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市场经济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笔趣阁 www.bqg16.com,最快更新改写唐朝历史最新章节!
临安城的面积毕竟太小了,苏某人不一会就能把整个临安县城逛完,而且虽然是县城,但是没有一个围墙,倒像是后世的一个大点的小镇而已。
苏致远找来官册里记载临安的地图,把县城的区域画了出来,并计划着要建设其他的街道,和增设住户,还有其他的一些设施。
虽然这些都是一些简单的构想,要等到人们富裕一些之后去实施更加的合适,但是苏某人还是喜欢这样执笔画天下的感觉,那种控制欲,就好像指哪里,就能改变哪里一样。
临安缺少一些大的交易市场,想起来很多经济的带动都是伴随着人的往来交易所带动,苏致远深感在临安建立大型交易市场的需要。
当这些市场完全运作起来的时候,很多人进货销售就都会来到这里,那这里就会逐渐的演变成一个中心,聚集在这里的东西和钱多了,那这里还怕没有钱吗?
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的办公室贴满了荣誉奖牌的样子,苏致远差点笑出声来。
大唐这个时代不是没有市场,但是都是自己逐渐形成的那种集散点,苏某人打算以临安县衙的名义去设立一个农贸市场,里面都是粮食和蔬菜瓜果的店铺,这样感觉专业之后,会显得极为规范。
当县令就是好,说批地就批地,十亩地的面积很快就画出来了。
除了农贸市场要开设,苏某人还想到了一个招商引资的好法子。
之前和陶瓷作坊说了砖的制造,后来有知会了瓦片的制造,对于一个十亩地大小的农贸市场来说,用这些东西来建没有任何问题。
苏某人只好自己先垫上钱,大量的开足马力,运砖和瓦片还有木材,雇了相当多的人建造。
无论是打地基,还是铺砖,还是盖墙,速度都很快,那个作坊的砖和瓦片都供不应求。
半个月的时间不到,农贸市场就盖起来了。
十亩地已经不小,足足能承载上百家的商铺运营,说到底已经完完全全的超出了临安的水平。
很快就有人来预订商铺了,不过这些商铺都只租不卖,租金一年十两银子,对于常需要开铺子的人来说,已经是极为低廉的价钱,何况这个农贸市场盖得又大又好,就在临安县城边上,是县衙督办工程之一,所以很多人慕名而来。
伴随着大量的人在这里开商铺,很多人过来买菜,买粮食,这里还有专人清扫垃圾,很快这里成了临安最大的交易场所。
以往买菜买菜都是摆摊,现在街道上失去了这些摊位的踪影,全都去了农贸市场,人们都觉得生活的环境好了很多。
商铺上百个,但是只有三十多个租出去了,剩下的,还没有租出去,苏某人想到了水产品的招商引资。
临安的人吃水产基本来自河流,野味来自打猎,这两项在市场里还是空缺的位置,苏某人带上两个衙役,直奔海边的村落,打算引进海味,促进消费。
......
临安靠海的地方不大,确实有一个小村子在这里,相比较临安县城来说,确实有些远,若是不骑马,起码要五六天才能走过来。
唐朝的造船业其实还是可以的,但是造船是个大事,一般来说都是朝廷的工部在督办此类事项,私人的渔民小船自然很残破。
私人的渔船很小,能载的东西也少,很容易被浪打翻,但是若不坐船出去捕捞,这些人很难得到什么,钓鱼根本养活不了人,在海边也没法撒网,所以只能冒着危险出去捞鱼。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这些勤劳的人,因为祖祖辈辈的生活习惯,早已练就出了一身极佳的水性,所以极大的提升了渔民的生存几率。
这里很少有外人来,苏某人来的时候,还看到了正在晒着的渔网,几个简陋的屋子,生活过得并没有多好。
这里的人家住的距离海边有的远,有的近,还能看到炊烟和一条条小船。
苏某人的到来一下就引起了当地人的警觉。
“你们是谁?来这里干啥?”
“本官乃是临安县令,特地来这里看看,你们有什么需要帮助?”
后边的两个衙役下来,带着配刀,上面还刻着到大唐官府四个字,众人才安下心来。
“见过大人......”
众人赶紧行礼,有的人家灶台在屋外,上面还有锅煮着鱼,一股股鱼腥味散开,苏致远感觉有些反胃。
“你们吃鱼不刮鱼鳞吗?”
众人摇了摇头,苏致远显得很是无奈,看来今天自己除了要给他们在临安县城弄一个商铺出来,还得教教他们如何吃的更好。
到处都散落着鱼虾还有蚌,有的放在盆里,而锅里煮得鱼鳞也在,内脏也没清洗,就是干煮。
“你们就盐吃吗?”
众人摇了摇头。
苏致远无奈了,这个地方比其他的村子要落后得多,周围都是山地丘陵,也算是半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好在对于官府的认知还是存在的,对苏某人和两个衙役都显得十分尊敬,所以苏某人办起事来也比较方便。
现场演示了刮鱼鳞,杀鱼去掉内脏,如何剥虾,还有清理蚌,花了不少时间,讲解吃法和煮法,令渔民们大开眼界,纷纷动手操作。
但是后来看到他们家中居住的环境,更是让苏某人决定要让他们富裕起来才行。
不得不说古代劳动人民在木活这方面的造诣还是有的,即便是小船,也开凿的十分不错,无缝组合令苏某人大开眼界,只是用的时间长了,看起来残破了很多而已。
提出了让他们去临安县城做水产生意的事情之后,他们都有些犹豫,毕竟这里距离临安还是比较远的,他们都没有代步的马车,只有一家有驴车,过去临安起码要好几天,若是运送水产,只怕一次能运的也不多,最重要的是,他们没钱。
在临安县城做生意租用店铺,他们是不敢想象的,苏某人只好承诺你们有钱了,再交房租,那个有驴车的人家才答应去临安县城先看看,等觉得合适了,就会来通知大伙们抓鱼去卖钱。
就这样,这件水产商铺的事情才算是有了着落。
(未完待续)
临安城的面积毕竟太小了,苏某人不一会就能把整个临安县城逛完,而且虽然是县城,但是没有一个围墙,倒像是后世的一个大点的小镇而已。
苏致远找来官册里记载临安的地图,把县城的区域画了出来,并计划着要建设其他的街道,和增设住户,还有其他的一些设施。
虽然这些都是一些简单的构想,要等到人们富裕一些之后去实施更加的合适,但是苏某人还是喜欢这样执笔画天下的感觉,那种控制欲,就好像指哪里,就能改变哪里一样。
临安缺少一些大的交易市场,想起来很多经济的带动都是伴随着人的往来交易所带动,苏致远深感在临安建立大型交易市场的需要。
当这些市场完全运作起来的时候,很多人进货销售就都会来到这里,那这里就会逐渐的演变成一个中心,聚集在这里的东西和钱多了,那这里还怕没有钱吗?
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的办公室贴满了荣誉奖牌的样子,苏致远差点笑出声来。
大唐这个时代不是没有市场,但是都是自己逐渐形成的那种集散点,苏某人打算以临安县衙的名义去设立一个农贸市场,里面都是粮食和蔬菜瓜果的店铺,这样感觉专业之后,会显得极为规范。
当县令就是好,说批地就批地,十亩地的面积很快就画出来了。
除了农贸市场要开设,苏某人还想到了一个招商引资的好法子。
之前和陶瓷作坊说了砖的制造,后来有知会了瓦片的制造,对于一个十亩地大小的农贸市场来说,用这些东西来建没有任何问题。
苏某人只好自己先垫上钱,大量的开足马力,运砖和瓦片还有木材,雇了相当多的人建造。
无论是打地基,还是铺砖,还是盖墙,速度都很快,那个作坊的砖和瓦片都供不应求。
半个月的时间不到,农贸市场就盖起来了。
十亩地已经不小,足足能承载上百家的商铺运营,说到底已经完完全全的超出了临安的水平。
很快就有人来预订商铺了,不过这些商铺都只租不卖,租金一年十两银子,对于常需要开铺子的人来说,已经是极为低廉的价钱,何况这个农贸市场盖得又大又好,就在临安县城边上,是县衙督办工程之一,所以很多人慕名而来。
伴随着大量的人在这里开商铺,很多人过来买菜,买粮食,这里还有专人清扫垃圾,很快这里成了临安最大的交易场所。
以往买菜买菜都是摆摊,现在街道上失去了这些摊位的踪影,全都去了农贸市场,人们都觉得生活的环境好了很多。
商铺上百个,但是只有三十多个租出去了,剩下的,还没有租出去,苏某人想到了水产品的招商引资。
临安的人吃水产基本来自河流,野味来自打猎,这两项在市场里还是空缺的位置,苏某人带上两个衙役,直奔海边的村落,打算引进海味,促进消费。
......
临安靠海的地方不大,确实有一个小村子在这里,相比较临安县城来说,确实有些远,若是不骑马,起码要五六天才能走过来。
唐朝的造船业其实还是可以的,但是造船是个大事,一般来说都是朝廷的工部在督办此类事项,私人的渔民小船自然很残破。
私人的渔船很小,能载的东西也少,很容易被浪打翻,但是若不坐船出去捕捞,这些人很难得到什么,钓鱼根本养活不了人,在海边也没法撒网,所以只能冒着危险出去捞鱼。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这些勤劳的人,因为祖祖辈辈的生活习惯,早已练就出了一身极佳的水性,所以极大的提升了渔民的生存几率。
这里很少有外人来,苏某人来的时候,还看到了正在晒着的渔网,几个简陋的屋子,生活过得并没有多好。
这里的人家住的距离海边有的远,有的近,还能看到炊烟和一条条小船。
苏某人的到来一下就引起了当地人的警觉。
“你们是谁?来这里干啥?”
“本官乃是临安县令,特地来这里看看,你们有什么需要帮助?”
后边的两个衙役下来,带着配刀,上面还刻着到大唐官府四个字,众人才安下心来。
“见过大人......”
众人赶紧行礼,有的人家灶台在屋外,上面还有锅煮着鱼,一股股鱼腥味散开,苏致远感觉有些反胃。
“你们吃鱼不刮鱼鳞吗?”
众人摇了摇头,苏致远显得很是无奈,看来今天自己除了要给他们在临安县城弄一个商铺出来,还得教教他们如何吃的更好。
到处都散落着鱼虾还有蚌,有的放在盆里,而锅里煮得鱼鳞也在,内脏也没清洗,就是干煮。
“你们就盐吃吗?”
众人摇了摇头。
苏致远无奈了,这个地方比其他的村子要落后得多,周围都是山地丘陵,也算是半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好在对于官府的认知还是存在的,对苏某人和两个衙役都显得十分尊敬,所以苏某人办起事来也比较方便。
现场演示了刮鱼鳞,杀鱼去掉内脏,如何剥虾,还有清理蚌,花了不少时间,讲解吃法和煮法,令渔民们大开眼界,纷纷动手操作。
但是后来看到他们家中居住的环境,更是让苏某人决定要让他们富裕起来才行。
不得不说古代劳动人民在木活这方面的造诣还是有的,即便是小船,也开凿的十分不错,无缝组合令苏某人大开眼界,只是用的时间长了,看起来残破了很多而已。
提出了让他们去临安县城做水产生意的事情之后,他们都有些犹豫,毕竟这里距离临安还是比较远的,他们都没有代步的马车,只有一家有驴车,过去临安起码要好几天,若是运送水产,只怕一次能运的也不多,最重要的是,他们没钱。
在临安县城做生意租用店铺,他们是不敢想象的,苏某人只好承诺你们有钱了,再交房租,那个有驴车的人家才答应去临安县城先看看,等觉得合适了,就会来通知大伙们抓鱼去卖钱。
就这样,这件水产商铺的事情才算是有了着落。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