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八 应泰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笔趣阁 www.bqg16.com,最快更新大明乌纱最新章节!
骑兵追出阵营,步兵也跟着冲了出去。过了一会,张问才看见那些步兵正抢着割脑袋。
张问回头对沈敬说道:“看咱们大明的军士多喜欢银子,沈先生说的对,只要有银子,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沈敬呵呵一笑道:“可不是这样。”
地上稀稀拉拉地摆着一片尸体,但总计也就千余具,明军视线不清,都是乱放枪,但却吓住了蒙古人,他们看着火力太猛直接跑了。
杜松追了一阵,又率领骑兵折返回来,留下一部人马在长胜堡增强驻防,大部队进城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一早便返回沈阳。张问随军过去,正好保障了安全。
一路上,张问观察周围的地形地貌,无一不详细记录,又找来将官询问各城之间距离几何、步军车军马队行军用度几何等等情况,都记在本子上,写一遍在脑子里的印象就深了,一般不会忘记。
张问在本子上记录的信息很详尽,比如鸟统叠阵轮射,估摸每刻时间射六十次;混协军队行军一个时辰二十余里,骑兵行军一个时辰四十多里,急行军八十里。还有关于后勤辎重粮草的运输、护卫等等情况,他都一丝不苟地了解。
沈敬、黄仁直和张问坐在一辆车上。沈敬见张问一直忙个不停,大为感动,从自己的厚棉袄里找出了个本子,说道:“十年前我曾经到辽东游历,将一部分山川地貌、各城池距离都写了下来,不过建州那边没去,只有沈阳辽阳以西的地方,大人兴许用得着。”
张问接过来翻看一阵,如获至宝,看得如痴似醉,和沈敬谈论其中的信息,昼夜不觉,很快就到了沈阳。
张问随着军队入城,只见城池雄壮,其中护城河很是壮观,宽度起码三丈。城墙高大,由砖石建造,城周大约有十里,高两丈余,有两重城池,城墙宽约三丈,深约八尺。
众军从西门永昌门进城,城门上的谯楼高大矗立,挂着一个大钟。进了城,就看见一条笔直的大道东西横穿,行直城中间,又见南北也有大道,两道呈十字形。杜松带着张问转向北街,向北走了一阵,有东西延伸的一条大街,过了牌楼,那街上就有许多衙门,是官府的所在之地。
杜松着人安排张问下榻之地,带张问的随从过去,而杜松自己则亲自带着张问去巡抚驻地拜见袁应泰,同时他也要汇报战果,好让袁应泰上书为他邀功。辽东的首府是辽阳,故督师沈阳的袁应泰驻地也是临时改造的。
袁应泰带着一应官员迎接到辕门,相互执礼,袁应泰道:“老夫军务繁忙,有失远迎,请张大人多多见谅。”
其实按制度,巡抚迎接巡按,最多只能迎到辕门,再远就有故意讨好之嫌了。在地方上,巡抚是二品,巡按是七品,相差十级,但是每每这两种官员平起平坐,只有迎接圣旨的时候才分个前后,其中礼仪崩坏可见一斑。
“哪里哪里,军门多礼了。”张问一边面带微笑地回礼,一边打量着袁应泰。袁应泰中等身材,身体偏瘦,但是浑身打扮简洁,让人觉得很是干练,只是现在他的小眼睛里露出了疲惫之色,可见辽东巡抚也不是省心的差事。
杜松又对他的上司袁应泰见礼,然后一行人到堂中说话。堂中左右坐着一干武将,而这些武将的老大就是袁应泰,一个文官。这时候,朝廷要给兵权,一般都是委任文官,因为对武将的信任度较低,害怕他们一旦手握重兵就想造反。
张问看了看那些武将,基本都不认识,高矮胖瘦都有,穿的盔甲样式差不多,却新旧不一。这时张问突然发现一个熟人,秦良玉,她是堂中唯一的女将,所以张问扫了一眼就发现了她。秦良玉微笑着向张问轻轻点了点头,张问也不便只和一个将领见礼。袁应泰介绍了张问,众将和张问一起见礼之后,张问就坐到了东面最前的位置。
袁应泰又对张问说了一些客气话,这才继续和将领们商量事务,虽然张问不是东林阵营的,但他是皇上的人,眼下也不是敌人,袁应泰尽量对张问以礼相待,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杜松汇报了战况,斩首多少,伤亡多少等情况。袁应泰说本官一定将功劳上奏朝廷,嘉奖杜松之类的话。张问听罢一开始还以为巡抚和将领们很是默契,不料袁应泰刚刚说要嘉奖杜松,杜松立刻就语气有些不善地说道:“末将刚刚打完蒙古人,军门却将来到沈阳的蒙古人收到城中,不怕生变吗?”
袁应泰道:“围攻长胜堡的蒙古人,和来沈阳的蒙古人不是一个部族的,况且长胜堡的蒙古人是骑兵劫掠,而到沈阳的多是饥寒交加的牧民,岂能同视之?塞外大饥,这些饥民走投无路才来投诚我大明,如果朝廷不救他们,他们就要到敌人那里去当佣兵了,这不是白白增大了建州叛军的实力吗?”
两人就此争吵了起来,气得袁应泰大怒:“放肆,顶撞上官,你眼里还有军法吗!来人,将杜松拖出辕门,棍五十,以儆效尤!”
军士走进堂中,就要抓杜松,众将见罢,急忙跪倒在地,为杜松求情。袁应泰听罢沉吟不已,琢磨这其中的关系,一时难以下决心。众将都跪在地上求情,只有张问一个人坐着,让他十分尴尬。
正在这时,一个军士走到堂门口,单膝跪地道:“禀军门,秦千总有要事禀报。”
“快传进来。”袁应泰说了一句,又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将领,他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无奈和疲惫,叹了一口气,说道,“都起来吧,杜松,本官看在你初胜西夷,也看在众将的份上,绕过你这一回。你且明白,再有下次,本官绝不轻饶。”
众将听罢,这才拜谢袁应泰。这时一个女将已经走到了堂门,见众人都跪在地上,吃了一惊。这时候袁应泰已经答应饶过杜松,众人从地上爬了起来,那女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只单膝跪道:“禀军门,前方哨马刺报,建奴在抚顺和三岔儿堡增兵,有西进袭扰的迹象,末将得知后飞报军门,请军门定夺。”
只见那女将是个年轻的妇人,张问听得叫她秦千总,心道莫非是秦良玉的亲戚?张问忍不住打量了一眼,见那秦千总最多不过二十余岁,皮肤呈健康的小麦色,单眼皮、薄嘴唇,眉眼间满是英气。
袁应泰听罢说道:“本官知道了,你且留下听令。”
“是。”秦玉莲拱拳站起,探究的目光这才落在坐于东面最前的张问身上。她观察张问倒不是因为张问的名号如何如何,而是因为在这满屋魁梧壮硕的将士中张问实在是太醒目的存在。只见他长得剑眉星目,身姿清隽潇洒,个头虽长得不矮,身板却比一旁的将士们足足小了一倍,且别的将士都穿着戎装,唯独他穿着长袍,更是被衬得顿时“文弱”起来。
这地方怎么会来这样的官,竟还坐在最前侧……
张问只在刚才看了秦千总一眼,这会却没注意她了,也没在意她的目光。他对建奴的战斗力、作战方式等不了解,对东面的地形也不了解,在兵事上也没什么经验,他倒是有自知之明,一句话不说,并不干涉军务。张问只能看人,总觉得这袁应泰不是很有魄力。
袁应泰继续说道:“既然建奴主动靠近,我沈阳正有大军,可以布置一次歼敌战……城中多有蒙古牧民,可招为前锋,我大明主力尾随其后,与建奴对敌,减少伤亡。”
说完,袁应泰差遣了一个将领去挑选蒙古人,然后再部署计划。众将告辞,张问也告辞出门,刚走出辕门,突然背上一阵大力掀来,张问一不留神,摔倒在地,啃了一嘴的泥。
张问顿时心下大怒,急忙从地上爬起来,转身看是哪个王八蛋掀他。这时就听见一个女子的声音道:“哎哟,告歉告歉,末将不是故意的……”
害张问摔倒的人正是秦玉莲。秦玉莲自个儿也是被吓了一跳,她今日不知怎么一门心思观察着张问,不知不觉就紧跟着他走了出来,没想到这位大人还真的是挺文弱的,竟禁不起她一碰。不过军中这种磕磕碰碰的事多了去了,将士们自小练武,下手都是没轻重的人,遇到这种事大多都是笑笑便就过去了。
张问一看,是刚才进大堂禀报军情那女将,听她嘴里说着告歉,脸上却一点歉意都没有,心里有些恼怒。但想着这将领是个女的,又姓秦,极可能是秦良玉的人,张问也不愿意得罪大将,这才忍下一口杀气。
以秦玉莲的性子自然看不出张问在强忍着怒气,还带着笑意道:“末将秦玉莲,刚才真的对不起哈,末将也没想到大人长得人高马大勒,却一碰就倒喏……”
秦玉莲的川话让张问又想起了秦良玉也是四川过来的,看来这秦玉莲的确与秦良玉有些关系,顿时他的杀机全无。
秦玉莲却不知,刚刚自己是从鬼门关走了一个来回。
张问呸呸直吐口中的泥沙,他如果给秦玉莲安个殴打上官的罪名,就可以要了她的命。不过这时张问想着她可能是秦良玉的人,又想着这姑娘本无恶意,才收住了杀心,只冷冷说道:“一个带兵的人,要谨慎处事,才能活得长,你好自为之。”说罢抬腿便走。
秦玉莲在后面嘀咕道:“说话跟个老头子似的。”
张问没有理她,叫人把自己带到住处,那是一个三进的庭院,他的侍卫玄衣卫平时住在二院,而黄仁直和沈敬两个男的住在前院。张问一回去,就问黄仁直和沈敬何在,侍卫将他带到一间屋子门口,敲了敲房门说道:“黄先生,大人来了。”
黄仁直打开房门,张问顿时闻到一股酒气,走进门时,只见那沈敬正坐在床边上喝酒,已是醉醺醺的了。两人见了张问,都站起来执礼,沈敬不好意思地笑道:“这辽东的天气,不喝点酒还真扛不住……坐,大人这边来坐。”
沈敬又给张问拿了一个碗,倒上酒,张问仰头灌了下去,然后说道:“建奴在抚顺和三岔儿堡,他们是想打沈阳的注意?”
沈敬哦了一声,抿了一口酒低头沉思。而黄仁直没有说话,半眯着眼睛在那里摸胡须玩。
“现在建奴四面环敌,建州又有饥荒,不寻机突破封锁情况不甚乐观,他们肯定是想攻取更多的地盘,得到更多的补给。”沈敬说道,“现在沈阳集结有重兵十余万,对建奴威胁最大,恐怕他们是想吃掉沈阳的兵马,让整个辽东的棋活起来。”
张问道:“我在朝中听说建奴只有兵马三四万,我大明光是沈阳一地周围就有十余万,真的打不过建奴?前天沈先生也看到了,杜松部阵法有序,并非一攻就破的军队,建奴想用什么法子吃掉十几万大军?”
沈敬道:“沈阳装备最精锐的军队,就是杜松的六万人,其他各路兵马,分散在周边各堡防御……如果有大将从中协调,又有开原铁岭的马林部威胁建奴右翼,大明尚有绝对优势,但是我进城的时候,发现城中汉蒙杂居,顿觉这袁应泰不堪大用……”
张问点点头道:“我进巡抚驻地的时候,他们也在说那个问题,杜松反对接济蒙古人,但是袁应泰不同意,正忙着招募蒙古游民做前锋。”
两人说罢对视无语,这时黄仁直摸着胡须道:“老夫倒有一策,大人既然没有兵权,在这里也于事无补,不如借口巡视各地,到宽缅去,让刘铤率军趁机袭扰建奴后翼,有功无过。”
张问叹了一气,说道:“我虽不精于兵事,也能看出,到目前为止,大明对建奴的局势还非常好,四面围困,如果一旦遇大败,让建奴占据了要地,在辽东广阔之地流窜开来,以现在朝廷的能力,要想灭火谈何容易?不知朝中谁有大才能凭借当下的优势歼灭建奴……我觉得此时让熊廷弼主辽东可能要好一点,看能不能把建奴困死在建州,不得伸展。”
张问说完又沉吟道:“我是不是该上书皇上,说明这里的情况呢?”
黄仁直听罢立刻劝阻道:“奏折会先经过通政司,现在朝廷里东林极多,很容易就能让大臣知道,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也和东林交往,如果大人弹劾东林推荐的人,恐怕会激起众怒。况且战场瞬息万变,就算能让熊廷弼主辽东,也不能保证完全成功,万一事有不济,大人将受到东林的奋力攻讦,那时谁也保不了大人了。”
黄仁直只盘算着张问的乌纱帽,对辽东大局只字不提,张问在心里觉得他有些狭隘,但是往细一想,黄仁直说的确有道理。到时候事没办成,反把自己赔进去,有什么用呢?
张问想了半天,想不出什么结果来,只得说道:“我看还是等等再说,现在就跑了,总觉得不是滋味……我们应该明白,咱们的荣华富贵,是和大明朝的兴亡紧密相关的。”
张问觉得自己没有兵事妙算之才,于是想不到事情会怎么发展,更无法想出有用的办法解决,心里干着急,十分郁闷。他更加努力地到四处考察,学习军事知识。凭借着御史的身份,张问不断找老将老兵说话了解信息,事无巨细,无论是老兵们讲的往事,还是老将们说的经验,张问都细细记录思量。
骑兵追出阵营,步兵也跟着冲了出去。过了一会,张问才看见那些步兵正抢着割脑袋。
张问回头对沈敬说道:“看咱们大明的军士多喜欢银子,沈先生说的对,只要有银子,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沈敬呵呵一笑道:“可不是这样。”
地上稀稀拉拉地摆着一片尸体,但总计也就千余具,明军视线不清,都是乱放枪,但却吓住了蒙古人,他们看着火力太猛直接跑了。
杜松追了一阵,又率领骑兵折返回来,留下一部人马在长胜堡增强驻防,大部队进城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一早便返回沈阳。张问随军过去,正好保障了安全。
一路上,张问观察周围的地形地貌,无一不详细记录,又找来将官询问各城之间距离几何、步军车军马队行军用度几何等等情况,都记在本子上,写一遍在脑子里的印象就深了,一般不会忘记。
张问在本子上记录的信息很详尽,比如鸟统叠阵轮射,估摸每刻时间射六十次;混协军队行军一个时辰二十余里,骑兵行军一个时辰四十多里,急行军八十里。还有关于后勤辎重粮草的运输、护卫等等情况,他都一丝不苟地了解。
沈敬、黄仁直和张问坐在一辆车上。沈敬见张问一直忙个不停,大为感动,从自己的厚棉袄里找出了个本子,说道:“十年前我曾经到辽东游历,将一部分山川地貌、各城池距离都写了下来,不过建州那边没去,只有沈阳辽阳以西的地方,大人兴许用得着。”
张问接过来翻看一阵,如获至宝,看得如痴似醉,和沈敬谈论其中的信息,昼夜不觉,很快就到了沈阳。
张问随着军队入城,只见城池雄壮,其中护城河很是壮观,宽度起码三丈。城墙高大,由砖石建造,城周大约有十里,高两丈余,有两重城池,城墙宽约三丈,深约八尺。
众军从西门永昌门进城,城门上的谯楼高大矗立,挂着一个大钟。进了城,就看见一条笔直的大道东西横穿,行直城中间,又见南北也有大道,两道呈十字形。杜松带着张问转向北街,向北走了一阵,有东西延伸的一条大街,过了牌楼,那街上就有许多衙门,是官府的所在之地。
杜松着人安排张问下榻之地,带张问的随从过去,而杜松自己则亲自带着张问去巡抚驻地拜见袁应泰,同时他也要汇报战果,好让袁应泰上书为他邀功。辽东的首府是辽阳,故督师沈阳的袁应泰驻地也是临时改造的。
袁应泰带着一应官员迎接到辕门,相互执礼,袁应泰道:“老夫军务繁忙,有失远迎,请张大人多多见谅。”
其实按制度,巡抚迎接巡按,最多只能迎到辕门,再远就有故意讨好之嫌了。在地方上,巡抚是二品,巡按是七品,相差十级,但是每每这两种官员平起平坐,只有迎接圣旨的时候才分个前后,其中礼仪崩坏可见一斑。
“哪里哪里,军门多礼了。”张问一边面带微笑地回礼,一边打量着袁应泰。袁应泰中等身材,身体偏瘦,但是浑身打扮简洁,让人觉得很是干练,只是现在他的小眼睛里露出了疲惫之色,可见辽东巡抚也不是省心的差事。
杜松又对他的上司袁应泰见礼,然后一行人到堂中说话。堂中左右坐着一干武将,而这些武将的老大就是袁应泰,一个文官。这时候,朝廷要给兵权,一般都是委任文官,因为对武将的信任度较低,害怕他们一旦手握重兵就想造反。
张问看了看那些武将,基本都不认识,高矮胖瘦都有,穿的盔甲样式差不多,却新旧不一。这时张问突然发现一个熟人,秦良玉,她是堂中唯一的女将,所以张问扫了一眼就发现了她。秦良玉微笑着向张问轻轻点了点头,张问也不便只和一个将领见礼。袁应泰介绍了张问,众将和张问一起见礼之后,张问就坐到了东面最前的位置。
袁应泰又对张问说了一些客气话,这才继续和将领们商量事务,虽然张问不是东林阵营的,但他是皇上的人,眼下也不是敌人,袁应泰尽量对张问以礼相待,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杜松汇报了战况,斩首多少,伤亡多少等情况。袁应泰说本官一定将功劳上奏朝廷,嘉奖杜松之类的话。张问听罢一开始还以为巡抚和将领们很是默契,不料袁应泰刚刚说要嘉奖杜松,杜松立刻就语气有些不善地说道:“末将刚刚打完蒙古人,军门却将来到沈阳的蒙古人收到城中,不怕生变吗?”
袁应泰道:“围攻长胜堡的蒙古人,和来沈阳的蒙古人不是一个部族的,况且长胜堡的蒙古人是骑兵劫掠,而到沈阳的多是饥寒交加的牧民,岂能同视之?塞外大饥,这些饥民走投无路才来投诚我大明,如果朝廷不救他们,他们就要到敌人那里去当佣兵了,这不是白白增大了建州叛军的实力吗?”
两人就此争吵了起来,气得袁应泰大怒:“放肆,顶撞上官,你眼里还有军法吗!来人,将杜松拖出辕门,棍五十,以儆效尤!”
军士走进堂中,就要抓杜松,众将见罢,急忙跪倒在地,为杜松求情。袁应泰听罢沉吟不已,琢磨这其中的关系,一时难以下决心。众将都跪在地上求情,只有张问一个人坐着,让他十分尴尬。
正在这时,一个军士走到堂门口,单膝跪地道:“禀军门,秦千总有要事禀报。”
“快传进来。”袁应泰说了一句,又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将领,他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无奈和疲惫,叹了一口气,说道,“都起来吧,杜松,本官看在你初胜西夷,也看在众将的份上,绕过你这一回。你且明白,再有下次,本官绝不轻饶。”
众将听罢,这才拜谢袁应泰。这时一个女将已经走到了堂门,见众人都跪在地上,吃了一惊。这时候袁应泰已经答应饶过杜松,众人从地上爬了起来,那女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只单膝跪道:“禀军门,前方哨马刺报,建奴在抚顺和三岔儿堡增兵,有西进袭扰的迹象,末将得知后飞报军门,请军门定夺。”
只见那女将是个年轻的妇人,张问听得叫她秦千总,心道莫非是秦良玉的亲戚?张问忍不住打量了一眼,见那秦千总最多不过二十余岁,皮肤呈健康的小麦色,单眼皮、薄嘴唇,眉眼间满是英气。
袁应泰听罢说道:“本官知道了,你且留下听令。”
“是。”秦玉莲拱拳站起,探究的目光这才落在坐于东面最前的张问身上。她观察张问倒不是因为张问的名号如何如何,而是因为在这满屋魁梧壮硕的将士中张问实在是太醒目的存在。只见他长得剑眉星目,身姿清隽潇洒,个头虽长得不矮,身板却比一旁的将士们足足小了一倍,且别的将士都穿着戎装,唯独他穿着长袍,更是被衬得顿时“文弱”起来。
这地方怎么会来这样的官,竟还坐在最前侧……
张问只在刚才看了秦千总一眼,这会却没注意她了,也没在意她的目光。他对建奴的战斗力、作战方式等不了解,对东面的地形也不了解,在兵事上也没什么经验,他倒是有自知之明,一句话不说,并不干涉军务。张问只能看人,总觉得这袁应泰不是很有魄力。
袁应泰继续说道:“既然建奴主动靠近,我沈阳正有大军,可以布置一次歼敌战……城中多有蒙古牧民,可招为前锋,我大明主力尾随其后,与建奴对敌,减少伤亡。”
说完,袁应泰差遣了一个将领去挑选蒙古人,然后再部署计划。众将告辞,张问也告辞出门,刚走出辕门,突然背上一阵大力掀来,张问一不留神,摔倒在地,啃了一嘴的泥。
张问顿时心下大怒,急忙从地上爬起来,转身看是哪个王八蛋掀他。这时就听见一个女子的声音道:“哎哟,告歉告歉,末将不是故意的……”
害张问摔倒的人正是秦玉莲。秦玉莲自个儿也是被吓了一跳,她今日不知怎么一门心思观察着张问,不知不觉就紧跟着他走了出来,没想到这位大人还真的是挺文弱的,竟禁不起她一碰。不过军中这种磕磕碰碰的事多了去了,将士们自小练武,下手都是没轻重的人,遇到这种事大多都是笑笑便就过去了。
张问一看,是刚才进大堂禀报军情那女将,听她嘴里说着告歉,脸上却一点歉意都没有,心里有些恼怒。但想着这将领是个女的,又姓秦,极可能是秦良玉的人,张问也不愿意得罪大将,这才忍下一口杀气。
以秦玉莲的性子自然看不出张问在强忍着怒气,还带着笑意道:“末将秦玉莲,刚才真的对不起哈,末将也没想到大人长得人高马大勒,却一碰就倒喏……”
秦玉莲的川话让张问又想起了秦良玉也是四川过来的,看来这秦玉莲的确与秦良玉有些关系,顿时他的杀机全无。
秦玉莲却不知,刚刚自己是从鬼门关走了一个来回。
张问呸呸直吐口中的泥沙,他如果给秦玉莲安个殴打上官的罪名,就可以要了她的命。不过这时张问想着她可能是秦良玉的人,又想着这姑娘本无恶意,才收住了杀心,只冷冷说道:“一个带兵的人,要谨慎处事,才能活得长,你好自为之。”说罢抬腿便走。
秦玉莲在后面嘀咕道:“说话跟个老头子似的。”
张问没有理她,叫人把自己带到住处,那是一个三进的庭院,他的侍卫玄衣卫平时住在二院,而黄仁直和沈敬两个男的住在前院。张问一回去,就问黄仁直和沈敬何在,侍卫将他带到一间屋子门口,敲了敲房门说道:“黄先生,大人来了。”
黄仁直打开房门,张问顿时闻到一股酒气,走进门时,只见那沈敬正坐在床边上喝酒,已是醉醺醺的了。两人见了张问,都站起来执礼,沈敬不好意思地笑道:“这辽东的天气,不喝点酒还真扛不住……坐,大人这边来坐。”
沈敬又给张问拿了一个碗,倒上酒,张问仰头灌了下去,然后说道:“建奴在抚顺和三岔儿堡,他们是想打沈阳的注意?”
沈敬哦了一声,抿了一口酒低头沉思。而黄仁直没有说话,半眯着眼睛在那里摸胡须玩。
“现在建奴四面环敌,建州又有饥荒,不寻机突破封锁情况不甚乐观,他们肯定是想攻取更多的地盘,得到更多的补给。”沈敬说道,“现在沈阳集结有重兵十余万,对建奴威胁最大,恐怕他们是想吃掉沈阳的兵马,让整个辽东的棋活起来。”
张问道:“我在朝中听说建奴只有兵马三四万,我大明光是沈阳一地周围就有十余万,真的打不过建奴?前天沈先生也看到了,杜松部阵法有序,并非一攻就破的军队,建奴想用什么法子吃掉十几万大军?”
沈敬道:“沈阳装备最精锐的军队,就是杜松的六万人,其他各路兵马,分散在周边各堡防御……如果有大将从中协调,又有开原铁岭的马林部威胁建奴右翼,大明尚有绝对优势,但是我进城的时候,发现城中汉蒙杂居,顿觉这袁应泰不堪大用……”
张问点点头道:“我进巡抚驻地的时候,他们也在说那个问题,杜松反对接济蒙古人,但是袁应泰不同意,正忙着招募蒙古游民做前锋。”
两人说罢对视无语,这时黄仁直摸着胡须道:“老夫倒有一策,大人既然没有兵权,在这里也于事无补,不如借口巡视各地,到宽缅去,让刘铤率军趁机袭扰建奴后翼,有功无过。”
张问叹了一气,说道:“我虽不精于兵事,也能看出,到目前为止,大明对建奴的局势还非常好,四面围困,如果一旦遇大败,让建奴占据了要地,在辽东广阔之地流窜开来,以现在朝廷的能力,要想灭火谈何容易?不知朝中谁有大才能凭借当下的优势歼灭建奴……我觉得此时让熊廷弼主辽东可能要好一点,看能不能把建奴困死在建州,不得伸展。”
张问说完又沉吟道:“我是不是该上书皇上,说明这里的情况呢?”
黄仁直听罢立刻劝阻道:“奏折会先经过通政司,现在朝廷里东林极多,很容易就能让大臣知道,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也和东林交往,如果大人弹劾东林推荐的人,恐怕会激起众怒。况且战场瞬息万变,就算能让熊廷弼主辽东,也不能保证完全成功,万一事有不济,大人将受到东林的奋力攻讦,那时谁也保不了大人了。”
黄仁直只盘算着张问的乌纱帽,对辽东大局只字不提,张问在心里觉得他有些狭隘,但是往细一想,黄仁直说的确有道理。到时候事没办成,反把自己赔进去,有什么用呢?
张问想了半天,想不出什么结果来,只得说道:“我看还是等等再说,现在就跑了,总觉得不是滋味……我们应该明白,咱们的荣华富贵,是和大明朝的兴亡紧密相关的。”
张问觉得自己没有兵事妙算之才,于是想不到事情会怎么发展,更无法想出有用的办法解决,心里干着急,十分郁闷。他更加努力地到四处考察,学习军事知识。凭借着御史的身份,张问不断找老将老兵说话了解信息,事无巨细,无论是老兵们讲的往事,还是老将们说的经验,张问都细细记录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