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八章 奉献一份力量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笔趣阁 www.bqg16.com,最快更新穿越之极权农女最新章节!
如花不知道伍立文和志勤三兄弟是如何说的,但结果还是叫她满意,志勤和志学又鼓足了劲,开始备考四月份的府试了,时间太短,只一月左右,所以,两兄弟每日都学到很晚。
至于傍晚那一个时辰对全村男女老少开展的扫盲课程,自然就落在了如梅、如花和志曦身上。
伍立文则没有再去学堂给村民们讲课,他会在从县学回来沐休的时候,给两个儿子和东子、柳杰、柳俊进行辅导,讲讲在县学里学到的东西,每当此时,宁博文也会在场,跟着他们一起讨论学问。
春播已开始了,忙活了一天的村民,在傍晚时分,还是会聚在学堂里,就是因为忙碌来不了的村民,也会从家里抽出一个人去学习,回头再教给家里的其他人。
族长听说了,和村长儿子说,“这样很好,村民们都识字了,也知道补上缺失的课程,这说明村民们的整个素质都提高了,眼界也就越来越宽,大吴村可是会越来越名声在外的,变相来看,对吴氏一族也是极大的有利。你这当村长的,一定要事事带头,咱家的人,每天的课谁都不许落了。”
村长吴立山应着,跟家里住着的人都一一的说到了,吴志西作为二房里唯一在村子里住着的人,自然是也得遵从爷爷和大伯的命令的,谁叫他爹娘都在镇子上看杂货铺子不回村住呢,不过,吴志西也愿意在这一个时辰里学些东西,尤其是如花和志曦给他们讲的成语故事、寓言故事,从中能明白很多道理,而且谁都喜欢听故事,那个有趣。
都说一年之际在于春,整个春日里,就这样忙忙碌碌的过了。
四月里的府试,大吴村的参考的七个人,都是一起出发的,自然是坐的伍家和柳家的马车和驴车,去的颖州府府城。
颖州府知府崔国栋三年任满,去年年底前就回京述职了,如今颖州府新上任的知府姓文,听说和长乐公主夫家习家有着姻亲关系。
伍家只在新知府上任时,由黄典史带着两位成掌柜去拜见了一下,谈了谈给知府衙门里的衙役供应的劳保物资的事,文知府没有多的话,只说是以前签的协议还是在协议日期里执行即可,至于以后嘛,自然协议到期了再说。
于是,成掌柜也就按如花的信中吩咐,不巴巴地上门去讨好新知府,只像以前一样,逢年过节或是知府府上有喜时,送份节礼和贺礼罢了。而恰巧文知府上任的时间在春节里,还没过十五,所以就送了些点心铺子出售的桂花元宵什么的,也落不了个巴结的名声。
此次志勤几个去考试,虽已提前打探了知府大人的文章和喜好,但伍立文还是吩咐他们,就按平日里正常发挥就好,不要把文章写的过于去讨知府大人的欢心或是过于的花团锦簇,毕竟他们岁数还小,只当是去练练手,不要因为一味的迎合而失了自己文章的特色。
如花听到伍立文这样说时,是有些诧异的,后来想了一下,觉得伍立文这样做,也并非不是在教志勤他们做人的道理。如此,也就没在多事,把她找来的文知府以前写的策论什么的拿给志勤他们瞧。这一次,就当他们是去历练的,中不中的已经无所谓了。
两个儿子、三个外甥要考试,伍立文自然是陪着,一起去了,一同陪着去的,还有杨大河的爹和吴旺隆的叔叔吴四。
等这一行人回来时,好消息也到了,志勤、志学和东子、柳杰都过了府试,不过四人的成绩都偏中后,而柳俊和吴旺隆、杨大河的底子还是有些差,没有考过。
如此一来,志勤、志学、东子和柳杰又开始准备起了八月份的院试,剩下的柳俊和吴旺隆、杨大河则继续去了村子里的学堂学习。
冬小麦和双季稻自打上报朝廷后,朝廷已于去年开始在各地州县推广种植,颖州府和楚郡府本就是最早种植冬小麦和双季稻的,就像是颖州府的大吴村和李家村,还有楚郡府的刘家屯村和李家河村,因为如花都有田地,自然今年已是第三个年头种冬小麦和双季稻了,一切都已做熟,没什么问题。
周边地县村子里的,各县衙门也贴了公告,官府组织着人到这四个村子里学习这两种粮食的种植,去年今年已教了不少人。
再过两个月,第一茬的稻子和去年种的冬小麦就要陆续收获了,不只是种田的村民们殷殷期盼,就是一国之君的庆宣帝也在期待着各地的粮食丰收。
六月初,再有几天就到了夏收的季节,肃南却遭遇了百年难遇的洪灾。造成数十万计的百姓失去了家园,流离失所,四处乞讨,哀鸿遍野。
京城。
御书房。
庆宣帝来回的翻看着面前数百册的奏折。
大总管太监林公公屏气凝神,垂首躬身,不敢发出一丝声响来打扰到此时随时会暴发的九五至尊。
在所有的天灾里面,水灾的破坏性最为强烈,而今年肃南的这次水灾尤为严重。
自庆宣帝登基以来,因为战事和这些天灾,国库本就不怎么充盈,好不容易这几年因为收服了岭南小国,年年朝贡,再加上通了北缰和南岭的商贸,才有了让朝廷喘息的时间。
可朝廷因为年年要拨大笔银钱往边关和沿海一带养着百十万军人,这会儿,国库里根本就拿不出多少银子来赈灾。庆宣帝看着不断上递的谍报和一本本的奏折,一时急怒忧心承受不住,昏了过去。
“皇上,皇上,快传太医。”
林公公尖叫着,上前去扶着皇上。
如花接到肃南发生洪灾的消息几乎是和朝廷同一时间,如花长时间的沉默着。
天灾*,天灾是避无可避,想到流离失所的灾民,如花不免长叹了口气。
“告诉郑海,急速去颖州府和楚郡府的各地县村收购粮食。”
红衣自是也看到了传来的消息上的内容,微一犹豫还是开了口,“小姐,你不会是想囤粮来卖吧?这怕是不成,你这是犯法的。”
如花像看傻瓜一样地看了几眼红衣,翻了个白眼说道:“你家小姐就这么贪得无厌,踩着灾民的尸体发财?”
红衣微一怔忡,急问:“那小姐是有何打算?”
“跟你说浪费我的口水,等我理出章程后,把人招齐了一起说。”
说完,如花已开始动笔,写了起来。
红衣既好奇又恼如花不待见她,站在那儿像个木头桩子一样,还是莫琳进来瞧见如花在书案前写字,便上前去小心地为如花磨着墨,红衣瞧了一眼,心道:自己还是不太适合干丫头干的事,她可没想到要给如花磨墨的。
这边写完了整整三大张的纸,待墨迹都干了,看红衣还站着,如花一个飞刀眼神射过去,红衣后脊一凉,猛然想起来方才如花的吩咐,身子一绷,冲如花一弯腰。
“小姐,我这就去请郑管事。”
待到郑海来了,如花一阵吩咐,郑海听着不停地点头,应了一声后,便退了下去。
肃南发了水灾的事传到彭田县时,时逢各村的第一茬水稻和冬小麦都已收割了,第二茬的水稻也正在播种中。
交待给郑海的事,已办了三分之二,只待如花这边确定下来,就可以继续。
这一日,伍立文沐休在家,如花就冲莫琳和红衣吩咐道:“去请族长、村长来,就说我有事相商。”
“把老爷和夫人、郑海也请来。”
“是。”
红衣和莫琳答应着分头去请人了,如花理了理衣衫,去了堂屋。
在族长和村长还没来之前,本就在家的伍立文和柳氏到了堂屋,郑海没多久也到了,如花便和他们说了她要买粮食的事。
族长和村长一到,如花请两人坐下,这才正式谈起了她的打算。
“族长爷爷、村长伯伯,爹、娘,郑海,现下我跟你们说的事,非常重要,希望你们认真听,听完后,有何看法或建议,也请你们如实告诉我。”
五人望向如花,看如花一脸的慎重,大家都有些紧张,纷纷地点了点头。
如花在心里打好了腹稿,就说道:“肃南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洪灾,数十万的百姓受灾离流失所,四处乞讨,哀鸿遍野。”
在座的人都是经历过食不果腹,背井离乡逃难的人,听了如花这几句开头的话,自然是感同身受,心中对灾民也是无限的同情。
“我身为皇上亲封的乡君,享受着朝廷每年发的俸禄,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此次洪灾造成的伤害极大,朝廷必已是举全国之力去赈灾,我呢,也想奉献一份力量,给灾区的灾民们做点事。”
此时,众人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都是受过苦受过穷的人,自族长这位睿智的老人至柳氏这样的农家妇人,五个有没有一个不同意的,纷纷都赞成着。
伍立文还说:“我们县学的学子已自行组织着捐了些银子,准备交给县衙,希望县衙出面把银子上交给朝廷做赈灾之用。”
如花点点头,这些县学里的学子,看来也不只是个事不关己,只读圣贤书的一群人。
“嗯,除了银子,灾民们需要的东西很多,粮食和水最为重要,其次就是衣裳被褥、房屋林舍这些,当然,咱们不可能做的面面俱到,所以我想给朝廷捐些粮食和衣衫被褥。郑海,你带上你手底下的人,负责把颖州府、楚郡府各地县村的粮食都收购回来,包括红薯、土豆这些。”
“是,小姐。”郑海应着,和如花交换了一下眼神,彼此都明白。
“村长伯伯,至于咱们周边的这些村子的,还请村长伯伯出面。”
吴立山立刻应了声:“好,交给我。”
如花笑笑,又说:“咱们这两个州府的村落今年都丰收了,这粮食必是不缺的,所以,咱们能买多少回来就买多少回来,银子不是问题,不过,速度要快,要防那些无良的粮商哄抬物价。郑海,你这就去吧,银票我已交待给韩雅了,你去跟她取。”
“好,小姐,那我这就走了。”郑海冲众人点点头,快步出了屋。
如花看伍立文和柳氏似是要说什么,便问:“爹、娘,你们有话说?”
伍立文看了眼柳氏,柳氏就说:“我先说吧,这做被褥、衣衫的事交给娘,娘这就去组织村里人和作坊的女工,赶制被褥和衣衫去。”
如花点头,“这事原本就是要交给娘负责的,那就有劳娘了。”
“这孩子,一家人还说这种话干啥,族长、村长,我这就忙去了。”说完,柳氏也快速地去张罗了。
自打柳氏得封六品夫人,这两年的历练,已叫她做起事来有模样的,如花赞许地眼神一直追着柳氏出了屋,这才又回过头问伍立文,“爹,你呢?”
伍立文说:“爹当然是和村长一起,把这邻村的粮食都赶紧的买回来。”
“嗯,好。”
看村长吴立山准备立马就去办买粮的事,如花一摆手,“村长伯伯,稍等一下,还有事要和你跟族长爷爷说。”
吴立山坐下来,不解地看向如花。
如花望着族长和村长,说道:“族长爷爷、村长伯伯,其实这次捐粮捐衣的事,我建议你们单独捐一份上报朝廷。”
族长和村长有些不解,族长问:“我们自然也是要捐的,但我们就是把家里所有的粮食捐了,也不值多少银子,上报朝廷怕是也没这个资格,就不必了,我们全交给你,由你代着捐也一样。”
吴立山脑子里却突然灵光一闪,问如花:“如花,你的意思是不是叫我们村单独捐一份,这样县令大人上报朝廷的时候,也会提一下我们大吴村,咱村子的名声就越好了。我可以跟村里人去说,叫他们留下自己的口粮,其余的能捐的粮都捐了。”
如花摇摇头,弯唇一笑,看这两个人没有猜出她的真正意图,便要开口,余光中瞥见伍立文沉吟着,脸上突然出现了喜色,就说:“爹,你猜到女儿真正的打算了?”
伍立文欣喜地一拍手,冲如花一点头,就忙对族长父子说:“哎呀,族长,村长大哥,我家如花是为了吴氏一族着想呢,你们以吴氏一族自请恕罪的方式把粮食捐上去,若有一份恳切的上请书,也许吴氏一族科举的路就通了。”
族长一时愣住了,而吴立山则张着嘴,好半晌才找回自己的声音,“爹,这事能成不?要儿子说,不管成不成,咱吴氏一族的人,都该为那些受苦受难的灾民出份力。”
族长颤抖着声音,“我儿大义,是,不管目的如何,咱吴氏一族的这支人,都该为灾民们出份力。”
如花抿唇一笑,“族长爷爷和村长伯伯都是心善之人,你们说的对,咱们的目的也许掺杂着一些私利,但咱们的出发点,绝对是为了灾民,所以,咱们就立刻行动起来。我日前购回来的粮食和红薯、土豆都交给挂面作坊和粉条作坊了吗?那些做出来的挂面和粉条比粮食好运输,村长伯伯你可以把这些挂面作为吴氏一族的捐资捐给朝廷,你还可以去跟李家村购一些粉条回来,一起捐。我这里就准备一些粮食和银子捐给朝廷,爹和娘就捐那些被褥和衣衫吧。”
“行行行。”
族长连连应着,嘴上虽没说啥,但心里还是万分地盼着皇上能因为他们的这一举动,恢复吴氏这一族人的科举资格。
如花不知道伍立文和志勤三兄弟是如何说的,但结果还是叫她满意,志勤和志学又鼓足了劲,开始备考四月份的府试了,时间太短,只一月左右,所以,两兄弟每日都学到很晚。
至于傍晚那一个时辰对全村男女老少开展的扫盲课程,自然就落在了如梅、如花和志曦身上。
伍立文则没有再去学堂给村民们讲课,他会在从县学回来沐休的时候,给两个儿子和东子、柳杰、柳俊进行辅导,讲讲在县学里学到的东西,每当此时,宁博文也会在场,跟着他们一起讨论学问。
春播已开始了,忙活了一天的村民,在傍晚时分,还是会聚在学堂里,就是因为忙碌来不了的村民,也会从家里抽出一个人去学习,回头再教给家里的其他人。
族长听说了,和村长儿子说,“这样很好,村民们都识字了,也知道补上缺失的课程,这说明村民们的整个素质都提高了,眼界也就越来越宽,大吴村可是会越来越名声在外的,变相来看,对吴氏一族也是极大的有利。你这当村长的,一定要事事带头,咱家的人,每天的课谁都不许落了。”
村长吴立山应着,跟家里住着的人都一一的说到了,吴志西作为二房里唯一在村子里住着的人,自然是也得遵从爷爷和大伯的命令的,谁叫他爹娘都在镇子上看杂货铺子不回村住呢,不过,吴志西也愿意在这一个时辰里学些东西,尤其是如花和志曦给他们讲的成语故事、寓言故事,从中能明白很多道理,而且谁都喜欢听故事,那个有趣。
都说一年之际在于春,整个春日里,就这样忙忙碌碌的过了。
四月里的府试,大吴村的参考的七个人,都是一起出发的,自然是坐的伍家和柳家的马车和驴车,去的颖州府府城。
颖州府知府崔国栋三年任满,去年年底前就回京述职了,如今颖州府新上任的知府姓文,听说和长乐公主夫家习家有着姻亲关系。
伍家只在新知府上任时,由黄典史带着两位成掌柜去拜见了一下,谈了谈给知府衙门里的衙役供应的劳保物资的事,文知府没有多的话,只说是以前签的协议还是在协议日期里执行即可,至于以后嘛,自然协议到期了再说。
于是,成掌柜也就按如花的信中吩咐,不巴巴地上门去讨好新知府,只像以前一样,逢年过节或是知府府上有喜时,送份节礼和贺礼罢了。而恰巧文知府上任的时间在春节里,还没过十五,所以就送了些点心铺子出售的桂花元宵什么的,也落不了个巴结的名声。
此次志勤几个去考试,虽已提前打探了知府大人的文章和喜好,但伍立文还是吩咐他们,就按平日里正常发挥就好,不要把文章写的过于去讨知府大人的欢心或是过于的花团锦簇,毕竟他们岁数还小,只当是去练练手,不要因为一味的迎合而失了自己文章的特色。
如花听到伍立文这样说时,是有些诧异的,后来想了一下,觉得伍立文这样做,也并非不是在教志勤他们做人的道理。如此,也就没在多事,把她找来的文知府以前写的策论什么的拿给志勤他们瞧。这一次,就当他们是去历练的,中不中的已经无所谓了。
两个儿子、三个外甥要考试,伍立文自然是陪着,一起去了,一同陪着去的,还有杨大河的爹和吴旺隆的叔叔吴四。
等这一行人回来时,好消息也到了,志勤、志学和东子、柳杰都过了府试,不过四人的成绩都偏中后,而柳俊和吴旺隆、杨大河的底子还是有些差,没有考过。
如此一来,志勤、志学、东子和柳杰又开始准备起了八月份的院试,剩下的柳俊和吴旺隆、杨大河则继续去了村子里的学堂学习。
冬小麦和双季稻自打上报朝廷后,朝廷已于去年开始在各地州县推广种植,颖州府和楚郡府本就是最早种植冬小麦和双季稻的,就像是颖州府的大吴村和李家村,还有楚郡府的刘家屯村和李家河村,因为如花都有田地,自然今年已是第三个年头种冬小麦和双季稻了,一切都已做熟,没什么问题。
周边地县村子里的,各县衙门也贴了公告,官府组织着人到这四个村子里学习这两种粮食的种植,去年今年已教了不少人。
再过两个月,第一茬的稻子和去年种的冬小麦就要陆续收获了,不只是种田的村民们殷殷期盼,就是一国之君的庆宣帝也在期待着各地的粮食丰收。
六月初,再有几天就到了夏收的季节,肃南却遭遇了百年难遇的洪灾。造成数十万计的百姓失去了家园,流离失所,四处乞讨,哀鸿遍野。
京城。
御书房。
庆宣帝来回的翻看着面前数百册的奏折。
大总管太监林公公屏气凝神,垂首躬身,不敢发出一丝声响来打扰到此时随时会暴发的九五至尊。
在所有的天灾里面,水灾的破坏性最为强烈,而今年肃南的这次水灾尤为严重。
自庆宣帝登基以来,因为战事和这些天灾,国库本就不怎么充盈,好不容易这几年因为收服了岭南小国,年年朝贡,再加上通了北缰和南岭的商贸,才有了让朝廷喘息的时间。
可朝廷因为年年要拨大笔银钱往边关和沿海一带养着百十万军人,这会儿,国库里根本就拿不出多少银子来赈灾。庆宣帝看着不断上递的谍报和一本本的奏折,一时急怒忧心承受不住,昏了过去。
“皇上,皇上,快传太医。”
林公公尖叫着,上前去扶着皇上。
如花接到肃南发生洪灾的消息几乎是和朝廷同一时间,如花长时间的沉默着。
天灾*,天灾是避无可避,想到流离失所的灾民,如花不免长叹了口气。
“告诉郑海,急速去颖州府和楚郡府的各地县村收购粮食。”
红衣自是也看到了传来的消息上的内容,微一犹豫还是开了口,“小姐,你不会是想囤粮来卖吧?这怕是不成,你这是犯法的。”
如花像看傻瓜一样地看了几眼红衣,翻了个白眼说道:“你家小姐就这么贪得无厌,踩着灾民的尸体发财?”
红衣微一怔忡,急问:“那小姐是有何打算?”
“跟你说浪费我的口水,等我理出章程后,把人招齐了一起说。”
说完,如花已开始动笔,写了起来。
红衣既好奇又恼如花不待见她,站在那儿像个木头桩子一样,还是莫琳进来瞧见如花在书案前写字,便上前去小心地为如花磨着墨,红衣瞧了一眼,心道:自己还是不太适合干丫头干的事,她可没想到要给如花磨墨的。
这边写完了整整三大张的纸,待墨迹都干了,看红衣还站着,如花一个飞刀眼神射过去,红衣后脊一凉,猛然想起来方才如花的吩咐,身子一绷,冲如花一弯腰。
“小姐,我这就去请郑管事。”
待到郑海来了,如花一阵吩咐,郑海听着不停地点头,应了一声后,便退了下去。
肃南发了水灾的事传到彭田县时,时逢各村的第一茬水稻和冬小麦都已收割了,第二茬的水稻也正在播种中。
交待给郑海的事,已办了三分之二,只待如花这边确定下来,就可以继续。
这一日,伍立文沐休在家,如花就冲莫琳和红衣吩咐道:“去请族长、村长来,就说我有事相商。”
“把老爷和夫人、郑海也请来。”
“是。”
红衣和莫琳答应着分头去请人了,如花理了理衣衫,去了堂屋。
在族长和村长还没来之前,本就在家的伍立文和柳氏到了堂屋,郑海没多久也到了,如花便和他们说了她要买粮食的事。
族长和村长一到,如花请两人坐下,这才正式谈起了她的打算。
“族长爷爷、村长伯伯,爹、娘,郑海,现下我跟你们说的事,非常重要,希望你们认真听,听完后,有何看法或建议,也请你们如实告诉我。”
五人望向如花,看如花一脸的慎重,大家都有些紧张,纷纷地点了点头。
如花在心里打好了腹稿,就说道:“肃南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洪灾,数十万的百姓受灾离流失所,四处乞讨,哀鸿遍野。”
在座的人都是经历过食不果腹,背井离乡逃难的人,听了如花这几句开头的话,自然是感同身受,心中对灾民也是无限的同情。
“我身为皇上亲封的乡君,享受着朝廷每年发的俸禄,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此次洪灾造成的伤害极大,朝廷必已是举全国之力去赈灾,我呢,也想奉献一份力量,给灾区的灾民们做点事。”
此时,众人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都是受过苦受过穷的人,自族长这位睿智的老人至柳氏这样的农家妇人,五个有没有一个不同意的,纷纷都赞成着。
伍立文还说:“我们县学的学子已自行组织着捐了些银子,准备交给县衙,希望县衙出面把银子上交给朝廷做赈灾之用。”
如花点点头,这些县学里的学子,看来也不只是个事不关己,只读圣贤书的一群人。
“嗯,除了银子,灾民们需要的东西很多,粮食和水最为重要,其次就是衣裳被褥、房屋林舍这些,当然,咱们不可能做的面面俱到,所以我想给朝廷捐些粮食和衣衫被褥。郑海,你带上你手底下的人,负责把颖州府、楚郡府各地县村的粮食都收购回来,包括红薯、土豆这些。”
“是,小姐。”郑海应着,和如花交换了一下眼神,彼此都明白。
“村长伯伯,至于咱们周边的这些村子的,还请村长伯伯出面。”
吴立山立刻应了声:“好,交给我。”
如花笑笑,又说:“咱们这两个州府的村落今年都丰收了,这粮食必是不缺的,所以,咱们能买多少回来就买多少回来,银子不是问题,不过,速度要快,要防那些无良的粮商哄抬物价。郑海,你这就去吧,银票我已交待给韩雅了,你去跟她取。”
“好,小姐,那我这就走了。”郑海冲众人点点头,快步出了屋。
如花看伍立文和柳氏似是要说什么,便问:“爹、娘,你们有话说?”
伍立文看了眼柳氏,柳氏就说:“我先说吧,这做被褥、衣衫的事交给娘,娘这就去组织村里人和作坊的女工,赶制被褥和衣衫去。”
如花点头,“这事原本就是要交给娘负责的,那就有劳娘了。”
“这孩子,一家人还说这种话干啥,族长、村长,我这就忙去了。”说完,柳氏也快速地去张罗了。
自打柳氏得封六品夫人,这两年的历练,已叫她做起事来有模样的,如花赞许地眼神一直追着柳氏出了屋,这才又回过头问伍立文,“爹,你呢?”
伍立文说:“爹当然是和村长一起,把这邻村的粮食都赶紧的买回来。”
“嗯,好。”
看村长吴立山准备立马就去办买粮的事,如花一摆手,“村长伯伯,稍等一下,还有事要和你跟族长爷爷说。”
吴立山坐下来,不解地看向如花。
如花望着族长和村长,说道:“族长爷爷、村长伯伯,其实这次捐粮捐衣的事,我建议你们单独捐一份上报朝廷。”
族长和村长有些不解,族长问:“我们自然也是要捐的,但我们就是把家里所有的粮食捐了,也不值多少银子,上报朝廷怕是也没这个资格,就不必了,我们全交给你,由你代着捐也一样。”
吴立山脑子里却突然灵光一闪,问如花:“如花,你的意思是不是叫我们村单独捐一份,这样县令大人上报朝廷的时候,也会提一下我们大吴村,咱村子的名声就越好了。我可以跟村里人去说,叫他们留下自己的口粮,其余的能捐的粮都捐了。”
如花摇摇头,弯唇一笑,看这两个人没有猜出她的真正意图,便要开口,余光中瞥见伍立文沉吟着,脸上突然出现了喜色,就说:“爹,你猜到女儿真正的打算了?”
伍立文欣喜地一拍手,冲如花一点头,就忙对族长父子说:“哎呀,族长,村长大哥,我家如花是为了吴氏一族着想呢,你们以吴氏一族自请恕罪的方式把粮食捐上去,若有一份恳切的上请书,也许吴氏一族科举的路就通了。”
族长一时愣住了,而吴立山则张着嘴,好半晌才找回自己的声音,“爹,这事能成不?要儿子说,不管成不成,咱吴氏一族的人,都该为那些受苦受难的灾民出份力。”
族长颤抖着声音,“我儿大义,是,不管目的如何,咱吴氏一族的这支人,都该为灾民们出份力。”
如花抿唇一笑,“族长爷爷和村长伯伯都是心善之人,你们说的对,咱们的目的也许掺杂着一些私利,但咱们的出发点,绝对是为了灾民,所以,咱们就立刻行动起来。我日前购回来的粮食和红薯、土豆都交给挂面作坊和粉条作坊了吗?那些做出来的挂面和粉条比粮食好运输,村长伯伯你可以把这些挂面作为吴氏一族的捐资捐给朝廷,你还可以去跟李家村购一些粉条回来,一起捐。我这里就准备一些粮食和银子捐给朝廷,爹和娘就捐那些被褥和衣衫吧。”
“行行行。”
族长连连应着,嘴上虽没说啥,但心里还是万分地盼着皇上能因为他们的这一举动,恢复吴氏这一族人的科举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