章基调秉承其父沉稳之风,却比正统多了一丝惊艳。
惊艳之外,还带着些许邪气。
读卷官也分成了两派,稍微年轻些的,支持选录王守仁为头名,毕竟文章最重要的是才气,但凡读书人,谁不爱惊艳文章?
另一派则一力支持费宏,状元文章难得,王守仁写得虽好,但稍有些离经叛道,也到底没有那股“状元气”。
两派你来我往半晌,却见太子朱佑樘闷不吭声地将两篇文章细细看过,忽然问道:“李先生怎么看?”
殿内一静。
朱佑樘口中的李先生自然不是李澈,而是翰林院侍讲学士李东阳。
两年前李东阳执教东宫,太子敬他人品学识,以先生之礼待之,如今太子既然问到他头上,自然是把最后的选择权交到了这位李先生的手里。
李东阳放下手里的热茶,笑了笑,说道:“能得诸君争辩到这会儿,可见这二人的确高下难论,按理我不该开口,不过既然殿下问了,我也就说两句。”
他起身,众人连忙让开道路,李东阳走到两份卷子前,先看了一眼费宏的卷子,称赞道:“好一篇文章,若在往年,便没那么多曲折了。”
朱佑樘点了点头,说道:“先生说得是。”
李东阳又把王守仁的卷子拿在手里,细读半晌,才慢慢地说道:“可这篇文章出来,诸君即便是认定前一篇为状元文章的,也无法否认这篇文章的出彩。”
便有个人叹道:“文采还在其次,这篇文章确实有些名堂。”
李东阳也看出来了,费宏的文章太正,所谓正,必然是儒家经典代代传承而下,每一个字都是圣人言的注解,通篇挑不出丝毫毛病,若强要挑毛病,先对上的便是儒家千年正统经义。
然而王守仁的文章里有自己的思想,他的思想脱胎于儒家圣言,也不曾脱离于儒家圣道,寻常上了年纪的人看了会觉得离经叛道,但在李东阳看来,这篇文章没有状元气,却有圣人气。
何为圣人气?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圣人的思想超越了时代,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蒙昧的长夜,圣人行道之初,他的思想是很难被世人所接受的,但过了百年千年,圣人的思想却会在时代洪流之中宛若珍珠闪光,儒家发展到如今,已经很难再出一个亚圣,因为圣人言不可撼动,儒家经义一个字一个字地注解完成,学子只要背诵。
无数的圣人圣言将儒家学说推行天下,但凡与圣人言相悖,统统是离经叛道。
李东阳极少见到王守仁这样仿佛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圣人言的学子,从前倒是有一个,只是那人心不在学问上,起初是一心权柄,后来沉迷搞事。
李东阳又看了一遍,这才把王守仁的卷子放下,说道:“状元文章年年有,此等能令人争辩不休到夜半的文章,诸君可曾见过?”
众人这才注意到外间的天已经黑了。
明明刚刚开始争论状元人选的时候才过午时。
李东阳叹道:“何况诸君此时闭目,脑海中还记得几句那篇状元文章?有谁不是见了这篇,无论是褒是贬,脑海里就只剩下这篇。”
众人一时无法反驳。
太子朱佑樘被自家先生的话提醒了一下,连忙将两篇文章前后细读一遍,果真发现费宏那篇虽透着再明显不过的状元气象,可要论印象深刻,还是王守仁这篇。
甚至于他现在闭上眼睛,已经能够把王守仁的文章背诵出声。
一场状元之争直到夜半才落下帷幕,原本成化天子已经有了状元人选,但在比较过两篇文章之后,还是选择尊重读卷官的看法。
金榜之上,王守仁便落了头名。
前人高中,春风得意马蹄疾,王守仁高中,在家足足喝了半个月的姜汤,连赐宴都因病没去,眼见着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也正因这一遭,王家夫妇认定是那几个月的闭关折腾的,不仅不拦着他出京,还前前后后为他打点准备。
按理科考之后就要派官,但王守仁年纪太小,放进翰林院也是担闲职,又有王华的人情在,便允了他带职远游,九月之前归京便可。
骑在马上出了城门,这一次和先前赶考不同,王守仁怔愣半晌,抬头看天,明明是满眼辽阔蓝天,他却忽有一种云开月明之感。
这便是……自由?
何止不冷, 简直整个人都要烧起来了。
李凝只是看着他笑, 眉眼弯弯的, 嘴角微微上翘, 看上去就是一副心情很好的模样。
王守仁过了好一会儿,才算是相信了李凝“不会再动手”的话, 挪回了书桌前, 李凝退了两步坐到不远处的椅子上, 外头风雪呼啸,因窗户半开着, 屋里除了炭盆附近也很冷。
王守仁便炭盆熄掉, 厚厚的衣服裹得紧了些, 艰难地关上窗户。
外头的风雪声立刻隔了一层, 屋里安静了下来。
两个不熟悉的人待在一起, 说什么都尴尬,然而李凝和王守仁在一起时, 就算一句话都不说,气氛也正好。
李凝坐着看了一会儿书, 王守仁忽然开口说道:“等考完试,我想出关去看看。”
他话说得突兀, 李凝也抬了一下头, 奇怪地说道:“要去很久吗?”
王守仁怔了怔, 摇摇头,说道:“最长半年,最短两三个月, 我只是想出去散散心,到处走一走,看看大明之外的风景。”
李凝想了想,说道:“能在六月前回来的话,我就和你一起,出行不是好玩的,赶上热天,比这冰天雪地的还难熬呢。”
王守仁没想到会得到这样一个回答,不由得问道:“你不觉得我很荒唐吗?”
一个自小便按部就班的人,忽然毫无道理地提出远游,什么准备都没有做,他在说这话之初,甚至没有想过他爹他娘会不会同意。
李凝更觉得奇怪了,说道:“人想出去走一走有什么荒唐?”
王守仁心头一震。
李凝又道:“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待在一个地方,眼前的方寸就是一辈子的方寸,从来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那才是天底下最荒唐的事情。”
王守仁心头直跳。
他只觉这话仿佛不是阿凝用那轻声细语的温柔嗓音说出来的,而是从他的心里一个字一个字冒出来的。
所谓知音。
我意高山,君言高山,我意流水,君言流水。
王守仁长出一口气,似有千言万语到了嘴边,最后也只得一句,“到时同行。”
成化二十三年的会试比起往年稍稍多了一丝硝烟气,前有江西解元费宏下场,后有神童王守仁参考,费宏本人年不过二十,相貌俊伟,才华横溢,先得文元后得解元,若是这遭发挥得好,说不得便能落个三元及第,王守仁就更了不得了,他这科要是能得中头名,便能和当年李侍郎十五登科的佳话并列,考前甚至有人私下里开了盘,赌这两位年轻才子的高下。
但无论是费宏还是早就闭关的王守仁,谁都没有表态,丝毫没有年轻人独有的锐气和锋芒。
王守仁甚至是在会试临考前一天才知道有费宏这么一个人。
然而两位年轻才子的锋芒却是真真切切地一路从会试比到殿试上。
会试考官将二人的卷子细细比对,斟酌许久也没法拍板,最后只从王守仁的卷子上找到了一处抨击朱子圣言的错漏,勉勉强强将他放到了第二。
殿试是按会试排的名,前头费宏提笔落字潇洒得一气呵成,王守仁却因会试时在考场冻受凉了,一边捂着帕子咳嗽一边发着抖写卷子。
十五岁的少年郎长相清俊有余,气度却还不足,看不出沉稳,只见一身活泛的少年灵气。
成化天子一看两人形容,心里便有了高下。
十八岁的太子朱佑樘却有些好奇地看了看王守仁,低声询问成化天子道:“父亲,我能阅卷吗?”
同样一股少年气扑面而来,成化天子忽然有些恍惚,近一年来,他恍惚的次数越来越多了,有时候,他有些惧怕阴影,总觉得那些被人遮挡起来的角落里隐藏着什么可怕的怪物,下一刻就会将他吞得尸骨不剩。
成化天子怔了半晌,点了点头。
考生交卷之后,抄录官将原卷封存,抄录的卷子则打乱整合起来,隔日读卷官到齐,和以往不同的是,今科太子朱佑樘参与阅卷。
从百十来份卷子里挑出十来个有一甲气象的文章还是很简单的,不少读卷官有了经验,只要大致看上一眼,便能分辨出高低来,甚至不到午时,就有两份同样精彩绝伦的卷子被并排放在一起,几个读卷官围着看。
抄录封存原卷是为了防止徇私舞弊,然而优秀到一定程度的卷子是能看得出主人的,费宏的卷子才华横溢,尊君爱国,充满了正统状元气象,放在往年,甚至不需要拿给成化天子看,明眼人一见便知是状元文章,然而今年愣是杀出了个王守仁,文章基调秉承其父沉稳之风,却比正统多了一丝惊艳。
惊艳之外,还带着些许邪气。
读卷官也分成了两派,稍微年轻些的,支持选录王守仁为头名,毕竟文章最重要的是才气,但凡读书人,谁不爱惊艳文章?
另一派则一力支持费宏,状元文章难得,王守仁写得虽好,但稍有些离经叛道,也到底没有那股“状元气”。
两派你来我往半晌,却见太子朱佑樘闷不吭声地将两篇文章细细看过,忽然问道:“李先生怎么看?”
殿内一静。
朱佑樘口中的李先生自然不是李澈,而是翰林院侍讲学士李东阳。
两年前李东阳执教东宫,太子敬他人品学识,以先生之礼待之,如今太子既然问到他头上,自然是把最后的选择权交到了这位李先生的手里。
李东阳放下手里的热茶,笑了笑,说道:“能得诸君争辩到这会儿,可见这二人的确高下难论,按理我不该开口,不过既然殿下问了,我也就说两句。”
他起身,众人连忙让开道路,李东阳走到两份卷子前,先看了一眼费宏的卷子,称赞道:“好一篇文章,若在往年,便没那么多曲折了。”
朱佑樘点了点头,说道:“先生说得是。”
李东阳又把王守仁的卷子拿在手里,细读半晌,才慢慢地说道:“可这篇文章出来,诸君即便是认定前一篇为状元文章的,也无法否认这篇文章的出彩。”
便有个人叹道:“文采还在其次,这篇文章确实有些名堂。”
李东阳也看出来了,费宏的文章太正,所谓正,必然是儒家经典代代传承而下,每一个字都是圣人言的注解,通篇挑不出丝毫毛病,若强要挑毛病,先对上的便是儒家千年正统经义。
然而王守仁的文章里有自己的思想,他的思想脱胎于儒家圣言,也不曾脱离于儒家圣道,寻常上了年纪的人看了会觉得离经叛道,但在李东阳看来,这篇文章没有状元气,却有圣人气。
何为圣人气?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圣人的思想超越了时代,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蒙昧的长夜,圣人行道之初,他的思想是很难被世人所接受的,但过了百年千年,圣人的思想却会在时代洪流之中宛若珍珠闪光,儒家发展到如今,已经很难再出一个亚圣,因为圣人言不可撼动,儒家经义一个字一个字地注解完成,学子只要背诵。
无数的圣人圣言将儒家学说推行天下,但凡与圣人言相悖,统统是离经叛道。
李东阳极少见到王守仁这样仿佛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圣人言的学子,从前倒是有一个,只是那人心不在学问上,起初是一心权柄,后来沉迷搞事。
李东阳又看了一遍,这才把王守仁的卷子放下,说道:“状元文章年年有,此等能令人争辩不休到夜半的文章,诸君可曾见过?”
众人这才注意到外间的天已经黑了。
明明刚刚开始争论状元人选的时候才过午时。
李东阳叹道:“何况诸君此时闭目,脑海中还记得几句那篇状元文章?有谁不是见了这篇,无论是褒是贬,脑海里就只剩下这篇。”
众人一时无法反驳。
太子朱佑樘被自家先生的话提醒了一下,连忙将两篇文章前后细读一遍,果真发现费宏那篇虽透着再明显不过的状元气象,可要论印象深刻,还是王守仁这篇。
甚至于他现在闭上眼睛,已经能够把王守仁的文章背诵出声。
一场状元之争直到夜半才落下帷幕,原本成化天子已经有了状元人选,但在比较过两篇文章之后,还是选择尊重读卷官的看法。
金榜之上,王守仁便落了头名。
前人高中,春风得意马蹄疾,王守仁高中,在家足足喝了半个月的姜汤,连赐宴都因病没去,眼见着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也正因这一遭,王家夫妇认定是那几个月的闭关折腾的,不仅不拦着他出京,还前前后后为他打点准备。
按理科考之后就要派官,但王守仁年纪太小,放进翰林院也是担闲职,又有王华的人情在,便允了他带职远游,九月之前归京便可。
骑在马上出了城门,这一次和先前赶考不同,王守仁怔愣半晌,抬头看天,明明是满眼辽阔蓝天,他却忽有一种云开月明之感。
这便是……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