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书里乾坤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第九特区、神级影视大穿越、汉化大师、逆行诸天万界、我一个人砍翻末世、蜀山道主、我的分身帝国、从同福开始、无耻术士
笔趣阁 www.bqg16.com,最快更新来自山野的征服最新章节!
第三章书里乾坤
父母在全然没有丝毫前兆的情况之下,相距不久,分别溘然长逝,这令所有儿女都猝不及防。卻明每一次到父母坟莹上去祭扫,只要一跪拜,心下总会不由自主的涌出无限的伤痛和悔恨。它们往往化作溢出眼眶的泪水,仿佛要将他淹没似的,铺天盖地弥漫,席卷。
对于父母之辞世。他的心如刀割一般。那里面有着太多的悔恨与自责:他痛恨自己没能报答到父母生养恩情之点滴;恨自己从没想到对父母说一句悦耳孝敬的话语;恨自己没有对着父母露出过一次温馨恭顺的笑容,而今,对父母所能做的,就只剩下慎终追远了。
由于母亲对他的宠爱,过于其他弟兄,他在母亲跟前任性骄横惯了。他压根意想不到不测的风云会突然降临!所以对母亲,他的自责与悔恨尤深。
母亲的坟,独立于高坡上,那里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由于晚年的父母在的在老二家,在的在老三家,因此百年时就没能安葬一处。但父亲的坟,也同样在于另一个地方的高坡之上,同样可以望得很远。每次无论给母亲或父亲上坟,他最大的困惑,莫过于吉凶祸福的深不可预测。往日音容犹在耳际,但仅仅只是一转眼,一切都已成永恒。
每一次他站在母亲坟前凝望山下的路,就又会想起从家里出来,通往区中学的路。想起艰辛异常的求学路。
每一次,他即将踏上读书之路,母亲便要蹒跚着走上场坝,去卖猪仔,卖米为他筹钱。
哥哥考入大学后,为了能够继续读书,在一个毛雨纷飞的日子里,他带着弟弟悄悄潜出门外,在父母的视线以外便飞跑,直到完全脱离了父母的视听范围才放慢脚步,在去往区中学的十分泥泞且充满坎坷的漫长道路上艰难跋涉。此次出行是蓄意已久的。
他和弟弟直到天黑才走到区中学。脚上打起了水泡;累到精疲力尽;饿到眼冒金星。
区中学的教务主任是一个精干的小个子,说话声音略显尖细,能力凸显。曾因接受区里安排的一篇文稿采写的政治任务而到过他家。
对他的哥哥品学兼优,老成持重称赞不已;对他的聪明调皮,反应奇快喜爱有加。
见到郑主任,他连忙拿出哥哥临走前写的一封信,交给了他。这封信是二哥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写的,把信交给他以后,又觉得颇不合适,说,你们还是不去区上了吧!一个是家里负担不起;另一个是你们太小,路途太遥远太危险了!二哥本以为他很听话,加上路途真的很艰难,很遥远,就没有想到他们会去。他一方面敷衍着,一方面考虑假使二哥要把那封信要回去,怎么对付。但是二哥以为他说了,这事就结了,根本想不到他细心保管着那封信,一等二哥离家就迫不急待的往区中学赶。在那封信中,二哥提出请郑主任帮忙办理卻明兄弟二人的转学手续。郑主任看完信,当即安排了他们临时的食宿。要他们参加第二天的语文小测验。
他在启蒙阶段,担任他们任课老师的民办教师,本身连小学都未毕业。许多字他是不认识的,拼音也不会。上课时,倘若遇到连他自己都不能识读的字时,便教学生去读半边的部首。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遇到生字读半边;到了上拼音课的时候,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
那天测验的正好是拼音,他当然拼不出来,但当其他人在那里小声拼读时,他听到几个字的读音后,马上联想到马克思的那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名言,迅速填写了上去。
当场改卷后,郑主任问他,你没有拼音的基础我晓得。你实话告诉我,你是不是抄袭了别人的卷子?
他回答:我从心底最恨考试作弊的人!我今天是听到“世界”啊,“无产”啊之类的读音我才猜想可能是这句话的,不知答没答对?不知算不算作弊?郑主任一听,哈哈哈大笑!不算!不算!你太聪明了,就到初三年级插班吧。
那时的课外书籍,是世上稀罕物。一般的书尚且难遇;好书则更当然是极其珍贵的物品了!
母亲在他十岁左右带着他去表姐家走亲戚。表姐夫家祖上是读书人,有不少藏书。
即使穷,表姐夫也喜欢买书。他十分清楚的记得,表姐夫家中堂上有这么一副对联,上联“功名生万物”,下联“富贵眼前花。”
见到表姐夫家里的藏书,他按捺不住的心痒难耐,‘怦怦’心跳着,爱不释手,捧在手里后,压根就没有想还回去的意思。并向表姐夫狮子大开口,提出一次性就要借走他的几乎所有的书!看着身个细小的他表现出来的那种十足的贪婪样,同样爱书如命的表姐夫恨得牙痒痒,恨不得扇他一耳光才解气!当时就以决绝的语气,断然回绝了他的过分要求!
他装着非常不在意的样子。却瞅准一个空子,趁人不备时,将他最喜欢的那几本诸如《尤三姐》,《孔雀东南飞》等书偷偷藏在了贴身的棉毛衫里,然后就伪装突然爆发强烈肚痛,以惨不忍睹而又不容商量的可怜与坚决,向母亲提出要回家并冲在了头里。
母亲不解也无奈,只好在他的身后追着喊着,撵上一路小跑的他一同回了家。
这是他第一次偷书,可孔乙己说“读书人的事,窃书不算偷也”。所以,从来对偷的行为深恶痛绝的他,内心对此没有愧疚,自责,很是坦荡。
那时他尚在读小学,许多不认识的字都是联系上下文,连估带猜识记的。看《尤三姐》却也为柳湘莲的草率,粗浅痛恨了一回。更为妙人儿尤三姐的忠贞,刚烈惋惜不已。读《孔雀东南飞》,至于焦仲卿与刘兰芝,生前心心相印,死后化为孔雀团聚,也使人终于舒缓过来了那口气。甚至有几分羡慕起他们来。
附近劳改农场里面有很多劳改就业人员,其中不乏旧军人,旧知识分子。有一个国民党显赫人物的侄子,因为有国民党党员身份,以及在国民党衙门任过职,而被强制在这里劳改,刑满后就留在了农场就业。
这个农场以茶叶,水稻为主业,也种植水果,蔬菜作为辅助产业。
因此山里,路边,河边,都散布着农场的茶叶地,水稻田,牛房。
这个老人当时年已近六旬,主要工作就是放牛。
老人放牛时会经常带着一些书在身边,随时翻阅。他见到了老人手中的书,就如铁器遇上了磁铁。那时候,清代文康所著的《儿女英雄传》(原名《金玉缘》),可说是千金难求,百里难遇的稀罕之物。但是,这位老人手里就珍藏有一本。可谓书不离人人不离书。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不知道老人是如何做到的。
为了这本珍贵的古书,他黏上了老人。每天好似魂魄被勾住了一般,一准一早就出现在老人居住的牛房门口。在书籍没有到手之前,整天围着老人转来转去,喊来喊去。一口一个伯伯,嘴甜的犹如抹了蜜。无论老人在干什么,他都极度热情的帮打下手。直把一个耄耋老人乐得小眼直眯缝,每天都笑的合不拢嘴。后来,不仅把这本绝不肯轻易示人的书送给了他,还十分大方的把其他书籍也乖乖奉上了。他给老人带来了欢乐,舒心,老人在晚年遇到他这样一个知己,太感动,竟提出要与他结拜为弟兄。
卻明的父亲家规十分严厉,绝不容许子女僭越辈份!并一直告诫子女,越辈会“折寿”。老人关于与他结拜一事,他不能直接拒绝。只得以含混敷衍的方法拖着。最终不了了之。
后来,结拜之事还是传入卻明父亲的耳里,为这事,性情豪爽的卻父,着实开心大笑了好几天。
这本《金玉缘》使他接触了关于江湖,侠女,寺庙,陷害,救援,缘分,姻缘,报应等概念。深深滴喜欢上了十三妹(何玉凤)这个替父报仇的美丽侠女。也尤其羡慕安骥的一拥二妻。且都是绝色美女。
他无论到公社,到区上,或到学校去,当地农场的一个中队,是他的必经之路。这个中队,实际上就是一个制茶车间。
这个车间有三个老革命,其中有一个资历很老,是老红军。
前往车间的大路边有一个巨大的晒坝,从这个晒坝经过,就会看到在这个晒坝角上,居住着三家人家。住房与住房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这三家人家要么喜欢经常敞开房门;要么喜欢在晴天将桌椅板凳搬出来,摆在露天里。然后,在那里喝茶,抽烟,嗑瓜子,吃零食,还有看书!
他看到了他们家桌上摆放的书,是《红旗谱》,《星火燎原》,《精忠说岳》。他的眼睛亮了,目光落在了书上面。他欣喜若狂,由于紧张,心也不由自主的“咚咚”的跳动。
他马上搭讪着黏了上去,嘴里甜甜的喊起“朱伯伯,牛伯伯,马伯伯”来。见人家劈柴便去帮着捡柴块,码柴片;见人家砌圈垒房,就去递砖提浆。
这份乖巧,可爱,机动,灵活。既引起了三个老人的注意,又使他们产生了喜爱之情。更猜到他一定有某种目的。
这三个伯伯都有好书。尤以朱伯伯的那本残破的《星火燎原》,对他最有吸引力,引得他茶饭不思。他对这本书梦寐以求,无论如何都想得到,心满意足地尽情的一观。
这本书,大都出自中共高级将帅,红军士兵,也有极少部分出自参加长征的革命家之手笔。是最艰苦卓绝的红军长征时期的全景回忆录,是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中国人民军队的伟大史诗。战争的硝烟,艰险的道路,恶劣的天气,极度的饥饿,凶残的白匪······这一切仿佛都在他眼前弥漫,展现。
曾在八路军队伍里当过侦察员的牛伯伯,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心思。并点破说,小鬼头,你是在打书的主意吧?
而老红军朱伯伯则对他疼爱得不得了。不仅把书送给了他,还常常把他留下来同他们一家人吃好吃的。还给他讲故事;讲做人的道理。每次见到他从门口过,都要把他叫进家里,或留他吃饭,或塞给他水果零食之类。
他的哥哥在大队小学代课时,珍藏有一套《红楼梦》,用牛皮纸包着,把它锁在书柜里,精心保管着。恰好第一卷被他的好友,农场的一位青年农工借阅。当那人把书还回时,他随手放在了书柜之上,而忘了将它锁进书柜里。
这书放置于显眼位置,恰巧被卻明看见了。当时可说是如获至宝!
拿上书,找个地方躲起来。不管天塌地陷,一口气就看完了。
那“青埂峰下”,那”空空道人“;那”葫芦僧乱断葫芦案“;那“贾宝玉初试云雨”;·····引人入胜,勾魂摄魄!为了能够看到全套的《红楼梦》,他偷偷撬开了哥哥的书柜·····。
有人说,“真三国,假封神,一部西游笑死人。”他借到了一本《西游记》,借书的人特别钟爱此书,虽然答应借给他书看,但要求很是苛刻。一,书不能弄脏;二,书不能弄皱;三,书更不能有所损坏;四,借期止是一天。愿借拿走,不愿借拉倒!
卻明赌咒发誓拿到了书,慌忙火急就跑回了家,凑近十五瓦的昏黄灯泡就急切难耐地打开书本,一字不落地看了下去。慢慢看入了迷。直至全然进入了忘我的境界。夜深人静之际,居然按捺不住,疯狂大笑!原来,机智滑稽的孙悟空,最善于捉弄妖精,尤其善于捉弄好吃贪色而又呆头呆脑的猪八戒。这常常使他笑得前仰后合,“格格格”的清脆笑声在深夜的山村划破夜空,逗得狗儿狂吠。
他经常看书看到夜半,且时常在大半夜无缘无故的大笑出声。经常把一家人从睡梦里笑醒过来。
母亲为此,经常会半夜起来敦促他睡下。但他没有一回听从过母亲的话。而他的无缘无故大笑,引得母亲十分的担心。母亲一度以为他读书走火入魔,害了“失心疯”之症了。忧心忡忡了一段时间。曾无限忧虑地对他的父亲说起过此事。
父亲摇摇头,并不以为然。
看书看到某种神秘玄妙之境,便会无端端出现魔影仙踪。那《水浒》一书中,第四十二回,宋江下山,原本要去接其父宋太公上梁山。却在只有一条独路,四面崇山峻岭的还道村路遇官兵追捕,慌乱之间,钻入玄女之庙,明明就在神厨里藏着,赵能赵得及其官兵就是看不见。亟待要看见了,神风又起,不是直接吹灭火把;就是将渣滓吹入手举火把者的眼中。九天玄女,法力无边,曾经帮助黄帝打败蚩尤。她是殷商王朝的祖先。召见宋江,并赐给他三部天书。这三部天书里有玄机无限的兵法和卦象。这使得卻明一度走火入魔,整日不知不觉就陷入了梦幻之中,企盼能遇到上仙,赐给法术,天书,或某种法力无边的神杖。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他着魔般寻找破庙烂覌,甚至村人用作野外烧香敬神的神龛,也曾膜拜到极致。以为会有天神依附。
通过各种手段,包括“极端手段”,他在童年,少年时期,阅读了《精忠说岳》,《孔雀东南飞》,《水浒传》,《三国演义》,《星火燎原》,《封神演义》,《西游记》,《红楼梦》,《青春之歌》,《较量》,《儿女英雄传》,《镜花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精忠说岳》,《红岩》,《野火春风斗古城》,《林海雪原》,《山村枪声》,《平原枪声》等等书籍。
他想当诗人;想当作家,想当英雄;想成仙成佛·····。
卻明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整日沉浸在书籍之中。蒲松龄曾说过“艺痴则技必良,书痴则文必工”。由于满腹文章,卻明自然常常能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家庭教育十分严格,书籍又赋予他正能量。
好的书籍,在人生道路上,意义非凡;在人生处于分水岭的时候,影响更是无可替代!
那时候即使小,没有一个孩子是不可以不干活的,尤其是在农村。卻明经常假装出去扛柴,却悄悄带着书籍钻进了草树茂密的隐蔽之处,忘我阅读。读完一本书,全身上下就会被各种蚊虫,蚂蚁叮咬的疙疙瘩瘩,惨不忍睹。返家时两手空空,他便有意爬到柴垛上去,故意将某一根柴竖立起来,然后扛上肩,作势往柴垛上用劲一丢,故意弄出“咚”的一声巨响,以使母亲误以为他扛柴回家了。另一种偷懒方法是,看书看到天完全黑了下来,这才以夜幕做掩护,偷偷去抽人家用砍倒的树木来做成的玉米地或菜地的栅栏。这里抽一根,那里抽一根,很快就可湊成一捆柴。而菜地或玉米地就在寨子中间或寨子旁边。
通过读书的自我受教,翻江倒海,上天入地的卻明安安静静了下来。
慢慢的,不再顽劣;慢慢的,不再闯祸;慢慢的,知书达理~~~~
每当想起逝去的父母,他的心中就会因此而充满自责和愧疚。
他还未来得及去考虑关于父母的任何方面的问题,稀里糊涂间,父母便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在父母眼中,他就从来没有长大过。父母一直把他当做小孩,言犹在耳。那种真切,仿若昨日。
在他小的时候是用怎样的口吻,神态与他说话,直到临死之前,始终没有变化。
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在父母心中,自己何以总是长不大呢?为什么父母总把自己当小孩子?尤令他深感遗憾的是,此生自己已不能像兄长们那样,被父母视作成人来做彼此的交流;父母没能真正享到一天自己的福,才是使他抱憾终身的最大憾事!
父母的即将离世,事前竟没有一点迹象。不过,即使有,读书过于沉迷的他,也不会做过多的留心与思索的。
仔细想想,卻明是觉得自己真的还远没成熟,平白无故就耽误了陪奉父母或对父母的行孝。
只是,现实使他深深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世人都须懂得,你无论对什么东西沉迷,都不要妨碍了对老人侍奉;都不要耽误了对老人的行孝!
然而,就年龄来看,自己也已老大不小了。痛苦的是,自己怎么还有那么多的天真迂腐之气呢?他陷入深深的痛悔之中,埋怨自己为什么在父母健在之时,压根没有想到要去为父母做点什么。比如,分点忧愁;比如,担些苦累;比如,让他们开心;比如,让他们享福······
而父母,则几乎为自己操碎了心,这种悔恨常常来袭。真正的是书中才几日,世上已千年!自己一个劲沉浸于书中,而忘了世事,等一抬眼,便已斗转星移,沧海桑田。
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常言道,养儿才报父母恩。他从记事开始,便深陷于书中而不能自拔
等他稍有警醒,有些事便已成永恒。
他虽然早已养儿,但父母之恩,却再也无法回报了!
他认为,自己之行为列入不孝之四,应无不当也。(未完待续)
第三章书里乾坤
父母在全然没有丝毫前兆的情况之下,相距不久,分别溘然长逝,这令所有儿女都猝不及防。卻明每一次到父母坟莹上去祭扫,只要一跪拜,心下总会不由自主的涌出无限的伤痛和悔恨。它们往往化作溢出眼眶的泪水,仿佛要将他淹没似的,铺天盖地弥漫,席卷。
对于父母之辞世。他的心如刀割一般。那里面有着太多的悔恨与自责:他痛恨自己没能报答到父母生养恩情之点滴;恨自己从没想到对父母说一句悦耳孝敬的话语;恨自己没有对着父母露出过一次温馨恭顺的笑容,而今,对父母所能做的,就只剩下慎终追远了。
由于母亲对他的宠爱,过于其他弟兄,他在母亲跟前任性骄横惯了。他压根意想不到不测的风云会突然降临!所以对母亲,他的自责与悔恨尤深。
母亲的坟,独立于高坡上,那里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由于晚年的父母在的在老二家,在的在老三家,因此百年时就没能安葬一处。但父亲的坟,也同样在于另一个地方的高坡之上,同样可以望得很远。每次无论给母亲或父亲上坟,他最大的困惑,莫过于吉凶祸福的深不可预测。往日音容犹在耳际,但仅仅只是一转眼,一切都已成永恒。
每一次他站在母亲坟前凝望山下的路,就又会想起从家里出来,通往区中学的路。想起艰辛异常的求学路。
每一次,他即将踏上读书之路,母亲便要蹒跚着走上场坝,去卖猪仔,卖米为他筹钱。
哥哥考入大学后,为了能够继续读书,在一个毛雨纷飞的日子里,他带着弟弟悄悄潜出门外,在父母的视线以外便飞跑,直到完全脱离了父母的视听范围才放慢脚步,在去往区中学的十分泥泞且充满坎坷的漫长道路上艰难跋涉。此次出行是蓄意已久的。
他和弟弟直到天黑才走到区中学。脚上打起了水泡;累到精疲力尽;饿到眼冒金星。
区中学的教务主任是一个精干的小个子,说话声音略显尖细,能力凸显。曾因接受区里安排的一篇文稿采写的政治任务而到过他家。
对他的哥哥品学兼优,老成持重称赞不已;对他的聪明调皮,反应奇快喜爱有加。
见到郑主任,他连忙拿出哥哥临走前写的一封信,交给了他。这封信是二哥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写的,把信交给他以后,又觉得颇不合适,说,你们还是不去区上了吧!一个是家里负担不起;另一个是你们太小,路途太遥远太危险了!二哥本以为他很听话,加上路途真的很艰难,很遥远,就没有想到他们会去。他一方面敷衍着,一方面考虑假使二哥要把那封信要回去,怎么对付。但是二哥以为他说了,这事就结了,根本想不到他细心保管着那封信,一等二哥离家就迫不急待的往区中学赶。在那封信中,二哥提出请郑主任帮忙办理卻明兄弟二人的转学手续。郑主任看完信,当即安排了他们临时的食宿。要他们参加第二天的语文小测验。
他在启蒙阶段,担任他们任课老师的民办教师,本身连小学都未毕业。许多字他是不认识的,拼音也不会。上课时,倘若遇到连他自己都不能识读的字时,便教学生去读半边的部首。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遇到生字读半边;到了上拼音课的时候,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
那天测验的正好是拼音,他当然拼不出来,但当其他人在那里小声拼读时,他听到几个字的读音后,马上联想到马克思的那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名言,迅速填写了上去。
当场改卷后,郑主任问他,你没有拼音的基础我晓得。你实话告诉我,你是不是抄袭了别人的卷子?
他回答:我从心底最恨考试作弊的人!我今天是听到“世界”啊,“无产”啊之类的读音我才猜想可能是这句话的,不知答没答对?不知算不算作弊?郑主任一听,哈哈哈大笑!不算!不算!你太聪明了,就到初三年级插班吧。
那时的课外书籍,是世上稀罕物。一般的书尚且难遇;好书则更当然是极其珍贵的物品了!
母亲在他十岁左右带着他去表姐家走亲戚。表姐夫家祖上是读书人,有不少藏书。
即使穷,表姐夫也喜欢买书。他十分清楚的记得,表姐夫家中堂上有这么一副对联,上联“功名生万物”,下联“富贵眼前花。”
见到表姐夫家里的藏书,他按捺不住的心痒难耐,‘怦怦’心跳着,爱不释手,捧在手里后,压根就没有想还回去的意思。并向表姐夫狮子大开口,提出一次性就要借走他的几乎所有的书!看着身个细小的他表现出来的那种十足的贪婪样,同样爱书如命的表姐夫恨得牙痒痒,恨不得扇他一耳光才解气!当时就以决绝的语气,断然回绝了他的过分要求!
他装着非常不在意的样子。却瞅准一个空子,趁人不备时,将他最喜欢的那几本诸如《尤三姐》,《孔雀东南飞》等书偷偷藏在了贴身的棉毛衫里,然后就伪装突然爆发强烈肚痛,以惨不忍睹而又不容商量的可怜与坚决,向母亲提出要回家并冲在了头里。
母亲不解也无奈,只好在他的身后追着喊着,撵上一路小跑的他一同回了家。
这是他第一次偷书,可孔乙己说“读书人的事,窃书不算偷也”。所以,从来对偷的行为深恶痛绝的他,内心对此没有愧疚,自责,很是坦荡。
那时他尚在读小学,许多不认识的字都是联系上下文,连估带猜识记的。看《尤三姐》却也为柳湘莲的草率,粗浅痛恨了一回。更为妙人儿尤三姐的忠贞,刚烈惋惜不已。读《孔雀东南飞》,至于焦仲卿与刘兰芝,生前心心相印,死后化为孔雀团聚,也使人终于舒缓过来了那口气。甚至有几分羡慕起他们来。
附近劳改农场里面有很多劳改就业人员,其中不乏旧军人,旧知识分子。有一个国民党显赫人物的侄子,因为有国民党党员身份,以及在国民党衙门任过职,而被强制在这里劳改,刑满后就留在了农场就业。
这个农场以茶叶,水稻为主业,也种植水果,蔬菜作为辅助产业。
因此山里,路边,河边,都散布着农场的茶叶地,水稻田,牛房。
这个老人当时年已近六旬,主要工作就是放牛。
老人放牛时会经常带着一些书在身边,随时翻阅。他见到了老人手中的书,就如铁器遇上了磁铁。那时候,清代文康所著的《儿女英雄传》(原名《金玉缘》),可说是千金难求,百里难遇的稀罕之物。但是,这位老人手里就珍藏有一本。可谓书不离人人不离书。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不知道老人是如何做到的。
为了这本珍贵的古书,他黏上了老人。每天好似魂魄被勾住了一般,一准一早就出现在老人居住的牛房门口。在书籍没有到手之前,整天围着老人转来转去,喊来喊去。一口一个伯伯,嘴甜的犹如抹了蜜。无论老人在干什么,他都极度热情的帮打下手。直把一个耄耋老人乐得小眼直眯缝,每天都笑的合不拢嘴。后来,不仅把这本绝不肯轻易示人的书送给了他,还十分大方的把其他书籍也乖乖奉上了。他给老人带来了欢乐,舒心,老人在晚年遇到他这样一个知己,太感动,竟提出要与他结拜为弟兄。
卻明的父亲家规十分严厉,绝不容许子女僭越辈份!并一直告诫子女,越辈会“折寿”。老人关于与他结拜一事,他不能直接拒绝。只得以含混敷衍的方法拖着。最终不了了之。
后来,结拜之事还是传入卻明父亲的耳里,为这事,性情豪爽的卻父,着实开心大笑了好几天。
这本《金玉缘》使他接触了关于江湖,侠女,寺庙,陷害,救援,缘分,姻缘,报应等概念。深深滴喜欢上了十三妹(何玉凤)这个替父报仇的美丽侠女。也尤其羡慕安骥的一拥二妻。且都是绝色美女。
他无论到公社,到区上,或到学校去,当地农场的一个中队,是他的必经之路。这个中队,实际上就是一个制茶车间。
这个车间有三个老革命,其中有一个资历很老,是老红军。
前往车间的大路边有一个巨大的晒坝,从这个晒坝经过,就会看到在这个晒坝角上,居住着三家人家。住房与住房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这三家人家要么喜欢经常敞开房门;要么喜欢在晴天将桌椅板凳搬出来,摆在露天里。然后,在那里喝茶,抽烟,嗑瓜子,吃零食,还有看书!
他看到了他们家桌上摆放的书,是《红旗谱》,《星火燎原》,《精忠说岳》。他的眼睛亮了,目光落在了书上面。他欣喜若狂,由于紧张,心也不由自主的“咚咚”的跳动。
他马上搭讪着黏了上去,嘴里甜甜的喊起“朱伯伯,牛伯伯,马伯伯”来。见人家劈柴便去帮着捡柴块,码柴片;见人家砌圈垒房,就去递砖提浆。
这份乖巧,可爱,机动,灵活。既引起了三个老人的注意,又使他们产生了喜爱之情。更猜到他一定有某种目的。
这三个伯伯都有好书。尤以朱伯伯的那本残破的《星火燎原》,对他最有吸引力,引得他茶饭不思。他对这本书梦寐以求,无论如何都想得到,心满意足地尽情的一观。
这本书,大都出自中共高级将帅,红军士兵,也有极少部分出自参加长征的革命家之手笔。是最艰苦卓绝的红军长征时期的全景回忆录,是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中国人民军队的伟大史诗。战争的硝烟,艰险的道路,恶劣的天气,极度的饥饿,凶残的白匪······这一切仿佛都在他眼前弥漫,展现。
曾在八路军队伍里当过侦察员的牛伯伯,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心思。并点破说,小鬼头,你是在打书的主意吧?
而老红军朱伯伯则对他疼爱得不得了。不仅把书送给了他,还常常把他留下来同他们一家人吃好吃的。还给他讲故事;讲做人的道理。每次见到他从门口过,都要把他叫进家里,或留他吃饭,或塞给他水果零食之类。
他的哥哥在大队小学代课时,珍藏有一套《红楼梦》,用牛皮纸包着,把它锁在书柜里,精心保管着。恰好第一卷被他的好友,农场的一位青年农工借阅。当那人把书还回时,他随手放在了书柜之上,而忘了将它锁进书柜里。
这书放置于显眼位置,恰巧被卻明看见了。当时可说是如获至宝!
拿上书,找个地方躲起来。不管天塌地陷,一口气就看完了。
那“青埂峰下”,那”空空道人“;那”葫芦僧乱断葫芦案“;那“贾宝玉初试云雨”;·····引人入胜,勾魂摄魄!为了能够看到全套的《红楼梦》,他偷偷撬开了哥哥的书柜·····。
有人说,“真三国,假封神,一部西游笑死人。”他借到了一本《西游记》,借书的人特别钟爱此书,虽然答应借给他书看,但要求很是苛刻。一,书不能弄脏;二,书不能弄皱;三,书更不能有所损坏;四,借期止是一天。愿借拿走,不愿借拉倒!
卻明赌咒发誓拿到了书,慌忙火急就跑回了家,凑近十五瓦的昏黄灯泡就急切难耐地打开书本,一字不落地看了下去。慢慢看入了迷。直至全然进入了忘我的境界。夜深人静之际,居然按捺不住,疯狂大笑!原来,机智滑稽的孙悟空,最善于捉弄妖精,尤其善于捉弄好吃贪色而又呆头呆脑的猪八戒。这常常使他笑得前仰后合,“格格格”的清脆笑声在深夜的山村划破夜空,逗得狗儿狂吠。
他经常看书看到夜半,且时常在大半夜无缘无故的大笑出声。经常把一家人从睡梦里笑醒过来。
母亲为此,经常会半夜起来敦促他睡下。但他没有一回听从过母亲的话。而他的无缘无故大笑,引得母亲十分的担心。母亲一度以为他读书走火入魔,害了“失心疯”之症了。忧心忡忡了一段时间。曾无限忧虑地对他的父亲说起过此事。
父亲摇摇头,并不以为然。
看书看到某种神秘玄妙之境,便会无端端出现魔影仙踪。那《水浒》一书中,第四十二回,宋江下山,原本要去接其父宋太公上梁山。却在只有一条独路,四面崇山峻岭的还道村路遇官兵追捕,慌乱之间,钻入玄女之庙,明明就在神厨里藏着,赵能赵得及其官兵就是看不见。亟待要看见了,神风又起,不是直接吹灭火把;就是将渣滓吹入手举火把者的眼中。九天玄女,法力无边,曾经帮助黄帝打败蚩尤。她是殷商王朝的祖先。召见宋江,并赐给他三部天书。这三部天书里有玄机无限的兵法和卦象。这使得卻明一度走火入魔,整日不知不觉就陷入了梦幻之中,企盼能遇到上仙,赐给法术,天书,或某种法力无边的神杖。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他着魔般寻找破庙烂覌,甚至村人用作野外烧香敬神的神龛,也曾膜拜到极致。以为会有天神依附。
通过各种手段,包括“极端手段”,他在童年,少年时期,阅读了《精忠说岳》,《孔雀东南飞》,《水浒传》,《三国演义》,《星火燎原》,《封神演义》,《西游记》,《红楼梦》,《青春之歌》,《较量》,《儿女英雄传》,《镜花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精忠说岳》,《红岩》,《野火春风斗古城》,《林海雪原》,《山村枪声》,《平原枪声》等等书籍。
他想当诗人;想当作家,想当英雄;想成仙成佛·····。
卻明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整日沉浸在书籍之中。蒲松龄曾说过“艺痴则技必良,书痴则文必工”。由于满腹文章,卻明自然常常能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家庭教育十分严格,书籍又赋予他正能量。
好的书籍,在人生道路上,意义非凡;在人生处于分水岭的时候,影响更是无可替代!
那时候即使小,没有一个孩子是不可以不干活的,尤其是在农村。卻明经常假装出去扛柴,却悄悄带着书籍钻进了草树茂密的隐蔽之处,忘我阅读。读完一本书,全身上下就会被各种蚊虫,蚂蚁叮咬的疙疙瘩瘩,惨不忍睹。返家时两手空空,他便有意爬到柴垛上去,故意将某一根柴竖立起来,然后扛上肩,作势往柴垛上用劲一丢,故意弄出“咚”的一声巨响,以使母亲误以为他扛柴回家了。另一种偷懒方法是,看书看到天完全黑了下来,这才以夜幕做掩护,偷偷去抽人家用砍倒的树木来做成的玉米地或菜地的栅栏。这里抽一根,那里抽一根,很快就可湊成一捆柴。而菜地或玉米地就在寨子中间或寨子旁边。
通过读书的自我受教,翻江倒海,上天入地的卻明安安静静了下来。
慢慢的,不再顽劣;慢慢的,不再闯祸;慢慢的,知书达理~~~~
每当想起逝去的父母,他的心中就会因此而充满自责和愧疚。
他还未来得及去考虑关于父母的任何方面的问题,稀里糊涂间,父母便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在父母眼中,他就从来没有长大过。父母一直把他当做小孩,言犹在耳。那种真切,仿若昨日。
在他小的时候是用怎样的口吻,神态与他说话,直到临死之前,始终没有变化。
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在父母心中,自己何以总是长不大呢?为什么父母总把自己当小孩子?尤令他深感遗憾的是,此生自己已不能像兄长们那样,被父母视作成人来做彼此的交流;父母没能真正享到一天自己的福,才是使他抱憾终身的最大憾事!
父母的即将离世,事前竟没有一点迹象。不过,即使有,读书过于沉迷的他,也不会做过多的留心与思索的。
仔细想想,卻明是觉得自己真的还远没成熟,平白无故就耽误了陪奉父母或对父母的行孝。
只是,现实使他深深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世人都须懂得,你无论对什么东西沉迷,都不要妨碍了对老人侍奉;都不要耽误了对老人的行孝!
然而,就年龄来看,自己也已老大不小了。痛苦的是,自己怎么还有那么多的天真迂腐之气呢?他陷入深深的痛悔之中,埋怨自己为什么在父母健在之时,压根没有想到要去为父母做点什么。比如,分点忧愁;比如,担些苦累;比如,让他们开心;比如,让他们享福······
而父母,则几乎为自己操碎了心,这种悔恨常常来袭。真正的是书中才几日,世上已千年!自己一个劲沉浸于书中,而忘了世事,等一抬眼,便已斗转星移,沧海桑田。
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常言道,养儿才报父母恩。他从记事开始,便深陷于书中而不能自拔
等他稍有警醒,有些事便已成永恒。
他虽然早已养儿,但父母之恩,却再也无法回报了!
他认为,自己之行为列入不孝之四,应无不当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