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好久不走这方来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笔趣阁 www.bqg16.com,最快更新情满大荒山最新章节!
(求推荐、求收藏)
秋收之后,劳累了大半年的村民们有了一个相对闲暇的时光,他们从身体上和精神上彻底放松下来。大荒山人贫穷落后,但勤劳善良。他们热爱大荒山的山山水水,热爱大荒山广袤贫瘠的红土地。他们自由活泼、热情奔放、乐观向上。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来王大才家喝喜酒的客人很多,包括许多像王宗保、马奶奶、黄才发那样的贫困户。听到笛子响,脚杆就发痒!在婚礼的喜庆祥和中,他们忘记了物质上的贫困,放飞精神上的富足。他们忘情地唱歌、忘情地跳舞。我被他们的豁达乐观精神感染了。我认真的捕捉他们每一个欢乐的瞬间,想把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
第二天一早,我早早来到王大才家。马书记、黄主任也来了,他们忙里忙外,帮着做事。吃过早饭,马大爷安排人员把青棚收拾干净,支上桌椅,挂上红布,准备迎接新媳妇的到来。王大才告诉我,选择的进亲吉时在下午二点。
一点半,长长的接亲和送亲的队伍从山包那面转了出来,穿红戴绿的男女说着笑着,向王大才家走来。两个唢呐匠吹响了长号,表明一个重大时刻即将到来。
给王大才家背新娘的是茅草坪村团支部书记秦有刚,秦有刚身高体壮,戴着黄布帽,抹着大脸花,脖子上挂着一串鸡蛋壳,新娘爬在他背上,扶着他的肩膀。秦有刚双手向后,搂着新娘双腿,颤颤巍巍地走过来。大伙看到新娘,又是喜欢,又是好笑。
浩浩荡荡的迎亲的队伍到达王大才家门口时,进亲时辰未到,要等一会儿。马大爷一声令下。有人抬出凳子。迎新队伍坐下休息,耐心等待。陪嫁的箱柜则提前抬进家门,送进新房,安置妥当。
借此机会,我也跟着抬嫁妆的人进了新房。马二爷在新房内指挥。婚床布置好后,还要压床,就是找一对村子里公认的有福气的夫妇铺床,还找了一对童子娃娃(小孩子)来婚床上坐一坐,将福气传递给这对新人。
今天承担铺床任务的是村主任黄朝华两口子。黄朝华两口子边铺床边讲吉利:铺床铺床,儿孙满堂;先生贵子,后生女郎;福贵双全,永远吉祥;男婚女嫁,花烛洞房!铺床铺床,喜气洋洋;先铺四角,后铺中央;夫妻恩爱,共枕同床;早生贵子,播种成双;一儿一女,龙凤呈祥!
黄朝华两口子铺好床,马大爷和马奶奶抱进两个小孩,在床上打了一个滚,压床就算完成了。
时辰一到,马大爷高喊:“鸣炮进亲。”新娘穿着盛装,先跨过一个火盆,再跨过一个筛盘,消灾除难,去鬼驱魔。然后才踏进家门。马二爷在门前说吉利:“新娘跨火盆,大人养小人。福来都是五,喜到必成双。新娘跨进门,带来聚宝盆。合家保平安,贵子早早生。”
进门之后,送亲的,接亲的到亲棚里落坐,传烟倒茶喝红糖水。新郎新娘则到堂屋里拜堂。堂屋里香烟缥缈,灯烛辉煌。马二爷主持婚礼:新郎新娘,齐登华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拜完天地,拜完父母,夫妻对拜,才送入洞房。
新人入洞房时,马二爷高声说:“手捧花烛亮堂堂,我送新人进洞房,今日洞房花烛夜,明年生下状元郎。”
至此,婚礼仪式完成。一对新人正式结为夫妻。
结婚典礼过后,晚宴开席。28桌人围坐在亲棚内的松毛之上,喝酒吃菜。此时有一个重要的风俗,就是新郎新娘给来宾敬酒,认识亲戚长辈。
马二爷带领着新郎新娘给来宾敬酒。为了避免宾客回敬新郎新娘的酒,把新人喝醉,黄朝华、马连光、秦有刚、原村主任王泽良4人作为新郎新娘的“酒保”,宾客回敬新郎新娘的酒,就由“酒保”代喝。
敬酒一桌一桌进行。新郎新娘端酒,每到一桌,马二爷都用他略带沙哑的声音“说吉利”,就是说四言八句的吉利话,类似于打油诗,称之为“说吉利”。“说吉利”非常有讲究,每桌都不一样,有多少桌,就要说多少个,既体现了说的人的诙谐幽默,也蕴含了对新人的美好祝福。这些“四言八句”,内容雅俗共赏、荤素掺差,为婚礼助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比如:一个盘子花又花,里面装的是葵花,大家都来抓一把,明年生个胖娃娃;一对鸳鸯人人夸,今日挂红又戴花,新客犹如嫦娥女,生个贵子戴乌纱;一对枕头四朵花,吹吹打打到婆家,不等明年这时候,又喊爹来又喊妈。马二爷每到一桌,都说一段,说完,一桌子人都齐声高叫:好!好!
我跟老丁说:“要说八九十桌,每桌都不重复,既要熟记于心,又要随机应变。”
老丁说:“所以说这是技术活,民间文化的传承需要艺人,不是随便哪个都行的。”
新娘子迎进家门,大事算是完成了,宾客们就活跃进来,也不讲究长幼有序,以高兴欢乐为主,所谓三天不分大小,七天不分老少,可以尽情的说笑打跳。晚饭过后,收拾停当,夜幕落下。村里建成的民俗文化活动坝子,今晚就要发挥作用了。
黄朝华把一个200瓦的电灯吊在学校操场的旗杆上,年轻人已经躁动不安了。这时,悠扬的笛声响起,斜戴着黄布帽子的李老三,吹着蹢脚调,慢慢走到操场中央。小伙子大姑娘、大爹大妈大婶子、三姑三婆二姨妈们,慢慢聚拢来,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和着蹢脚调,跳起了热闹欢快的蹢脚舞,边跳边走边转边唱。
这两天我忙着拍照录视频,想把所有的美好瞬间都记录下来,却又不懂照相技术,能力有限,许多照片都不理想。今天晚上的蹢脚舞,人最多,最热闹。
我不停地忙碌着。忽然间,我发现,跳舞的人群中,吹笛子领舞的人换了,笛子吹得更婉转悠扬了,歌声更高亢激昂了。我仔细一看,吹笛子的人居然是大风顶的黄才发。黄才发戴着黄布帽子,敞开衣襟,猫腰弯腿,边吹笛子,边带领大家前摇后摆地蹢脚。一个大圆圈中双围了一个小圆圈,大家手拉着手,整整齐齐、协调一致地甩手、送胯、跺脚,嘴里大声唱:你爹不合心,你妈不合意,不合心、不合意,娃儿哪呢来……
(求推荐、求收藏)
秋收之后,劳累了大半年的村民们有了一个相对闲暇的时光,他们从身体上和精神上彻底放松下来。大荒山人贫穷落后,但勤劳善良。他们热爱大荒山的山山水水,热爱大荒山广袤贫瘠的红土地。他们自由活泼、热情奔放、乐观向上。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来王大才家喝喜酒的客人很多,包括许多像王宗保、马奶奶、黄才发那样的贫困户。听到笛子响,脚杆就发痒!在婚礼的喜庆祥和中,他们忘记了物质上的贫困,放飞精神上的富足。他们忘情地唱歌、忘情地跳舞。我被他们的豁达乐观精神感染了。我认真的捕捉他们每一个欢乐的瞬间,想把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
第二天一早,我早早来到王大才家。马书记、黄主任也来了,他们忙里忙外,帮着做事。吃过早饭,马大爷安排人员把青棚收拾干净,支上桌椅,挂上红布,准备迎接新媳妇的到来。王大才告诉我,选择的进亲吉时在下午二点。
一点半,长长的接亲和送亲的队伍从山包那面转了出来,穿红戴绿的男女说着笑着,向王大才家走来。两个唢呐匠吹响了长号,表明一个重大时刻即将到来。
给王大才家背新娘的是茅草坪村团支部书记秦有刚,秦有刚身高体壮,戴着黄布帽,抹着大脸花,脖子上挂着一串鸡蛋壳,新娘爬在他背上,扶着他的肩膀。秦有刚双手向后,搂着新娘双腿,颤颤巍巍地走过来。大伙看到新娘,又是喜欢,又是好笑。
浩浩荡荡的迎亲的队伍到达王大才家门口时,进亲时辰未到,要等一会儿。马大爷一声令下。有人抬出凳子。迎新队伍坐下休息,耐心等待。陪嫁的箱柜则提前抬进家门,送进新房,安置妥当。
借此机会,我也跟着抬嫁妆的人进了新房。马二爷在新房内指挥。婚床布置好后,还要压床,就是找一对村子里公认的有福气的夫妇铺床,还找了一对童子娃娃(小孩子)来婚床上坐一坐,将福气传递给这对新人。
今天承担铺床任务的是村主任黄朝华两口子。黄朝华两口子边铺床边讲吉利:铺床铺床,儿孙满堂;先生贵子,后生女郎;福贵双全,永远吉祥;男婚女嫁,花烛洞房!铺床铺床,喜气洋洋;先铺四角,后铺中央;夫妻恩爱,共枕同床;早生贵子,播种成双;一儿一女,龙凤呈祥!
黄朝华两口子铺好床,马大爷和马奶奶抱进两个小孩,在床上打了一个滚,压床就算完成了。
时辰一到,马大爷高喊:“鸣炮进亲。”新娘穿着盛装,先跨过一个火盆,再跨过一个筛盘,消灾除难,去鬼驱魔。然后才踏进家门。马二爷在门前说吉利:“新娘跨火盆,大人养小人。福来都是五,喜到必成双。新娘跨进门,带来聚宝盆。合家保平安,贵子早早生。”
进门之后,送亲的,接亲的到亲棚里落坐,传烟倒茶喝红糖水。新郎新娘则到堂屋里拜堂。堂屋里香烟缥缈,灯烛辉煌。马二爷主持婚礼:新郎新娘,齐登华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拜完天地,拜完父母,夫妻对拜,才送入洞房。
新人入洞房时,马二爷高声说:“手捧花烛亮堂堂,我送新人进洞房,今日洞房花烛夜,明年生下状元郎。”
至此,婚礼仪式完成。一对新人正式结为夫妻。
结婚典礼过后,晚宴开席。28桌人围坐在亲棚内的松毛之上,喝酒吃菜。此时有一个重要的风俗,就是新郎新娘给来宾敬酒,认识亲戚长辈。
马二爷带领着新郎新娘给来宾敬酒。为了避免宾客回敬新郎新娘的酒,把新人喝醉,黄朝华、马连光、秦有刚、原村主任王泽良4人作为新郎新娘的“酒保”,宾客回敬新郎新娘的酒,就由“酒保”代喝。
敬酒一桌一桌进行。新郎新娘端酒,每到一桌,马二爷都用他略带沙哑的声音“说吉利”,就是说四言八句的吉利话,类似于打油诗,称之为“说吉利”。“说吉利”非常有讲究,每桌都不一样,有多少桌,就要说多少个,既体现了说的人的诙谐幽默,也蕴含了对新人的美好祝福。这些“四言八句”,内容雅俗共赏、荤素掺差,为婚礼助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比如:一个盘子花又花,里面装的是葵花,大家都来抓一把,明年生个胖娃娃;一对鸳鸯人人夸,今日挂红又戴花,新客犹如嫦娥女,生个贵子戴乌纱;一对枕头四朵花,吹吹打打到婆家,不等明年这时候,又喊爹来又喊妈。马二爷每到一桌,都说一段,说完,一桌子人都齐声高叫:好!好!
我跟老丁说:“要说八九十桌,每桌都不重复,既要熟记于心,又要随机应变。”
老丁说:“所以说这是技术活,民间文化的传承需要艺人,不是随便哪个都行的。”
新娘子迎进家门,大事算是完成了,宾客们就活跃进来,也不讲究长幼有序,以高兴欢乐为主,所谓三天不分大小,七天不分老少,可以尽情的说笑打跳。晚饭过后,收拾停当,夜幕落下。村里建成的民俗文化活动坝子,今晚就要发挥作用了。
黄朝华把一个200瓦的电灯吊在学校操场的旗杆上,年轻人已经躁动不安了。这时,悠扬的笛声响起,斜戴着黄布帽子的李老三,吹着蹢脚调,慢慢走到操场中央。小伙子大姑娘、大爹大妈大婶子、三姑三婆二姨妈们,慢慢聚拢来,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和着蹢脚调,跳起了热闹欢快的蹢脚舞,边跳边走边转边唱。
这两天我忙着拍照录视频,想把所有的美好瞬间都记录下来,却又不懂照相技术,能力有限,许多照片都不理想。今天晚上的蹢脚舞,人最多,最热闹。
我不停地忙碌着。忽然间,我发现,跳舞的人群中,吹笛子领舞的人换了,笛子吹得更婉转悠扬了,歌声更高亢激昂了。我仔细一看,吹笛子的人居然是大风顶的黄才发。黄才发戴着黄布帽子,敞开衣襟,猫腰弯腿,边吹笛子,边带领大家前摇后摆地蹢脚。一个大圆圈中双围了一个小圆圈,大家手拉着手,整整齐齐、协调一致地甩手、送胯、跺脚,嘴里大声唱:你爹不合心,你妈不合意,不合心、不合意,娃儿哪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