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7.第457章 高句丽的覆灭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笔趣阁 www.bqg16.com,最快更新重生南北灭隋唐最新章节!
高句丽覆灭了!
这个曾经与吐谷浑、柔然、突厥并列称雄的军事强国就这样在夏国的攻势下,迅速倒下并灭亡了,它留下的血肉让夏国这个新生的强国迅速的增强自己的国力,变得更加强大起来。
虽然这时还有一支高句丽军队占据着鸭录水上游的国内城,并在那里拥立一名号称是高阳成嫡系子孙的孩子成为新的高句丽国王,但是不管是现在的夏国人眼里,还是后世史书中,都将平壤城的失陷视为高句丽正式灭亡的标志。
哪怕平壤城陷落时,高文灿还在率领着辽东的高句丽军队在北方战场与夏军疯狂作战,但是高句丽已经灭亡的本质没有变,更何况高文灿所部的败亡也仅仅比平壤城陷落晚了三天而已。
在攻灭高句丽,并且将平壤城周围所有心有不甘的势力一股脑扫平后,王泽命令由张航、褚宏航、曹安、孟显等率领扩张后的苍狼军六万人,以及狼牙、毒蛇两支特种部队前去清扫国内城周围的高句丽军队。
虽然这支高句丽军队实力不强,但依托着周围绵延的群山打不过还可以逃走,因此也只有从建立初始就以山地丛林作战为目标的苍狼军最适合进攻这里,在有了狼牙部队、毒蛇部队后,他们的攻势高句丽人更加难以抵挡。
派出苍狼军去进攻国内城这个高句丽最后的抵抗势力所在的城池后,王泽终于开始忙碌起高句丽灭亡的善后事宜来。
作为当初的东海霸主,高句丽覆灭后给夏国留下来的遗产是巨大的,因为其覆灭速度太快甚至还留下了很多物资,光是缴获的粮食、黄金、白银就多不胜数,这也是因为高句丽被封锁了好多年,对外贸易数额很少,导致金银等贵金属的存储比较多。
除此之外别的不说,光是高句丽国内那极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便给了夏国极大的好处,让夏国的劳动力缺口一下子就被满足起来,可以说夏国从建立开始人力资源就从来没有这么充裕过。
高句丽在吞灭百济后又大力开拓粟末水、难水流域的土地,其人口最多时已经有了七百多万人口,高句丽在最鼎盛时期的总人口数量,比当时的北周总人口就差了一两百万而已。
那时候夏国也才只有三百来万人,高句丽的总人口数量是当时夏国的将近两倍,就连王泽在当时虽然不畏惧高句丽,可也不敢轻易招惹这个强大的国家,只是随着时间的变更双方的人口数量也在不断地变化。
在夏国发动的第一次对高句丽的战争中,通过对高句丽南部百济故地、汉水以南故地,难水、粟末水流域的占领,高句丽先后损失了近百万人口,加上一系列大战下来、还有病疫的死亡,等到高阳成无奈求和时,高句丽人口最终只剩下五百多万人。
其中尤其以当初百济故地和苍狼军曹安所部围攻平壤城时,将其周边的高句丽民众大量掠夺,导致其人口损失的最多,这一场大战让高句丽的人口损失一直没有恢复过来。
等到如今高句丽灭亡时,夏国本身的人口数量已经增加到了五百多万,将近六百万人的样子,而高句丽灭亡后夏国从其中获得了四百多万人口,其中有二百多万人是生活在高句丽境内的汉民。
其他依然有上百万人死于战乱,或者是战乱引起的一系列变动之中,毕竟人的生命太脆弱的了,只要那么一点的瘟疫也可能造成赤地千里的惨象。
不过高句丽总人口少一些对于夏国来说却是一个好事,这样更有利于夏国融合高句丽民众。
在吞并高句丽后,夏国的总人口数量一下就从不到六百万猛增到一千万人,堪比北周攻灭北齐之前的北周人口数量。
而随着中原大战的持续进行,王泽又让老爹王勇从中原大肆收刮出来上百万的民众迁移到东海,加上这一部分民众后,夏国境内至少有了八百万汉民,整体人口则是一千一百多万人。
在拥有了这么大的人口数量后,配合着夏国辽阔的版图,毫无疑问这已经是一个超级大国的雏形,只要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稳定下来,强大的夏国将会不怕任何人的威胁,不管是将要统一北方的北周,还是如今的天下霸主突厥。
只是王泽这时要面对一个很大的问题!
那就是他执意要将原来生活在高句丽境内的所有民众全部迁移出去,然后再将夏国民众和中原迁移来的民众跟他们混居在一起,形成三者混居的局面,经过粗略计算就至少有六百多万人要进行大迁徙。
六百万人的人口迁徙哪怕对后世的超级大国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负担,这对夏国如今的财政无疑更是一个极大的压力。
哪怕这时民众们对生活的要求还没有后世人们那么高,但各种物资钱粮的消耗依然是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天文数据。
不过在王泽看来,不管付出多么大的代价,这样的人口大迁移都是必须进行的,因为这此夏国一口气接纳了相当于过去夏国总人口的新国民,这对夏国原来的社会形态将会构成强大的冲击。
如果如今不能够趁着高句丽新灭,中原移民新到来的有利时机,将这些来自不同地区的民众糅合在一起,以后夏国境内将会产生很大的地域文化差异,最终导致国民之间形成很大的意识形态差异。
生活在中原的民众、原高句丽境内的汉民与夏国汉民虽然都是汉民,但是因为相互之间到来的地域不同,相互之间的习俗、饮食甚至连语言都有很大的差异,这显然不利于夏国国民社会的进一步成长。
趁着现在这数百万民众刚入伙,心思还比较小心的状态将其糅合,不然等以后这些人都已经重新形成一个个小团体,再想将其糅合到一起那么花费的代价就就不止今天这么大了。
人都有一个认生的问题,一个人在新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时总会小心翼翼遵守当地的规矩,这时如果是一个好的环境去引导他们,他们很快就会虚心学习这里的规矩和一些好的习惯,向当地民众看齐。
比如后世国人在国内时,因为环境原因,一个个丢起垃圾来理直气壮地,但是到了李家坡等一些其他华人国家后,绝对是小心翼翼的不敢丢垃圾,正是因为入乡随俗这时的所有汉民才是最好改造,这样才能够让他们更快的通入夏国的社会秩序中来。
中原那些汉民也就罢了,本来就是离家数千里比较听从安排,而高句丽这些汉民如果还要留在高句丽境内的话,他们必然会觉得自己就是这里的主人,天生就觉得自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地域优越感,因此王泽必须将这些汉民全部迁移离开。
面对着王泽的努力说服,刘忻、羊枯、吕文与萧敬也不好再说什么,毕竟一个新生国家要想保持日后的稳定和统一,就必须尽可能消除这些地域差异,如今虽然付出的代价大一些,但是日后却可以消除这些矛盾。
更何况如今夏国把持着东西方之间的海上贸易,光是收取各国海商的过境税收,就是一笔极大的收入,因此夏国并不缺少那些钱,哪怕因为迁移会导致一年多国民生产停滞,但是这些年来夏国储备的粮食足可以让全体国民食用两年以上,因此这个决意就被执行起来。
随着数百万国民的再次迁徙,对高句丽境内矿产的开采也开始进行起来。
高句丽覆灭后,夏国终于可以放心的大规模开采后世朝鲜茂山的露天大铁矿,之前这里因为太过靠近高句丽本土,因此哪怕夏国已经占据了统们江十余年,却一直不敢大规模的开发,都是小规模的开采铁矿石而已。
另外占据辽东之后,夏国也获得了后世辽东的几个大铁矿,这些都让夏国的国力进一步提升,而获得的高句丽青壮们更是让夏国对铁矿、煤矿的开采提升了近乎两倍的规模,钢铁可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基础,只有有了更多的钢铁才能够拥有更好的武器。
对于高句丽覆灭后其原国土的规划,王泽将鸭录水以南一直到汉江北岸的西海岸划分为乐浪郡,依然是以平壤城为郡城,半岛东部包括后世的盖马高原一直到统们江口则是划归为沃沮郡,以元山城作为郡城。
而辽东部分因为人口还比较少,目前又是夏国直面契丹、突厥的前线,因此王泽决定将新城以南依然划分为辽东郡,郡城为辽东城,而辽东郡向北一直到粟末水沿岸则是重置玄蒬郡,郡城为扶余城。
甚至王泽还把难水中游的辽阔土地设置为江州郡,以江州城为郡城,这一次夏国一口气就增加了五个郡的编制。
在全面占领高句丽故土后,夏国的领土加上南洋的领地已经达到了惊人的三百多万平方公里,这个面积已经比北周的领土还要多出许多倍,哪怕如今夏国总人口已经暴增到一千一百多万人,这样每平方公里依然还不到三个人,可谓是地广人稀之极。
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做完后,都已经是夏历二十年的春天。
正当王泽信心满满的准备将新占领的辽东领土建设起来时,正在巡守扶余城周边的胡秉常却忽然发出急报,竟然有数万名骑兵滚滚而来,竟然是契丹人和突厥人插手了。
高句丽覆灭了!
这个曾经与吐谷浑、柔然、突厥并列称雄的军事强国就这样在夏国的攻势下,迅速倒下并灭亡了,它留下的血肉让夏国这个新生的强国迅速的增强自己的国力,变得更加强大起来。
虽然这时还有一支高句丽军队占据着鸭录水上游的国内城,并在那里拥立一名号称是高阳成嫡系子孙的孩子成为新的高句丽国王,但是不管是现在的夏国人眼里,还是后世史书中,都将平壤城的失陷视为高句丽正式灭亡的标志。
哪怕平壤城陷落时,高文灿还在率领着辽东的高句丽军队在北方战场与夏军疯狂作战,但是高句丽已经灭亡的本质没有变,更何况高文灿所部的败亡也仅仅比平壤城陷落晚了三天而已。
在攻灭高句丽,并且将平壤城周围所有心有不甘的势力一股脑扫平后,王泽命令由张航、褚宏航、曹安、孟显等率领扩张后的苍狼军六万人,以及狼牙、毒蛇两支特种部队前去清扫国内城周围的高句丽军队。
虽然这支高句丽军队实力不强,但依托着周围绵延的群山打不过还可以逃走,因此也只有从建立初始就以山地丛林作战为目标的苍狼军最适合进攻这里,在有了狼牙部队、毒蛇部队后,他们的攻势高句丽人更加难以抵挡。
派出苍狼军去进攻国内城这个高句丽最后的抵抗势力所在的城池后,王泽终于开始忙碌起高句丽灭亡的善后事宜来。
作为当初的东海霸主,高句丽覆灭后给夏国留下来的遗产是巨大的,因为其覆灭速度太快甚至还留下了很多物资,光是缴获的粮食、黄金、白银就多不胜数,这也是因为高句丽被封锁了好多年,对外贸易数额很少,导致金银等贵金属的存储比较多。
除此之外别的不说,光是高句丽国内那极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便给了夏国极大的好处,让夏国的劳动力缺口一下子就被满足起来,可以说夏国从建立开始人力资源就从来没有这么充裕过。
高句丽在吞灭百济后又大力开拓粟末水、难水流域的土地,其人口最多时已经有了七百多万人口,高句丽在最鼎盛时期的总人口数量,比当时的北周总人口就差了一两百万而已。
那时候夏国也才只有三百来万人,高句丽的总人口数量是当时夏国的将近两倍,就连王泽在当时虽然不畏惧高句丽,可也不敢轻易招惹这个强大的国家,只是随着时间的变更双方的人口数量也在不断地变化。
在夏国发动的第一次对高句丽的战争中,通过对高句丽南部百济故地、汉水以南故地,难水、粟末水流域的占领,高句丽先后损失了近百万人口,加上一系列大战下来、还有病疫的死亡,等到高阳成无奈求和时,高句丽人口最终只剩下五百多万人。
其中尤其以当初百济故地和苍狼军曹安所部围攻平壤城时,将其周边的高句丽民众大量掠夺,导致其人口损失的最多,这一场大战让高句丽的人口损失一直没有恢复过来。
等到如今高句丽灭亡时,夏国本身的人口数量已经增加到了五百多万,将近六百万人的样子,而高句丽灭亡后夏国从其中获得了四百多万人口,其中有二百多万人是生活在高句丽境内的汉民。
其他依然有上百万人死于战乱,或者是战乱引起的一系列变动之中,毕竟人的生命太脆弱的了,只要那么一点的瘟疫也可能造成赤地千里的惨象。
不过高句丽总人口少一些对于夏国来说却是一个好事,这样更有利于夏国融合高句丽民众。
在吞并高句丽后,夏国的总人口数量一下就从不到六百万猛增到一千万人,堪比北周攻灭北齐之前的北周人口数量。
而随着中原大战的持续进行,王泽又让老爹王勇从中原大肆收刮出来上百万的民众迁移到东海,加上这一部分民众后,夏国境内至少有了八百万汉民,整体人口则是一千一百多万人。
在拥有了这么大的人口数量后,配合着夏国辽阔的版图,毫无疑问这已经是一个超级大国的雏形,只要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稳定下来,强大的夏国将会不怕任何人的威胁,不管是将要统一北方的北周,还是如今的天下霸主突厥。
只是王泽这时要面对一个很大的问题!
那就是他执意要将原来生活在高句丽境内的所有民众全部迁移出去,然后再将夏国民众和中原迁移来的民众跟他们混居在一起,形成三者混居的局面,经过粗略计算就至少有六百多万人要进行大迁徙。
六百万人的人口迁徙哪怕对后世的超级大国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负担,这对夏国如今的财政无疑更是一个极大的压力。
哪怕这时民众们对生活的要求还没有后世人们那么高,但各种物资钱粮的消耗依然是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天文数据。
不过在王泽看来,不管付出多么大的代价,这样的人口大迁移都是必须进行的,因为这此夏国一口气接纳了相当于过去夏国总人口的新国民,这对夏国原来的社会形态将会构成强大的冲击。
如果如今不能够趁着高句丽新灭,中原移民新到来的有利时机,将这些来自不同地区的民众糅合在一起,以后夏国境内将会产生很大的地域文化差异,最终导致国民之间形成很大的意识形态差异。
生活在中原的民众、原高句丽境内的汉民与夏国汉民虽然都是汉民,但是因为相互之间到来的地域不同,相互之间的习俗、饮食甚至连语言都有很大的差异,这显然不利于夏国国民社会的进一步成长。
趁着现在这数百万民众刚入伙,心思还比较小心的状态将其糅合,不然等以后这些人都已经重新形成一个个小团体,再想将其糅合到一起那么花费的代价就就不止今天这么大了。
人都有一个认生的问题,一个人在新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时总会小心翼翼遵守当地的规矩,这时如果是一个好的环境去引导他们,他们很快就会虚心学习这里的规矩和一些好的习惯,向当地民众看齐。
比如后世国人在国内时,因为环境原因,一个个丢起垃圾来理直气壮地,但是到了李家坡等一些其他华人国家后,绝对是小心翼翼的不敢丢垃圾,正是因为入乡随俗这时的所有汉民才是最好改造,这样才能够让他们更快的通入夏国的社会秩序中来。
中原那些汉民也就罢了,本来就是离家数千里比较听从安排,而高句丽这些汉民如果还要留在高句丽境内的话,他们必然会觉得自己就是这里的主人,天生就觉得自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地域优越感,因此王泽必须将这些汉民全部迁移离开。
面对着王泽的努力说服,刘忻、羊枯、吕文与萧敬也不好再说什么,毕竟一个新生国家要想保持日后的稳定和统一,就必须尽可能消除这些地域差异,如今虽然付出的代价大一些,但是日后却可以消除这些矛盾。
更何况如今夏国把持着东西方之间的海上贸易,光是收取各国海商的过境税收,就是一笔极大的收入,因此夏国并不缺少那些钱,哪怕因为迁移会导致一年多国民生产停滞,但是这些年来夏国储备的粮食足可以让全体国民食用两年以上,因此这个决意就被执行起来。
随着数百万国民的再次迁徙,对高句丽境内矿产的开采也开始进行起来。
高句丽覆灭后,夏国终于可以放心的大规模开采后世朝鲜茂山的露天大铁矿,之前这里因为太过靠近高句丽本土,因此哪怕夏国已经占据了统们江十余年,却一直不敢大规模的开发,都是小规模的开采铁矿石而已。
另外占据辽东之后,夏国也获得了后世辽东的几个大铁矿,这些都让夏国的国力进一步提升,而获得的高句丽青壮们更是让夏国对铁矿、煤矿的开采提升了近乎两倍的规模,钢铁可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基础,只有有了更多的钢铁才能够拥有更好的武器。
对于高句丽覆灭后其原国土的规划,王泽将鸭录水以南一直到汉江北岸的西海岸划分为乐浪郡,依然是以平壤城为郡城,半岛东部包括后世的盖马高原一直到统们江口则是划归为沃沮郡,以元山城作为郡城。
而辽东部分因为人口还比较少,目前又是夏国直面契丹、突厥的前线,因此王泽决定将新城以南依然划分为辽东郡,郡城为辽东城,而辽东郡向北一直到粟末水沿岸则是重置玄蒬郡,郡城为扶余城。
甚至王泽还把难水中游的辽阔土地设置为江州郡,以江州城为郡城,这一次夏国一口气就增加了五个郡的编制。
在全面占领高句丽故土后,夏国的领土加上南洋的领地已经达到了惊人的三百多万平方公里,这个面积已经比北周的领土还要多出许多倍,哪怕如今夏国总人口已经暴增到一千一百多万人,这样每平方公里依然还不到三个人,可谓是地广人稀之极。
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做完后,都已经是夏历二十年的春天。
正当王泽信心满满的准备将新占领的辽东领土建设起来时,正在巡守扶余城周边的胡秉常却忽然发出急报,竟然有数万名骑兵滚滚而来,竟然是契丹人和突厥人插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