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初唐大农枭> 第四百五十三章 又长知识了

第四百五十三章 又长知识了(第2页)

本站推荐:在仙尊的怀里为非作歹凤舞九天【传奇商后妇好】高武:带着鸡狗猴办事务所大佬请上大号说话从签到开始当全球大佬欧神的幸运日常异源之主从此纣王不早朝开局签到一个校花灵卡世界大冒险苍空剑庐洪荒之灵宝传因为太怕死所以我选择无敌乌鸦的证词下山入赘宝可梦入侵漫威一道青焰从破庙到神庭少宫主只想好好活封神之诸神夺舍



    “皇爷爷,皇帝只能有一个人,如果所有皇族都学政治,那么,大家就都想争那个皇位,在咱们洺山书院,政治特长生的小院里是争吵最多的地方,孙儿不想和同学们争的不可开交,孙儿只想开心一些的活着。”
    李承乾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道。
    闻言,李渊一下子就沉默了。
    在洺山书院的学堂里,是同学之争,在皇室,那就是帝位之争,李渊现在面临的窘境,不正是因为他几个儿子太有这方面的才能导致的么?
    而现在,突然听到李承乾说自己不愿意争,李渊再看他时,眼神就复杂了,也不能说他的想法对,更不能说他的想法错。
    “我听蔡老七说,他孙子在洺山书院读了两年书,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了,承乾你也在洺山书院读了两年了,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么?”
    李渊终究是想要跟蔡老七比一比,开口问道。
    “这个,皇爷爷您说的是一些自然现象,比如,天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不下雨么?”
    李承乾有些懵道。
    还不待李渊点头确认,蔡老七就接话道,“对对对,我们家大孙子就知道,天为什么会下雨。”
    李承乾笑了笑道,“这个,孙儿也知道,而且,基本在洺山书院读完了一年级的所有学生都知道,这其实算不得什么很大的本事,只要看的懂自然课本就懂了。”
    闻言,李渊一喜道,“你看,朕的皇孙也是懂天文地理的。”
    李承乾被李渊莫名其妙的一笑搞的有些懵,啥时候他的笑点这么低了?
    知道李渊这是在跟蔡老七较劲的李秀宁有些无语的叹了口气,这些老人家们难道是越活越幼稚了么?和一个老农民比起来,还没完没了了。
    李渊一点也没有停下来的势头,接下来他又当着蔡老七的面不断的问李承乾问题,还别说,虽然才八九岁,但是李承乾基本都是对答如流,没有错漏和不妥,懂的哪是真不少。
    蔡老七连连称赞李承乾的聪明劲就跟他大孙子一样,赞叹书院里出来的孩子就是厉害,说的李渊是越开心起来,不过,这种开心也是短暂的。
    “陛下您看到了吧!
    这就是咱们夏国的下一代,夏王殿下有一次在广播里说了,随着咱们夏国的人口越来越多,需要管理的事务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咱们就越的需要更多有本事的人来帮助管理国家,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是势在必行的。
    过往覆灭的很多朝代,就是因为管理难度越大,而管理水平没有跟上,才出现问题,走上覆灭的道路……”
    蔡老七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硬是把显摆中的李渊说的沉默了,因为,他后面举了很多让李渊目瞪口呆的实例,想到了朝廷目前的状况。
    比如,朝廷根本都根本计算不过来几千上万种商品的税收,和每天上千万贯的来往账目,李渊这个皇帝更是看不懂这样复杂的账本,甚至都不会亲自去看这些账目,下面的人弄虚作假,你也没办法。
    比如,城市人口密集,朝廷不懂得如何去防疫防病,不知道如何设置交通规则,不知道如何保障水源安全,排水道畅通。
    人口数量过于集中,不能解决粮食运输的交通问题和储备的问题,能爆出什么灾难。
    一个聚集了两百多万人的洺京城,八成以上的人都不种地了,每天光是人消耗的粮食,就高达百万斤,更加别说牲畜,家禽消耗的粮食了,断粮几天,就可能会出现巨大的灾难。
    也就是夏国,即有铁路,又有水泥路,能够快通往周边有农耕田地的州县,而且,雨雪天气都阻挡不了,要是朝廷在长安聚集到两百多万人口的话,则是立即会出问题。
    因为,现在一百来万人口都需要整个关中供养,扩大一倍的话,就需要一块产出不下于关中的土地,倍数于现在供养长安城的外部劳动力来支撑,这还需要有便捷的交通。
    总之,国家的管理,你往细了看,处处都是问题,需要不断的建设补漏,而基础建设,是保障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因素所在。
    所以,夏国在基础建设上面的投入一直都很大,也正是因为蔡老七的这一番讲述,李渊才知道夏国为什么耗资巨万来建造这些基础建设项目,不断的推进城市居住环境升级改革了,因为不改革,它可能会出问题,会打断现在快展的势头。
    而在李秀宁口中得知夏国今年在基础建设上面的投入,将过九千万贯的时候,李渊的下巴险些就掉在了地上。
    据说,夏国去年全年的收入结余也就九千万贯左右,一下子全部都花出去?
    李渊依稀还记得,此前夏国就有四个每年都会耗资千万贯以上的大工程在进行啊!
    每年都花八九千万贯搞内部建设,夏国哪来的这么多钱,哪来的这么大的魄力?
    当然,李渊还不知道,这些钱是用于夏国本土的建设的,各处海外港口补给站,军事基地的建设费用,以及早就已经聚集了过十万各国青壮的上港经济区的建设方面,夏国同样投入了数千万贯。
    目前,夏国一年差不多会花两年甚至是三年才能挣的到的钱在基础建设上,别问夏国为什么有这么多钱,因为夏国有银行,还掌握了印钞票的权力。
    当然,夏国的收入每年也是在以两到三倍的度增加,在后世看来,这是再健康不过的贷款提前建设了。
    正是这些外来人口的不断涌入,大量的金钱投入,才让夏国每天都在巨大的变化,让洺山书院的学生能说出,一两年不来夏国,就可能与社会脱节的话。
    在李秀宁长达半个多时辰的讲述之后,李渊算是长知识了,而且,他也更加觉得,自己在治国之道上,完全就是个门外汉了。
    这种感觉让他又开始纠结起了另外一个问题,因为,蔡老七跟他的聊天仍然在继续。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初唐大农枭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爱吃鱼的胖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爱吃鱼的胖子并收藏初唐大农枭最新章节

所有小说和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只为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https://www.bqg16.com