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张丽张罗涮火锅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笔趣阁 www.bqg16.com,最快更新厨子老谭的北方往事最新章节!
张丽退休后的生活很休闲。
当然,这里所说的退休不是像国家公务员那样的退休,也不是企事业单位那样的有老保和退休金,每个月都能开钱。
阿巧毕竟是私企,还没达到那个程度。
她没退休金但老黄有,每个月五千多,足够俩人花的。另外这些年她也攒了不少,对以后的生活来说没啥后顾之忧。
说实话在打工者的行列中她属于成功者了,五十一岁退休,有车有房有存款,不用为以后的生活担忧,达到这种程度的不多。
别的不说像忠清、华清兄弟和她就比不了,不是说兄弟二人挣得比她少,而是俩人都有孩子,这花销就多了,俩人得不停的奋斗。
这也是从农村出来的打工人所要面对的现实。别的行业不说,到目前为止餐饮业还没发展到能够给员工发退休金的程度。所谓的退休就是离职,工资都没了。
对体制内的人来说有退休,对农村出来的打工者来说没有,必须在能动弹的时候多挣些钱,为自己老的时候做打算。
尤其那些在城里买房后把户口也迁进来的,农村户口没了地也就没了,在城里要是没工作的话将很难生存。
这种情况下只能逼着自己努力工作,一天不能闲着。话说回来能在城市买房的也不是一般人,几乎都能吃苦能打拼,脑袋不白给。
像那些靠父母脸朝黄土背朝天,汗珠子掉地摔八瓣,口饿肚攒挣得血汗钱在城里买房的那些人,表面上是过上了城里人生活,但不努力的话总有一天还得把房子卖掉,一棍子打回原形。
老话说得好,是狼遍天吃肉,是狗遍地吃屎。人要是有能耐在哪都行,要是没能耐就是整皇宫里去也得让人阉了当没把的太监。
张丽和老黄来到楼下,地面上的雪已没过脚面,踩在上面像踩了棉花,软绵绵的发出咯吱咯吱声。
俩人牵了手往前走,遇到熟人打个招呼,顺便拉两句跟雪有关的话,慢慢的出了小区。
街上的人不多,稀稀疏疏。偶尔有遛狗的经过,狗都穿上了棉衣,恐怕冻着,有甚者还将其抱在怀里,宠溺程度可见一斑。
过去狗是看家护院的,现在狗是宠着护着的,所以叫宠物狗。
从心里说张丽不反对养狗,甚至喜欢。但看不惯把狗当成宠物养,这也许跟她从小在农村养狗的经历有关——那时候的狗确实是看家护院的,有着自由和灵性,也能真正体现出“狗不嫌家贫”的特点。而现在随着狗的地位提升这个优良传统继续保持下去的可能性不打。
夫妻二人熘达到了小公园,这也是他俩每天早上锻炼的地方。他俩的锻炼方式简单,就是沿着公园中心用石子铺成的路走圈,一圈三百米,每天二十圈。
走完圈往回走,路过市场进去买菜,然后上楼回家。
今天下雪,走圈的人不多。
每天都有一个腰里别着MR3的领头人放着音乐带队,队伍浩浩荡荡的四、五十人,颇为壮观。今天领头人没来,一时间失了秩序,只十多个人自由走着,倒有些雪中寻梅的雅致。
“一会儿到市场买点肥牛,下雪了涮火锅吃。”张丽说。
“行。”老黄点头。
“买两样青菜,再买点金针孤和豆腐皮。”
“嗯。”
“调料家里还有吧?”
“韭菜花没了,别的都有。”
俩人走了二十圈,身上冒了汗,呼出的热气在身前升腾起一团白雾。
雪还在下着,不疾不徐,踩出的脚窝很快被新雪覆盖。
整个公园、整个街道、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
夫妻二人出了小公园往回走的时候决定把艳华两口子叫来一起涮锅,这样热闹些,另外张丽也好长时间没见着艳华了。
临近中午的时候艳华和老邓来了,下雪天俩人没带孩子,另一个原因是张丽没孩子,这辈子也生不了,见到孩子难免心酸,所以艳华就把孩子留在家里叫保姆看着。
张丽已经把火锅准备好了,来了就开吃。
老邓和老黄现在也讲究起来,和老谭一样喝起了养生酒,反倒是两位女士颇有男人性格,喝火辣辣的小烧。
四个人每人一个小酒壶,里面装着二两酒,一人一个三钱小杯,自倒自的。
人过五十说话聊天爱讲过去,尤其几个知己聚在一起,过去的话题几乎占据了酒桌上的一大半。
四个人的话题很自然的从今天的雪开始。
“我记着九八年正月初十的那场大雪,早上起来门都推不开,得拿铁锹铲。”张丽说。
“那场雪大,整个厂内停工,所有工人从车间出来扫雪。”老邓说。
“我记着那天都是走着上班的,厂内十台推土机全开出来了,先推出条道,要不然上班都不好上。”老黄说。
“那场雪真大,学生停课工厂停工,就连饭店都停了。”艳华说。
“我记着公交车是下午开始运营的,上午根本走不了道。”张丽说。
“别说公交了,出租车都没有,整个交通瘫痪一上午。”老邓说。
“那时候你干啥呢?”张丽问艳华。
“那时候我刚到省城,在大南一家饭店洗碗。”艳华说。
“那时候我上学呢,在商学院,过十五才开学,我欠欠的提前返校,结果大雪封门,老实的在寝室躺一天,饿完了。我记着清楚的,就两包方便面和大半根火腿肠。”张丽说完开心的笑起来,估计当时她是哭丧脸的。
很快四个人从雪唠到了三台子,老邓和老黄是三台子坐地户,只说历史。
张丽和艳华外地来的,讲述了怎么到三台子的过程,其中不乏唏嘘。
当然,太过伤心和太私人的事没说,以防两个男人多想。
人这辈子就这样,有些话可以对朋友讲,对父母讲,却不能对另一半讲;有些话可以对朋友讲,对另一半讲,却不能对父母讲。
相比较对朋友讲的话最多,所以说人不能没朋友。
外面下着雪,屋里暖融融,火锅上飘着热腾腾的热气,诱人的汤汁里翻滚着肥美的牛肉片和各种青菜。
四个人现在已经是第二壶了。
艳华脸上泛着酒精燃起的红光,薄毛衫脱了,穿着短袖,有些兴奋的说:“压根儿就没想开饭店当老板,省思稳稳当当的过就行了,不缺吃不少穿的。”
张丽打趣道:“没成想还开挺好,一不小心开全国去了。”
“那可不——”艳华有些自豪。
“这得感谢老谭。”老邓说。
于是话题就很自然的转移到了老谭身上。
张丽退休后的生活很休闲。
当然,这里所说的退休不是像国家公务员那样的退休,也不是企事业单位那样的有老保和退休金,每个月都能开钱。
阿巧毕竟是私企,还没达到那个程度。
她没退休金但老黄有,每个月五千多,足够俩人花的。另外这些年她也攒了不少,对以后的生活来说没啥后顾之忧。
说实话在打工者的行列中她属于成功者了,五十一岁退休,有车有房有存款,不用为以后的生活担忧,达到这种程度的不多。
别的不说像忠清、华清兄弟和她就比不了,不是说兄弟二人挣得比她少,而是俩人都有孩子,这花销就多了,俩人得不停的奋斗。
这也是从农村出来的打工人所要面对的现实。别的行业不说,到目前为止餐饮业还没发展到能够给员工发退休金的程度。所谓的退休就是离职,工资都没了。
对体制内的人来说有退休,对农村出来的打工者来说没有,必须在能动弹的时候多挣些钱,为自己老的时候做打算。
尤其那些在城里买房后把户口也迁进来的,农村户口没了地也就没了,在城里要是没工作的话将很难生存。
这种情况下只能逼着自己努力工作,一天不能闲着。话说回来能在城市买房的也不是一般人,几乎都能吃苦能打拼,脑袋不白给。
像那些靠父母脸朝黄土背朝天,汗珠子掉地摔八瓣,口饿肚攒挣得血汗钱在城里买房的那些人,表面上是过上了城里人生活,但不努力的话总有一天还得把房子卖掉,一棍子打回原形。
老话说得好,是狼遍天吃肉,是狗遍地吃屎。人要是有能耐在哪都行,要是没能耐就是整皇宫里去也得让人阉了当没把的太监。
张丽和老黄来到楼下,地面上的雪已没过脚面,踩在上面像踩了棉花,软绵绵的发出咯吱咯吱声。
俩人牵了手往前走,遇到熟人打个招呼,顺便拉两句跟雪有关的话,慢慢的出了小区。
街上的人不多,稀稀疏疏。偶尔有遛狗的经过,狗都穿上了棉衣,恐怕冻着,有甚者还将其抱在怀里,宠溺程度可见一斑。
过去狗是看家护院的,现在狗是宠着护着的,所以叫宠物狗。
从心里说张丽不反对养狗,甚至喜欢。但看不惯把狗当成宠物养,这也许跟她从小在农村养狗的经历有关——那时候的狗确实是看家护院的,有着自由和灵性,也能真正体现出“狗不嫌家贫”的特点。而现在随着狗的地位提升这个优良传统继续保持下去的可能性不打。
夫妻二人熘达到了小公园,这也是他俩每天早上锻炼的地方。他俩的锻炼方式简单,就是沿着公园中心用石子铺成的路走圈,一圈三百米,每天二十圈。
走完圈往回走,路过市场进去买菜,然后上楼回家。
今天下雪,走圈的人不多。
每天都有一个腰里别着MR3的领头人放着音乐带队,队伍浩浩荡荡的四、五十人,颇为壮观。今天领头人没来,一时间失了秩序,只十多个人自由走着,倒有些雪中寻梅的雅致。
“一会儿到市场买点肥牛,下雪了涮火锅吃。”张丽说。
“行。”老黄点头。
“买两样青菜,再买点金针孤和豆腐皮。”
“嗯。”
“调料家里还有吧?”
“韭菜花没了,别的都有。”
俩人走了二十圈,身上冒了汗,呼出的热气在身前升腾起一团白雾。
雪还在下着,不疾不徐,踩出的脚窝很快被新雪覆盖。
整个公园、整个街道、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
夫妻二人出了小公园往回走的时候决定把艳华两口子叫来一起涮锅,这样热闹些,另外张丽也好长时间没见着艳华了。
临近中午的时候艳华和老邓来了,下雪天俩人没带孩子,另一个原因是张丽没孩子,这辈子也生不了,见到孩子难免心酸,所以艳华就把孩子留在家里叫保姆看着。
张丽已经把火锅准备好了,来了就开吃。
老邓和老黄现在也讲究起来,和老谭一样喝起了养生酒,反倒是两位女士颇有男人性格,喝火辣辣的小烧。
四个人每人一个小酒壶,里面装着二两酒,一人一个三钱小杯,自倒自的。
人过五十说话聊天爱讲过去,尤其几个知己聚在一起,过去的话题几乎占据了酒桌上的一大半。
四个人的话题很自然的从今天的雪开始。
“我记着九八年正月初十的那场大雪,早上起来门都推不开,得拿铁锹铲。”张丽说。
“那场雪大,整个厂内停工,所有工人从车间出来扫雪。”老邓说。
“我记着那天都是走着上班的,厂内十台推土机全开出来了,先推出条道,要不然上班都不好上。”老黄说。
“那场雪真大,学生停课工厂停工,就连饭店都停了。”艳华说。
“我记着公交车是下午开始运营的,上午根本走不了道。”张丽说。
“别说公交了,出租车都没有,整个交通瘫痪一上午。”老邓说。
“那时候你干啥呢?”张丽问艳华。
“那时候我刚到省城,在大南一家饭店洗碗。”艳华说。
“那时候我上学呢,在商学院,过十五才开学,我欠欠的提前返校,结果大雪封门,老实的在寝室躺一天,饿完了。我记着清楚的,就两包方便面和大半根火腿肠。”张丽说完开心的笑起来,估计当时她是哭丧脸的。
很快四个人从雪唠到了三台子,老邓和老黄是三台子坐地户,只说历史。
张丽和艳华外地来的,讲述了怎么到三台子的过程,其中不乏唏嘘。
当然,太过伤心和太私人的事没说,以防两个男人多想。
人这辈子就这样,有些话可以对朋友讲,对父母讲,却不能对另一半讲;有些话可以对朋友讲,对另一半讲,却不能对父母讲。
相比较对朋友讲的话最多,所以说人不能没朋友。
外面下着雪,屋里暖融融,火锅上飘着热腾腾的热气,诱人的汤汁里翻滚着肥美的牛肉片和各种青菜。
四个人现在已经是第二壶了。
艳华脸上泛着酒精燃起的红光,薄毛衫脱了,穿着短袖,有些兴奋的说:“压根儿就没想开饭店当老板,省思稳稳当当的过就行了,不缺吃不少穿的。”
张丽打趣道:“没成想还开挺好,一不小心开全国去了。”
“那可不——”艳华有些自豪。
“这得感谢老谭。”老邓说。
于是话题就很自然的转移到了老谭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